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柳萍
【摘要】文章主要針對農村小學中高年級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和轉化策略展開深入研究,重點闡述了幾點轉化策略,比如幫助學困生樹立良好的學習自信心,加強因材施教教學方式的應用,注重多類型強化知識訓練等,更好地轉化和解決農村小學中高年級數學學困生問題,在整體上確保農村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水平的穩步提升。
【關鍵詞】農村小學;中高年級;數學學困生;成因;轉化策略
在農村小學中,中高年級數學學困生人數較多,而且中高年級數學學困生現象也越來越嚴重,對教學質量的提升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農村小學中,要想更好地解決中高年級數學學困生問題,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轉化策略,不斷提高農村小學中高年級數學學習質量,將數學學困生的轉化工作落實到位,引導學困生樹立高度的學習自信心,積極參與到數學活動之中,確保良好的教學效果,從而保證全體學生共同發展和進步。
一、農村小學中高年級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分析
(一)數學學科自身原因
數學作為小學階段重要的學科之一,具有一定的枯燥性。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教育,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上來,確保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一般來說,數學思維邏輯理論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抽象性,由于受到多變的知識點的影響,極易使學生出現抵觸情緒,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換言之,一旦學生在課堂上沒有對所學知識進行有效吸收[1],很難應對后面的習題或問答,會為以后的學習埋下極大的隱患。
(二)家庭和社會影響
對于學生來說,社會是未知的、神奇的,諸多青少年對社會具有極大的憧憬和想象,這時一些學生出現了盲目跟風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正常學習。現階段,互聯網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各家各戶基本都可以上網,電腦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推廣。但是一些家長沒有認識到過度使用電腦上網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學生處于成長階段,有的學生會沉迷網絡游戲無法自拔,對網絡形成極強的依賴性,很難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之中。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與家庭有著一定的聯系,家庭教育不健全,會嚴重影響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使學生心靈受挫,很難全身心地投入學習。
(三)教師自身原因
學生學習成績不好與教師也有著一定的關聯,教師如果對學生過于嚴厲批評,會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所以教師要適度批評學生,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小學生的年齡和心智尚未成熟,如果教師過多批評,將會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但是某些教師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從而導致學生出現了抵觸學習的心理。此外,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進行合理引導和教育,然而一些教師只注重傳授知識,沒有對學生的心理素質給予高度重視,這將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二、農村小學中高年級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一)幫助學困生樹立良好的學習自信心
1.挖掘學困生的優點,樹立高度的學習自信心。在學困生學習過程中,信心是重要的基礎和前提,可以給予學習成功強有力的保障。現階段,一些學困生的學習成績比較差,學習自信心缺失,從而出現了嚴重的自卑心理,經常否定自己。在與學困生交流時,教師要善于挖掘學困生的優點,并給予肯定,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引導和啟發學困生,及時表揚和肯定學困生的進步[2],不斷鼓勵,使學困生收獲成功的碩果,取得更大的進步。數學這一學科在各個領域中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和鞏固知識點,通過查缺補漏,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做到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借助真實的勵志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轉化學困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輔導學困生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取得成果,極容易動搖學生的自信心。這時教師要及時進行疏導和教育,引導學生糾正錯誤的思想觀念。教師要將課本中、網絡中的真實勵志故事挖掘出來,將學困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激發出來。以課文《渴望讀書的大眼睛》為例,文章主要講述了主人公蘇明娟克服一切艱難險阻下決心考大學的勵志故事。教師可以借此來引導學生,鼓勵學生樹立高度的學習自信心。
(二)加強因材施教教學方式的應用
自尊和被尊重是人的重要精神需求,是愛的前提性保障。教師要尊重和關愛學生,輔導學生,不斷進行鼓勵,拉近教師和學困生之間的距離感,創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同時,還要為學生創造思考和驗算等機會,激發學生在相關學習過程中的參與熱情,比如練習、提問以及交流等,充分彰顯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還可以借助簡單的方法,比如畫圖操作,使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充分理解和掌握,保持對數學高度的熱愛之情。此外,教師在批評學生時,不應過分斥責,要堅持適度原則,引導學困生用正確的語言對數學問題進行交流和表達,而且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愛提問,愛交流探討。
(三)注重開放性思維的訓練
眾所周知,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等方面存在極大的差異,在學習、積累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注重對學生進行強化。比如數的整除部分知識點比較多,這時教師要積極引導和組織學生,將復習工作落實到位,加深學生對各個概念的理解和記憶[3]。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極容易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要注重培養學困生發散性思維,引導學生積極創新,不斷提高推理能力和創新意識。比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時,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有兩個完全相等的長方形,其長、寬分別為6厘米、3厘米,將它們拼成一個新的圖形,問新圖形的周長是多少?”拼的方法不同,將會影響所得的結果,引導學生采用不同的解題思路,加強對一題多解形式的應用,引導學困生樹立發散性思維,對學困生深入理解重難點知識具有極大的幫助。
三、結束語
總之,在農村小學中,中高年級學困生這一問題比較嚴重,必須采取可行的轉化策略,引導學生樹立高度的學習自信心,迅速改變“學困生”的角色,不斷提高數學學習能力,保持學生較高的學習熱情和興趣。這對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具有極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拉毛吉.談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學困生的學習質量[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06):84.
[2]張卉.小學高年級數學學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6,26(01):80-84.
[3]秦玉友,趙忠平.多不多?難不難?累不累?——中小學生課業負擔調查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4,34(04):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