李永琴
【關鍵詞】 數學教學;計算;效率;提升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9—0172—01
計算教學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數學教學的根本。在以往教學中,教師常常只重視計算的結果,不重視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使計算教學陷入了機械僵硬、枯燥呆板的局面。學生普遍認為計算教學枯燥乏味,不愿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缺乏精益求精的計算態度和精神,導致了大多數學生的計算能力差、準確率低。那么,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效率呢?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對學習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與情緒狀態,是學生學習的動力。而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措施,因此,在數學計算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更好地進行計算練習,從而提高計算能力。
如,教學“相遇問題”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筆者給學生創設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情境:請班上的兩位學生上臺模擬演示,引出路程、速度和時間三者之間的關系。學生通過觀看有效的情境演示,對相遇問題的實質了解透徹,對問題的解決手到擒來。
二、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算理和算法是計算過程中的道理和思維方式,是解決為什么這樣算的問題。學生只有真正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才會靈活地進行計算,從而促進思維發展,形成數感和計算能力。
比如,教學“兩位數乘一位數”一課時,筆者出示算式“37×2”,要求學生說出算理:“37×2”,即有2份小棒,每一份都是37根,求兩份小棒的和??梢园衙恳环菪“舴譃?0根和7根,求兩份小棒的和就可以看成,兩個“30”加上兩個“7”的和,即“60”加上“14”的和,即37×2=30×2+7×2=60+14=74。
三、建立錯題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1.收集典型錯題。把學習過程中出現在課堂練習、作業中的典型錯題、單元檢測和期末考試中的錯題以及考試中知識的空白點進行整理,并按照教學進度收集整理。在整理時,教師要甄別出冷題、偏題、怪題,緊扣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的題目設計教學。同時,教師也應同其他數學教師進行交流,更多地收集全班學生產生的錯誤及原因,以便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及時調整作業單。
2.分析出錯的原因。這是建立“錯題庫”最關鍵、最重要的環節。出錯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學生的原因,也可能是教師教學上的原因,還有可能是教材的原因。教師要和學生一起仔細認真地分析出錯的原因,為學生的錯誤準確“把脈”。
四、 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1.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審題時要求做到一看、二畫、三想、四算、五查。一看就是看清題中的數字和運算符號;二畫就是在試題上標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就是想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筆算,是否可用簡便計算等;四算就是認真動筆記算;五查就是認真檢查。
2.培養認真驗算的習慣。在四則運算中,要培養學生沉著、冷靜的學習態度。碰到數字大、步驟多的計算題時,要做到不急不燥、冷靜思考、耐心計算。即便是簡單的計算題也要慎重思考,切勿草率行事。能口算的則口算,不能口算的應及時進行筆算。豎式計算,先要規范列出豎式,然后認真計算每一步。接著去驗算,驗算時要檢查每一步計算是否正確,書寫是否規范。還要教育學生養成計算后認真檢查驗算的習慣,把驗算當作計算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檢驗時要做到耐心細致,逐步檢查:一查題目中數字是否抄錯,二查計算過程、計算結果是否有誤,發現錯誤及時糾正。通過多元化的練習形式,讓學生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計算能力。
3.堅持練習,培養恒心和毅力。為了培養學生的毅力,可以讓學生制訂一些具體的、細小的目標,要求學生每天堅持去做,并及時鼓勵他。為了讓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技能,教師應引導他們有針對性地堅持長期練習,每天三、四道題,授課時“突出算理重點練習”,復習課中“容易混淆的對比練”,日常練習“經常出錯的反復練”,還可以“多幾種類型反復練”,練習方式多樣化。培養了這些良好的計算習慣,學生的計算能力才能有效提高。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策略的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0994)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