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雪妹
摘 要: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認知,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形成與發展。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創新課堂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多元化發展。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對核心素養培養視域下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閱讀教學;策略;拓展思維;豐富認知;表達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9-0087-02
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化的背景下,語文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生成長成才奠定基礎。教師要在課堂積累中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在深度閱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要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語文核心素養內涵
目前,核心素養是教育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對每一位教師都極為重要。語文屬于基礎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學生接觸社會、融入社會的基礎,因此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突出教學的重點,促使學生形成語文核心素養,以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
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包括語文能力、語言積累、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認知能力、人文素養等。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能為他們學習其他學科打好基礎,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點,通過閱讀教學可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二、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1.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豐富學生語言積累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思維活躍,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活躍學生思維,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在教學《裝滿昆蟲的衣袋》一文后,教師可有意識地提及《昆蟲記》,然后告訴學生,這本書中有眾多昆蟲的生活方式以及行為習慣。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這會促使他們自主接觸這本書,并能夠在課后積極主動地搜集資料,既能夠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也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幫助學生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
2.鼓勵學生自主朗讀,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朗讀是閱讀教學的重要方式,通過情感充沛的朗讀,能夠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感悟。一般而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會采用領讀和范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文本表達的思想情感,但是通過領讀和范讀的方式進行情感感悟,并非源自于學生自身,而是來自于教師的有意引導和幫助,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真情實感,也難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所以教師必須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朗讀空間。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同,會有多元的思想和認知,因此,教師可以讓他們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朗讀方式。可以大聲朗讀,也可以默讀,還可以選擇其他方式進行朗讀。例如,在教學《白楊》一文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先學習生字,以保證學生能夠自主地朗讀課文,然后讓學生結合課文的感情基調,自主地選擇朗讀方式,有感情地進行朗讀,從而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感受到白楊樹的高貴品質,從而聯想到具有這種高貴品質的人,進而感受到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的愛國情懷,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豐富學生的思想認知,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
3.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因為各方面的原因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這是客觀存在,不可避免的。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多元化教學方式引導和幫助學生,做到因材施教。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興趣愛好,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從而尋求到有效的學習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讓學生通過質疑和分析拓展思維空間,提高審美情趣和文化素養,培養學生崇尚真理和實事求是的精神。例如,在教學《將相和》一文時,教師在出示課題后,可引導學生進行質疑:同學們,你們分析一下《將相和》這個課題,能想到什么呢?(一定有一些不和,為什么要和,如何做到和)問題的提出,將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可以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互相探討和交流,認真領悟文本內容,通過反復朗讀,品味文本的內涵。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細節描寫,對文章內容進行多角度分析,深入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懂得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采用質疑引導的方式,能為學生的思考指明方向,確定思考范圍,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4.培養學生想象力,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
語文教學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豐富學生生活認知,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綜合分析。例如,在教學《跨越百年的美麗》一文時,在了解文章大意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寫作方式,然后布置作業:同學們,你們先想象一下居里夫人的工作場景以及環境,根據文章的介紹,按照文章的寫作手法,寫一篇有關發現鐳的過程的文章。布置這樣的作業,能促使學生認真閱讀文本內容,感受居里夫人嚴謹的科學態度。同時,能夠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有助于學生對學到的知識進行內化,從而提高語文核心素養。例如,在教學《窮人》一文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你們考慮一下,西蒙的兩個孩子被桑娜抱回家后會發生怎樣的事情?”學生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對以后發生的事情進行預測和猜想。有的學生說,兩個孩子上學后,勤奮刻苦,長大成人后有所作為,讓桑娜過上了幸福無憂的生活。有的學生說,兩個孩子不體諒桑娜的辛苦,偷懶耍滑頭,導致桑娜的生活更加艱難。學生們對故事的發展預測了很多種結尾,培養了想象力,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創新課堂教學方式,調動學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多元化發展。要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豐富學生語言積累;要鼓勵學生自主朗讀,養成良好閱讀習慣;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要培養學生想象力,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為學生成長成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鄭新麗.指向核心素養培育的語文深度教學研究[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19(01).
[2]王凡一.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現狀及培育策略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8.
[3]鄭新麗.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特征及培養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7(24).
[4]張亞,楊道宇.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J].教育探索,2016(10).
[5]趙福樓.核心素養:現代語文重建的起點與歸宿[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6(04).
[6]程麗麗.小學生語文核素養評價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
[7]徐光華.緊緊抓住教學關鍵著力培育核心素養——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培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初步探索與思考[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05).
[8]曹瑩.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芻議——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為例[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