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莉娜 羅慧艷
【摘 要】 目的:探討人文關懷干預方法對老年心血管患者進行手術室護理防止相關不安全因素發生的效果。方法:選擇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進行心血管手術的110例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方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常規護理組和人文關懷組,每組患者55例,兩組患者分別采取相對應的護理措施,評價不同護理方法所取得的效果。結果:常規護理組患者的切口感染發生率為36.36%(20/55),人文關懷組為12.73%(7/5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護理組護士不安全因素發生率為18.18%(10/55),人文關懷組為1.82%(1/5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護理組環境不安全因素發生率為14.55%(8/55),人文關懷組為0.00%,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手術室落實人文關懷進行指導,可以有效防止切口感染出現,同時能夠降低相關不安全因素的隱患,降低護理差錯事件的發生率。
【關鍵詞】 人文關懷;老年心血管;手術室護理
最近這幾年人口老齡化程度在不斷加重,這也成為全社會面臨的一大問題,人口老齡化對社會各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1]。隨著經濟與社會的不斷發展,老齡化趨勢也不斷地蔓延,老齡化會對整個社會和家庭產生一定影響,特別是小型化家庭、空巢家庭和慢性病癥等,因此對醫療護理服務也提出更高的要求[2]。一些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但在手術治療的同時因患者自身因素、患者疾病影響和手術應激源刺激等,導致在手術室存在多種不安全因素,這些不安全因素都會導致患者的風險增加,因此應該采取相關措施進行干預。所以本文作者分析在手術室護理過程中為患者落實人文關懷對不安全因素的影響,并將主要研究情況進行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均來自本院,所有研究對象為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心血管手術患者,共選擇110例并按隨機方法將其分為常規護理組和人文關懷組,每組55例。常規護理組當中,男性28例,女性27例,平均年齡為(74.2±6.6)歲;人文關懷組當中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8例,平均年齡為(73.8±6.4)歲。對兩組患者進行評價,所有患者均被確診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所有患者符合手術指征并于同意書上簽字,本研究符合本院倫理委員會的標準。利用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進行檢驗,無統計學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 方法
在護理的時候常規護理組配合常規護理方案,人文關懷組配合人文關懷,具體護理如下:
1)人性化準備:在進行手術之前需要進行相關的護理,應該了解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對患者的生理指標進行觀察和記錄,了解患者的心率情況和血壓情況,調查患者的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等。對患者進行觀察,了解手術切口是否存在滲血和滲液情況,保證引流管的通暢性,對引流液的顏色、引流液的量和性狀等進行觀察。
2)人性化配合:手術過程中擔任巡回護士的護理人員需要接待患者進入手術室,為患者提供親切的服務。在和患者溝通交流時務必選擇溫和的語調,對患者進行相關手術環境的介紹,使患者對術中所使用的電外科設備和相關器械有所了解,并且告知其相關噪音的正常性,這樣能夠使患者提前做好心理準備,能夠感受到醫院的關愛。對手術室溫進行調整,使手術室保持合理的濕度,確保患者有良好的體驗。手術過程中避免暴露患者不必要的部位,做好對患者的隱私保護工作。麻醉起效以后,作為醫護人員,需為患者選擇合理的手術體位,保證患者的舒適性。
3)人性化管理:需要將人才培養觀念融入到護理工作過程中,對患者進行積極的護理指導,同時也為護士創造積極融洽的工作環境,提升護理團隊的工作業務能力。需有效排除在護理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對患者落實預見性護理。對老年危重患者,應強化對患者的護理保護,實施動態彈性的排班制度。
1.3 觀察指標
對本研究所有研究對象,經不同護理以后的切口感染發生率、護士不安全因素發生率、環境不安全因素發生率和護理差錯發生率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IBM SPSS 25.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兩組研究對象的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常規護理組患者的切口感染發生率為36.36%(20/55),人文關懷組為12.73%(7/5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護理組護士不安全因素發生率為18.18%(10/55),人文關懷組為1.82%(1/5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護理組環境不安全因素發生率為14.55%(8/55),人文關懷組為0.00%,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護理組護理差錯事件發生率為10.91%(6/55),人文關懷組為0.00%,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心血管疾病在我國是十分常見的高發病癥[3],也是對中老年群體患者產生影響的重要病癥,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很多患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但在手術治療的過程中,因患者自身因素和手術因素等綜合影響,導致預后效果較差。本文作者分析為患者護理時落實人文關懷所取得的效果。從結果中能夠得出,人文關懷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不安全因素對患者的影響相對較小,而且患者感染發生率較低,差錯事件發生率也相對較低。主要是因為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人文關懷護理能夠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在為患者進行手術室護理的過程中,對護理質量加以保證;從專業性的角度出發,緊密圍繞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進行指導。這種護理工作更加全面和徹底,作為一種新型有效的創造性護理方案,可以在護理過程中提升患者主觀感受性,對患者積極接受治療,提升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4-5]。綜上所述,手術室落實人文關懷進行指導,可以有效防止切口感染出現,同時能夠降低相關不安全因素的隱患,降低護理差錯事件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張從淑.人性化手術室護理對輕度腦外傷手術患者焦慮與抑郁情緒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11):132-133.
[2] 張軍花,鐘奕.醫護一體化模式在手術室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中的作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19):1502-1504.
[3] 郭曉燕.觀察全程無縫隙護理在胃結石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21):182-183.
[4] 葛方英,徐敏.破窗理論在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4):102-104.
[5] 朱雪慧,李捷華,胡朋朋,等.全程無縫隙護理干預在頑固性慢性支氣管炎患者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0):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