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梅
◆摘 ?要:小學語文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學科,也是人文教育的必備內容,為此,教師應該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和情景感受力。本文將從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為例,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幫助學生在閱讀中領悟文字的樂趣,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策略探究
一、前言
語文閱讀能力可以潛移默化地通過文字,對學生感受情感、領悟生活帶來新的接受途徑,為了達到這樣的教學目的,教師需要從小學語文入手,培養學生基本的閱讀條理和閱讀興趣,將閱讀的教學方法和多種媒體手段進行結合,幫助學生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語文世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拓寬知識面,陶冶情操,提高語文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關鍵在于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不斷讀書,本文將探討幾點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
二、拒絕千篇一律,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語文閱讀是一項因人而異的思想活動,不同的人對待同一篇閱讀文章具有不同的感受,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就已有的知識體系進行合理的思考,避免盲從和人云亦云,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語文閱讀的學習技能。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從上下文和關鍵字詞中引導學生進行文章思想感情的摘取,例如,在部編版三年級上冊28課《灰雀》中,講述了蘇聯領導人列寧與一個小男孩之間的故事,教師要帶領學生們摘選出能夠表現主人公心情的關鍵字詞,“非常惹人喜愛”一詞,能夠傳遞給學生們灰雀活蹦亂跳的情態;而“每次”、“都”以及“經常”等頻率副詞用于列寧為灰雀帶來面包渣和谷粒,表現出列寧對他們的喜愛,側面鋪墊列寧發現一只小灰雀消失時的掛念。除了關鍵字詞,上下文直接間的聯系也可以幫助學生們領會到作家隱晦的思想感情和情節暗示,在《灰雀》中,小男孩和列寧之間對小灰雀的下落進行了討論,通過“不敢”一詞,讀者可以確定小男孩知道灰雀的下落,但是他并沒有說出口,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們一齊討論男孩為什么要這樣做,是因為害怕被訓斥還是覺得羞恥不敢說出口?并進一步討論“文章前后之間哪些部分形成了呼應?”,摘選出來具有前后呼應效果的句子,讓學生自主地進行發言,感受文學暗線表意的魅力。
三、進行線索摘選,提高閱讀準確度
語文閱讀不論是議論抒情還是記敘文,都包含著作者的情感線索,因此要想獲得準確的情感線索,教師必須帶領學生們對包含線索的文字進行點撥,提高學生在進行語文閱讀時的全局觀。
在部編版的課文選取中,大部分課文都會有承上啟下的過渡設置,在層次上和條理上都較為清晰,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們學習《詹天佑》一課的時候,教師需要把段落的開頭、句段的含義進行精講,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中,作者通過三個自然段將“勘測鐵路”、“開鑿隧道”以及“設計鐵路”按照時間順序進行分別的講述,教師可以將其中的一段作為教學的精講內容,通過鐵路修建工程的進度,學生們可以從詹天佑主持修鐵路的前期策劃,到遇到困難,再到克服困難的線索進行自主的梳理,并思考“初讀—線索—深思—克服—精神”這樣從淺入深的閱讀步驟,逐漸樹立起科學的閱讀習慣。在經歷過教師主持的精講段落之后,學生們就可以參照這樣的步驟,自主地完成后兩段的學習,經過反復地閱讀和獨立的思考,學生們能夠對詹天佑強烈的愛國情懷和過硬的技術水平得到充分的認識,同時,為了彌補學生們自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足,教師還可以進行提問,讓學生進行回答,承擔起課堂的主人公地位,通過這種途徑,能夠比教師填鴨式的教學更能夠加深學生們的深刻印象。
四、激發學生們的聯想,形成閱讀興趣
小學的學生們正處于童年時期,對事物的好奇心較重,因此,語文閱讀中出現了超乎學生認知的事物,更夠調動起學生們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在閱讀的教學中,進行聯想和想象,幫助學生們提升語文閱讀的興趣。
首先,情景的營造能夠調動起學生們的興趣,所以教師需要借助于多種手段,在課上進行課外知識的延伸,擴寬學生們的知識面。在進行部編版三年級上冊6課《秋天的雨》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進行教學之前準備相應的多媒體課件,將典型的秋天風光進行視頻、圖片的展示,刺激學生們的視覺,幫助學生們從生動的形象、鮮明的畫面和林深葉紅的自然風光中進行情感的調動。在學生們都產生了較高的積極性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我們什么時候開始覺得秋天已經到了呢”,讓學生們身處在作者的角度,進行創作和發言。教師還可以進一步的進行提問,“秋天的雨和其它季節的雨有什么不同點呢?”引導學生進行筆頭書寫,并將自己創作的語句和課文中“五彩繽紛的顏料”、“好聞的氣味”進行參照,了解與作者之間的異同點,學習他人作品中對景觀生動靈活的表達,從而對閱讀產生虛心學習的興趣。這樣既能夠培養學生們熱愛讀書的習慣,也可以幫助學生們無形之間提高語文對字詞句式的敏銳度,提高學生們造詞譴句能力。
五、總結
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在語文教學中起著關鍵的作用。為此,需要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保護學生們對閱讀的興趣,根據小學生心理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多角度,多創意布置閱讀任務,通過恰當的手段不斷刺激學生們對文章的觀察力,使之通過方形的文字領會到作者的文化審美和情感表達,成長為更加有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左愛娟,范興鳳.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22):61+65.
[2]任萬強.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優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7):131-132.
[3]王靜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J].學周刊,2019(2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