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藝術理論的西化與古今的文化隔閡使得當下人很難準確理解那些古代中國畫理論的價值與追求。如果要消除古今和中外文化認知體系的蔽障,宣揚中國文化精髓,在從事藝術理論尤其是山水畫章法(構圖)理論研究時,對于本源性、宏觀的、系統性理論的整理與評述頗為重要。
關鍵詞:山水畫;章法;理論研究
1 “章法”與“構圖”的選擇
大多數理論家認為,章法、構圖、經營位置、布局或者置陳布勢所指的問題同一,不同是緣于古代不同時代、不同理論家的命定,而“構圖”則是一個受到西方繪畫理論影響產生的新詞。
檢索“中國基本古籍數據庫”可確證,“經營位置”是南朝謝赫“六法”之一,“置陳布勢”①[1]是傳為東晉顧愷之《論畫》一文中的術語;在宋明時期的書畫理論中簡化為“布置”“位置”二詞。“章法”一詞始見于唐代竇臮的《述書賦》,②[2]繪畫理論始見于明代趙左的《文度論畫》,③[3]是一個由書法引入繪畫的理論概念。“布局”是由棋藝衍生,作為中國畫理論術語出現于清末。查閱“中國近現代思想史專業數據庫(1830-1930)”可見,“構圖”一詞最早在梁啟超1896年8月19日發表于《時務報》的《不變法之害》一文中即見,本意是指政治方面之“格局”。1921年10月,孫福熙發表于《新潮》的《赴法途中漫畫》一文中說“這是一幅很好的構圖”即已是今日之意義。[4]現存最早的構圖專著是世界書局1928年7月出版的豐子愷的《構圖法ABC》一書。以上幾個中國傳統書畫理論術語中,自清代以來使用頻率當以“章法”一詞最高,也可以說是傳統書畫理論中與“構圖”一詞相對應的。如果探討對象是傳統的中國山水畫,“章法”一詞自然比“構圖”恰當,但對于讀者而言卻又增添一層術語的困擾。
2 章法(構圖)理論研究論著評述
據《中國現代美術學目錄(1)(1901—1950)》記載,1936年開明書店曾出版陳影梅著《構圖法示例》,1930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胡佩衡的《中國山水畫布置法》,[5]但這兩本專著今已難尋實物,在各大圖書館皆未有收藏記錄,故其內容亦不得而知。1985年至2008年期間發行的探討中國畫章法理論的著作,上海圖書館與國家圖書館有記錄者皆37冊。(具體書目二者略有差異)此中傾向于教輔教材和普及性讀本占去了十之八九,理論研究型的有如下2篇文章與5部著作。
潘天壽1961年5月與1963年10月至1964年5月在浙江美術學院國畫系山水花鳥工作室所作的講稿《書法學習及國畫布局》和《關于中國畫的構圖》,此兩篇雖為授課講稿,內容簡短,但以“開合、起承轉結”二詞為核心,統攝虛實、疏密、均衡、平衡、緊密與疏松、主點等概念以闡釋中國繪畫之特質,上承明清書畫理論,旁及近代之構圖圖案法則,又以大量例圖以圖釋義,所涉及之問題發深見,切要害,釋精微,對后來的中國畫構圖學理論影響巨大。
1981年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王伯敏著《中國畫的構圖》一書,是為今日能見的最早的以中國畫章法為研究指向的著作。此書脫胎于西方構圖學理論體系,其中諸多范疇當為潘天壽等浙派老藝術家共識,經作者整理為一個實用技法集合,其間概念雖少系統性秩序關系梳理,也未涉及思想基礎和原理性理論范疇,但作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畫構圖理論研究的開山之作,其影響極大。而1982年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姜今著《畫境·中國畫構圖研究》一書,內容包括構圖發展史、文化背景、構圖法則、時代性代表作品分析、中國畫構圖的特點、個案分析6個方面,已基本涵蓋了學科研究的所有角度。作者試圖以西方繪畫構圖學和形態學為理論基礎建構中國畫的構圖學理論系統,所以作為一本“中西合璧”的具有一定理論開創性的著作,此書對繪畫理論研究與創作界的影響頗為廣泛,是迄今為止中國畫章法(構圖)理論專著發行量之最。
1995年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吳守明著《山水畫構圖》一書,作者秉承傳揚近代“京津畫派”畫學理念的志愿,試圖在綜合前人理論的基礎上,從現代學科構建理念出發對傳統中國山水畫章法理論作系統性整理。而2002年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郎承文著《中國畫構圖大全》一書雖以“構圖”為名,內容卻更大幅度拉回到傳統繪畫理論闡釋,尤其強調中國畫構圖與西方構圖學在文化上的差異。但是,這兩本著作都難以割舍西方形式構成學與視覺心理學理論,一旦觸及具體畫作釋讀與技法視效,又皆會回到西方構圖學理論,這也形象地反映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畫理論研究與闡釋方面新傳統潮流的興起。
此外,還有孫信一《怎樣構圖·山水》、[6]吳守明《山水畫構圖》、[7]張志民和譚逸永《中國山水畫構圖研究》、[8]韓瑋《中國山水畫構圖藝術》[9]以及呂云所《怎樣學山水畫構圖》[10]等著作,綜合起來可以基本反映出近代以來中國畫與山水畫章法理論研究“試圖回歸傳統卻又流連于西方現代”的狀態。
3 章法(構圖)理論的系統性研究
理論體系的研究由理論的整體構架的研究、基本范疇間的關系的研究、基本范疇的研究3個部分構成。對中國畫理論體系的研究當以南京的董欣賓、鄭奇、周積寅3人為代表。董欣賓與鄭奇先后合作完成了中國繪畫學科研究系列:《人類文化生態學導論——兼論中國繪畫的世界性地位》《中國繪畫對偶范疇論——中國繪畫原理論稿》《中國繪畫六法生態論——中國繪畫原理論綱》和《中國繪畫本體學》。分別從中國畫的文化背景、哲學基礎、藝術綱領、基本原理與技法4個層面對中國畫進行了一次宏觀的研究。他們的意圖便是建立一個對立與西方繪畫的中國畫學科體系,但因這一命題過于宏大,必然是以哲學為樞紐整合多學科、長時段、團隊合作的大型工程,所以董、鄭二人的研究過于倉促,在材料細節中難免疏漏、偏頗、錯誤。在當今注重細節容不得半點瑕疵的學術生態環境中,董、鄭二人的研究影響甚微,這一方向也缺乏后繼之研究。④
南京藝術學院周積寅教授自2000年以來指導碩士研究生群體所作的系列化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中國畫理論基本范疇的闡釋方面。例如,2003年鄧月琴《論中國畫之中和精神》、2005年任大慶《論中國畫中的“理”》、2006年荊琦《中國傳統山水畫論“遠”觀念研究》、2008年田收《中國畫論中“勢”觀念研究》、2008年萬葉《中國畫論“有無”觀念研究》。這些研究都是單個范疇的意涵考證。相信只要假以時日,周積寅教授或許將在此基礎上結合他以往在整理中國畫論方面的成果,構建起中國畫的基礎理論體系。
4 結語
回顧近代以來中國山水畫章法(構圖)理論的研究,可以作出如下總結:一是章法理論“構圖學”化。近代以來出現的各類章法研究專著深受西方構圖學理論影響,將中國畫章法理論歸結到“構圖學”系統之下,其本質是以西方認知和思維體系為根基,并不能正確地指導中國畫理論研究和實踐創作。同時也可以看到,在各類關于中國畫章法的著作中普遍存在思想基礎和基本原理的缺失,基本范疇或是抄襲西方構圖學,或是羅列古代畫論,或是個人臆造等現象。弘揚傳統文化,復興中國傳統藝術精神,將中國傳統繪畫理論現代化,任重而道遠。二是缺乏對中國畫的基礎理論和體系構架的研究。盡管出現了幾十部中國畫章法類理論研究論著,但是這些著作并沒有對章法的理論體系和基本范疇進行深入考察。藝術理論與藝術史學界研究傾向個案化、實用化和史料化,回避宏觀與思想,這雖然可以彰顯學術研究的專業化、精深化,但也會使人文藝術研究走向狹隘與茫然,割裂藝術理論和藝術史與藝術、社會人生的關系。
注釋:①顧愷之《論畫》:“孫武:大荀首也,骨趣甚奇。二婕以憐美之體,有驚劇之則,若以臨見妙裁,尋其置陳布勢,是達畫之變也。”
②其原文是:“世期旁通,崛強斷利,參方回之章法,得敬元之草意。”
③其原文是:“章法不用構思,一味填塞,是補衲也,焉能出人意表哉。所貴乎,取勢布景者,合而觀之,若一氣呵成,徐玩之,又神理湊合,乃為高手。”
④筆者2011年在杭州師范大學提交的學位論文即以《山水畫章法基本范疇的體系架構研究》為題,本文即是在其基礎上所作的文獻綜述。檢索期刊和論著資料數據庫可知,《山水畫章法基本范疇的體系架構研究》也是董欣賓《中國繪畫本體學》之后僅有的關于中國繪畫理論范疇體系研究的專文。
參考文獻:
[1] 王伯敏,任道斌.畫學集成(上)[M].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2002:3.
[2] 歷代書法論文選(上)[M].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248.
[3] 俞劍華.中國畫論類編[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57:759.
[4] 金觀濤,劉青峰.中國近現代思想史專業數據庫[D].香港中文大學,2008.
[5] 中國現代美術學目錄(1901—1950)[DB/OL].北大美學網,http://www.caae.pku.edu.cn/artresearch/HTML/537.html.
[6] 孫信一.怎樣構圖山水[M].上海書畫出版社,1989.
[7] 吳守明.山水畫構圖[M].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1995.
[8] 張志民,譚逸冰.中國山水畫構圖研究[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1.
[9] 韓瑋.中國畫構圖藝術·山水[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2.
[10] 呂云所,呂璐.怎樣學山水畫構圖[M].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王平(1979—),男,藝術學博士,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國美術學院中國思想史與書畫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研究方向:思想與繪畫,數字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