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麗文
【摘要】目前有些學生對數學的喜愛有所減少,用數學思維去思考生活中相關數學問題的能力有所缺失,對數學重要性的認識也有所減少,數學成績兩極分化的現象有所凸顯。數學教師有責任讓學生認同數學文化,感受數學的大美和無窮樂趣,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增強探索數學奧秘的決心與信心,認識數學對生活的重要性,熱愛數學,喜歡數學。
【關鍵詞】數學;認同;美譽;樂趣
數學家華羅庚曾在《大哉數學之為用》一文中說:“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無處不有數學的貢獻。”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得力助手和工具。數學的應用和數學的美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數學文化的魅力時刻閃爍著光芒。在小學教材中,對每一個數學知識的引入,都是以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實例為載體,直觀地展示數學文化的普遍性和重要性。然而,現在的學生對數學的喜愛卻有減少之勢,數學思維的形成有所缺失,對數學文化重要性的認識有所減少,數學成績兩極分化的現象有所凸顯。在數學教學中,透過生活實例映射出其所包含的數學知識,讓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責任,也是數學文化的魅力體現。
一、讓學生認同數學文化
數學是一種文化,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思維文化將會伴隨著人的一生。從上古的結繩計數到現代計算機,可以說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都離不開數學,只要有人類活動的地方就會有數學文化的存在。讓學生認同數學文化對人的發展的重要性和存在的客觀性,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尤其是對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而言。教師是數學文化的傳播者和啟蒙者,職責所系,必須去傳播數學文化,讓學生認同數學文化,并讓數學文化對學生的發展真正起作用。
一要關注呈現數學知識的載體。綜觀小學數學教材,對每個數學知識的呈現都是從學生熟悉的實例引入的,關注數學知識呈現的載體,就是讓學生知道數學的重要性和廣泛的應用性,知道數學文化存在的普遍性。數學并不陌生,數學知識就存在于我們的身邊,我們生活的每一天都會遇到數學問題,我們要應用數學知識,逐漸明白學習數學文化的重要性,產生對數學文化的認同感。
如人教版五年級教材“一個數除以小數”一節的引例:“奶奶編中國結,編一個要用0.85m絲繩,這里有7.65m絲繩,這些絲繩可以編幾個中國結?”
二要發現總結身邊存在的數學,建立起數學模型。鼓勵學生除了學習課本中的實例,自己再舉幾個相關的生活實例,去感悟數學文化的應用性。可以是在超市買東西時應用數學知識的實例,如“一本筆記本0.8元,一支筆1.2元,買5個筆記本和2支筆,一共需要多少錢?”也可以是家庭生活存在的數學,如“家里有3.5坰地,每坰地需要底肥13袋,追肥8袋,底肥每袋155元,追肥每袋120元,那么春季化肥的投資需要多少錢?”最好讓學生說一說對數學存在的普遍性的認識和感受,增強對數學文化的認同。
三要創設學生熟悉的數學情境。對教材實例要進行一定的取舍,對不符合當地學生生活實際的實例進行刪減,引用符合學生實際的實例,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同時讓學生認識到數學文化和生活息息相關,認識到數學是生活、生產、學習、工作都離不開的,進而對數學有所重視,產生好感,喜歡學習數學,增強對數學的認同感。
二、感受數學的美
“大美數學”是我們數學教育工作者被數學魅力所折服而產生的由衷的感慨和頓悟,是我們普遍的認同和感受。
一是思維的美。思維是比較抽象的、看不著的,是人腦的一種活動形式。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和小學生講思維,學生根本聽不懂,不知道什么是思維。但思維的過程和結果是可以體驗的、能感受到的。讓學生體驗數學思維的美,當學生通過數字計算、解答問題得到正確的結果時,就會產生一種成就感、喜悅感,感到數學計算與解答的過程的。計算出錯的時候,就會找原因,再重新去分析產生錯誤的根源,有時就會和自己較勁:到底錯在哪里?一定要找到它,消滅它。當找到錯誤根源,正確解答后,會非常喜悅,有時會手舞足蹈,喜形于色,充分體會到數學思維的美。
二是數字與字母的美。數字與字母體現了數學的魅力與神奇,1、2、3、4等這些數字,小學生真的很難理解,什么是 “1”?“1”是什么樣的?怎么看不見?但生活中處處存在“1”,“1”塊糖、“1”支筆等。再有3/4、0.5,也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可以表示的實物。真是“不學不知道,數字真奇妙”。用字母表示數字,又是數學的一個質的飛躍。數字本身就神奇,字母更神奇,不管是整數、分數還是小數,哪怕是近似數,都可以用字母表示。字母a、b、c既可以表示數字,又可以表示運算定律,如加法交換律“a+b=b+a”、乘法結合律“c(a+b)=ac+bc”,這其中的a、b、c就可以表示任何數字,這樣的表達簡潔明了,難怪都說“數學真美妙,字母更奧妙”。
二是圖形的美。現在小學涉及很多幾何圖形知識,這也是學生發展的需要。生活中處處體現著數學圖形的美,只是學生沒有充分認識而已。直線是最簡單的幾何圖形之一,直線的美就是最簡單的圖形美。春季栽樹就是橫成行豎成列,非常直,非常美,讓學生感受到幾何圖形——直線的美。還有幾何圖形自身存在的美——對稱的美,三角形存在穩定性的美,圓形車輪存在一點到定長等圖形性質的美。數學真的很美,其美無處不在。感受數學的美,是享受的數學的魅力。
三、感受數學之趣
數學是以邏輯思維為主的學科,也是一門較為抽象的學科。數學不但存在奇思妙想,而且樂趣無窮。
一是構思奇巧。同一個問題,有時會有幾種不同的解法,學生經過思考是能夠想出來的,這里就有不凡的高手,解題思路簡潔巧妙,令老師和同學佩服。例如,證明。一般的證明:設=0.9……①,則10x=9.9……②,②-①得9x-9,解得x=1,即0.9=1。而另一種證明:因為1/3=0.3,3×0.3=0.9,所以0.9=3×0.3=3×(1/3)=1,多奇巧。
二是數學中的詭辯問題,也有樂趣。例如,已知3和2,求證3=2。證明:設a+b=c,則3a-2a+3b-2b=3c-2c,3a+3b-3c=2a+2b-2c,3(a+b-c)=2(a+b-c),兩邊除a+b-c可得3=2。如果此證明正確,那就意味我向你借3元,到時候還你2元就行了,因為3=2,多么有趣。究竟錯在哪里呢?諸如此類的例子很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勾起學生探索的興趣,從中感受到數學的無限樂趣。這又是數學文化魅力這所以,使學生倍感數學的奇妙,增強了探索之決心,激起了對學好數學的向往。
讓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認同數學文化,體會數學的美,享受數學的樂趣,其目的就是讓學生喜歡數學,熱愛數學,提升學生的數學素質,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解決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問題,這也是我們數學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標之一。這樣一來,相信學生不再覺得數學不好學,數學成績很難及格讓學生用數學文化知識去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長大后成為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數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