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平英
【關鍵詞】 數學教學;翻轉課堂;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9—0174—01
翻轉課堂主要指的是教師在上課前提前準備好相關的視頻,以此進行面對面的教學。它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被廣泛地應用到各個學科的教學中。實踐證明,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適時應用翻轉課堂,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主動探究和師生互動,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翻轉課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 設計教學目標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翻轉課堂,首先需要設計更加科學的教學目標。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中要以教學大綱的要求為依據,同時以學生的數學基礎與認知能力為基礎,在尊重每一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
以教學“一元一次不等式”一課的內容為例,教師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中用一元一次不等式去分析以及表達數量之間的關系,且能獨立完成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列式并求解。這個教學目標符合學生的學習實際,且具體合理,學生能在這個目標的指引下學習到更加深入的數學基礎知識,培養數形結合的思想,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高。
二、實現課前自學
自學能力是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新課改要求的必須培養學生養成的主要素養之一。而學生的自學能力不是天生具有的,是靠教師的后期培養形成的。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觀看微視頻的方式實現課前自學。為此,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明確每節課教學的重、難點,并以微視頻為載體,讓學生在觀看微視頻的過程中掌握重要的知識點。
比如,教學“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一課的內容前,筆者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制作成微課視頻,給學生展示了金字塔以及其他的三角形圖片,讓學生認真仔細地觀察圖片,并概括出等腰三角形的基本特點。之后,再確定對稱軸,這個過程主要是讓學生能初步了解等腰三角形的相關知識點。上課時,由于學生之前通過微視頻對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有了初步認識,筆者直接組織學生參加剪紙活動。先用視頻播放剪紙的步驟,然后要求學生按照視頻上的步驟剪出一個或者幾個等腰三角形,并畫出這個三角形的對稱軸,且用不同的顏色去畫出這個三角形完全相等的線段與角。實踐證明,這樣教學,學生不僅學習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還激發了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 科學分析概念
初中數學中的很多概念都是比較抽象的,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與精力講解這些抽象的概念。要準確快速地理解這些概念,學生就需要有較高的抽象思維能力。而初中生的思維能力依然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他們理解抽象的知識依舊需要借助形象的實物支撐。翻轉課堂的應用,能將復雜的概念通過微課的形式變得更加通俗易懂,以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因此,教學時,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適時應用翻轉課堂,使之真正為教學服務。
以教學“勾股定理”這部分的內容為例,若教師在課堂上僅僅是單純地給學生講解抽象的概念,那么學生對于這個定理就很難理解。為此,教師制作了微視頻,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給學生講解相關的定義。如此,便能促使學生更快地理解相關的概念。
四、 指導學生進行復習
整個初中階段學生需要學習的科目多,因此在復習時學生的壓力也是很大的,且也處于緊張的狀態。但是就實際的復習情況來看,因為復習的科目多,必然導致學生復習數學科目的時間就會很少。為此,只有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與學習能力,才能解決學生復習的問題。可見,教師可以將上課用到的視頻傳到網上,并給學生標記出重、難點,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也能復習每節課的重、難點知識。
綜上所述,教師將翻轉課堂適時應用到初中數學教學中,對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深化學生的學習效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教師在應用翻轉課堂時也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設計教學目標,如此才能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促進數學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從而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終極教育目標。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