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晶
【關鍵詞】 數學教學;學習興趣;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8—0157—01
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動機產生的重要主觀原因。濃厚的興趣是學習活動的自覺動力。當學生對某門課程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他們在學習活動中思維、記憶、注意力等各種學習因素就能被充分調動起來,進而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而在這種學習狀態下學習,就能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下面,筆者就小學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以“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師的關愛是學生的陽光雨露,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促使教學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學中,教師要以真誠的愛對待學生,要努力做到尊重學生的異見、寬容學生的誤見、鼓勵學生的創見,同時還要鼓勵他們獨立思考,善于持贊賞的態度正確地評價學生,使學生感覺到如沐春雨。對能順利完成訓練的學生,要給予表揚和鼓勵;對那些在訓練中遇到困難的學生,也不能選擇批評,不要挫傷他們的信心,而應給予啟發開導。
二、以“境”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很多學生認為數學是枯燥乏味的。一提起數學課,除了無休止的計算,就是無法想象的幾何圖形。其實,數學是很有趣的,它的美無處不在。而教學情境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自己所教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容的實際,適時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教學情境中? ? 獲取知識和能力。
如,教學“商不變的性質”“面積和面積單位”等內容時,筆者借助多媒體創設生動、有趣的故事情境以導入新課。這樣,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復習了舊知識,產生了新問題,接下來便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探究學習過程中,教學效果不言而喻。
三、以“疑”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思源于疑,疑源于思。這句話說明了質疑的重要性。因此,教學時,教師不應該用“唯我獨尊”的威嚴壓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而應創造一個能讓學生百家爭鳴、各抒己見的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質疑、討論中尋找自我、體現價值,從而激發他們內在的學習動力,培養他們開拓創新的精神。筆者是這樣做的:注意抓住契機,適時點燃學生質疑、爭論的“導火索”,盡量給學生一些表現自己的機會。
如,教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時,簡算“1200÷500”一題,筆者先讓學生自己在本子上試著做一做。由于剛學完商不變的性質,在計算方法上不存在問題,所以學生興趣濃厚、信心百倍地做了起來。之后,筆者組織學生交流結果,有兩種結果。一種認為是商2余 2,另外一種認為應該是商2余200。這時,筆者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雙方各自闡述自己的觀點,可以向對方提問。在討論的過程中,同意第一種答案的學生就意識到自己錯了,學習效果極好。
四、以“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育之父赫爾馬特說過,任何個體在獲取知識時,其興趣都要發生四個階段的變化,即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動。可見,要真正獲取和鞏固數學知識,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行動才能實現。因此,教學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動”起來,真正實現“做”數學。
比如,教學“統計知識”一課時,筆者讓學生統計學校內,八層以上的樓有幾棟,以下的有幾棟;班級里的男生有幾人,女生有幾人;全班學生家住學校一公里以內的學生有幾人,以外的有幾人。讓學生通過實實在在地統計,讓他們真正理解什么是統計、為什么要統計、如何來統計。
又如,在教學完“年、月、日”一課后,筆者組織學生自己動手制作2018年的年歷、用硬質制作鐘表等等。
再如,在教學完“長方形、正方形面積”一課后,鼓勵學生動手測量生活中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數學活動,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消除了對數學的厭倦感,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此外,心理學表明,學習動機是可以遷移的。對數學學習有厭倦的學生,往往對體育活動、生產勞動、課外活動等興趣濃厚,教師應因人而異、因勢利導,把學生參加各種課外活動與學習數學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興趣盎然地獲取數學知識和能力。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