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虎
【關鍵詞】 農村;小規模學校;音樂教學;思考
【中圖分類號】 G62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8—0112—01
一、以國家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為契機,明確實施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明確提出建設和諧美麗、充滿活力的校園,以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藝術素養的要求。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審美情趣,使人心情愉悅,精神振奮。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的任務不是為了培養音樂的專門人才,而應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并使他們從中受益。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要想真正改變農村小學當前落后的音樂教育現狀,就必須革除舊的教育觀念,全面貫徹《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深入扎實地開展素質教育。
二、加大培訓與投入力度,提高教師音樂教學能力
由于專業的音樂教師大多在縣城和鄉鎮中心校集中,農村小規模學校幾乎沒有專職的音樂教師,因此農村小規模學校音樂教師專業能力提升培訓工作迫在眉睫。因此可以通過對鄉村學校有音樂特長或愛好的教師集中進行培訓,或通過遴選專家到鄉村學校上示范課、跟蹤聽課、集中評課、方法指導等方法,提升農村教師專業水平。鄉學區、學校也要大力進行自主培訓學習與考核,力爭為農村小規模學校培養音樂教師。培訓工作必須從嚴管理,注重實際效果。可由上級領導牽頭,各校加大培訓投入,這樣會對現有音樂教師的自身素質和教學能力有很大提高,勢必稍能緩解目前農村小學音樂教師奇缺這一局面。在此基礎上還應優化農村小規模學校的音樂設備,為教師進行音樂教學與學習創造良好的氛圍。
三、城區學校、農村中心校與農村小規模學校送教聯誼,聯校走教
城鄉學校、農村中心校與農村小規模學校開展音樂教學的送教聯誼活動和聯校走教是最近幾年崆峒區教育系統為農村小規模學校實施音樂專業教學所嘗試探索出的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方面安排城區學校音樂專業教學能力強的教師送課下鄉,另一方面各農村中心小學多安排本校青年專業教師采用送教聯誼。聯校走教方式將音樂課送到農村小規模學校,讓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了解音樂課的教學模式,也讓農村小規模學校學生體驗音樂課的快樂,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各農村中心校把音樂課的送教聯誼、聯校走教活動作為一種制度與走教音樂教師的評優晉級掛鉤,與期末量化評定掛鉤。“送教”“走教”與“幫教”相結合,送教、聯校走教的專業教師在擔任走教工作的同時負責在各校發展并培養有相關專業特長的教師,充分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對受援農村小規模學校隨堂聽課教師進行全方位的“傳、幫、帶”,從教學理念、教學技能、教學模式創新、教育信息技術的應用等方面對其進行有效引領和幫助,讓走教活動達到了“走教一處,受益一方”的效果,最終達到了農村小規模學校校校都有專業教師,解決了專業教師短缺的現狀。
四、大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優化音樂教學模式,創設音樂教學情境
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以歌曲學唱和欣賞為主,教師往往直接切入主題,欠缺一定的音樂情境設計。當前隨著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創建工作的實施,農村小規模學校都建成班班通電子白板教室等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設備,這些設備極大地擴展了音樂教學的容量,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在音樂教育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教師應努力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資源寬廣等優點為教學服務。教師在教學期間可以將音樂和圖畫、動漫、影視相結合,引導學生觀看《白雪公主》《貓和老鼠》等音樂類的動漫節目,幫助學生在動漫欣賞中品味配樂的魅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善于利用網絡資源加強自身音樂核心素養的提升,讓學生根據音樂旋律自創舞蹈動作或者教師指導創編,或相互表演,利用打擊樂器為歌曲旋律伴奏。在悅耳的樂曲聲中、在歡快的舞蹈中,音樂課落下帷幕,使得農村學生能夠感受和體會音樂的魅力和感染力,讓音樂課堂充滿個性化與多樣化,并成為農村小規模學校學生進行藝術教育的基礎教學特色課堂。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農村小規模學校音樂個性化教學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2767)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