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凌燕 翁維
【摘要】高校的可持續發展主要在于核心競爭力,而核心競爭力需要通過自己的“產品”來體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化就是要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這既是學校綜合實力的體現,也是學校特色的形象化展示,對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品牌建設;實踐研究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化已經成為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實效性的必然選擇和長期任務。
一、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品牌化的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發展,就必須要順應時代的需要。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象和內容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因此,提高新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必須要加強科學化建設,引入新的理論工具,采用新的科學方法,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在傳統工作的基礎上,高校要結合自身特點,運用新的理念和手段,使思想政治工作煥發出新的風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品牌培育是新形勢下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品牌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思想政治理論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嘗試[1]。
目前,很大一部分大學生認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正面灌輸、強化“說教”為主,在尊重大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方面還有很大差距。面對越來越多的“95后”大學生,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創新方式方法,設計符合大學生特點的活動和載體,積極打造符合大學生特點的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品牌,在教育過程中使大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體悟大道。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現狀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頒發后,國家及各地、各高校普遍重視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逐步有意識地提出和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培育工作。自2009年開始,一些省市及高校開始大力推進品牌培育工作。如西南交通大學“磐石計劃”、三峽大學土木與建筑學院的“家文化”、鄭州大學“知行素質拓展訓練營”等[2]。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設已成為國家、各地、各高校的有意識行為,品牌培育的重點及其主要成果不僅廣泛涉及國家品牌、地方品牌、學校品牌等多個層面,而且涵蓋了品牌內容、品牌項目、品牌人物、品牌教材等多方面。但我們同時也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品牌構建存在多方面的問題,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各方面機制建設不夠完善,沒有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形成機制、宣傳推廣機制、評估機制等。二是品牌建設缺乏動力,沒有形成濃郁的實踐氛圍,在品牌指導與評估方面顯現出很多問題,而且沒有形成明確的發展方向。一些優質的活動不能持續地發展,導致具有成為品牌項目潛質的優秀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項目沒有進一步成長起來,品牌的示范引導作用不強,未建立品牌的宣傳、推廣、交流長效機制。三是高效精品活動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內容逐漸豐富,形式逐漸多樣,但高品位、實效強、影響大的精品活動很少,很多教育活動具有重復性、同質性,體現高校自身特點的優質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少。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盲目跟風,缺少精品意識,工作隨意性強,為了教育而教育,為了活動而活動,使學生參加活動的逆反情緒增加。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分類及經驗分析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組織架構上可以分為官方主持和學生自發兩種類型。而在高校中,官方行為又可以分為校級層面和院級層面。每個不同的層面和組織者之間,因為所掌握的資源不同,初衷和效果不同,因此具備不同的特點。
(一)校級統籌發力
校級層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的是由學校組織發起的各類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關的工作,如云南師范大學的“開學典禮”和“畢業典禮”。校級層面的工作優勢在于可以統籌全校各項資源為我所用,從政策、資金、人力、物力上進行較有力的把握和支持。如在舉行典禮的時候,學校專門劃撥經費進行支持;可以調動體育、舞蹈、播音、美術、音樂等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表演;可以調動有寫稿、拍攝、主持專長的教師組成工作隊伍。校級層面的品牌建設、政策把握較準確,其影響面也比較廣,可以惠及全校學生。但校級層面的建設一般是上層管理意志的實現,在其從設計到宣傳到實現的過程中,學生主動參與的少,被動接收的多;感受的成分多,思考的成分少[3]。
(二)院級特色強化
院級層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指由二級學院結合自身的特點所推出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如云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的“本研一體”學業指導工作和云南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頭雁領航”計劃。其雖然是官方行為,但較校級層面而言,其可調動資源的廣度、影響的力度都要小得多。院級層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具備的優勢和特點為,學生類型較為統一,可以根據學生專業及特點來設計符合自身的教育活動。并且,由于實行校園二級管理體制,學院自主性也較大,所以學院科研從教學、管理、科研、實踐、就業等方面來支持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如云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本研一體”學業指導工作,調動全院師生參與,活動內容涉及思想引導、學習輔導、生活開導和就業指導,營造了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參與模式。
(三)社團自主拓展
社團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主要指學生自發組織的社團行為,由學生自愿發起,自由組織。如云南師范大學哲學與政法學院的“東陽愛心社”和云南師范大學歷史與行政學院的“鯤鵬劇社”。“東陽愛心社”主要活動為關愛孤殘類、募捐助困類、環保類、感恩教育類、社會實踐拓展類、教育支持類、醫療協助類等。其社團除了進行回收廢舊物品、探望孤寡老人、拓展訓練等傳統活動以外,還進行了徒步盤龍江、禁毒防艾、成都志愿交流、西安志愿交流、母親節寄愛、教師節祝福、六訪彝村、邊窮支教等活動,同時積極承辦了校級、市級乃至省級的愛心活動,目前已經成為云南省紅十字會以及云南省最大的公益團體“協力公益”的合作伙伴。
四、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品牌建設實踐路徑的建議
有活動不一定是精品活動,不一定是品牌活動。高校的目的在于育人,加強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設工作重要而緊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成品牌需要具備以下條件:一是廣為人知;二是具有特色;三是備受贊譽;四是持續發展。
(一)加強戰略規劃的激勵與培育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是:數量雖多,但層次不高;活動雖豐,但趨于形式;重復者多,特色者少;表面熱鬧者多,觸動心靈者少。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難真正入腦入心。
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工作的建設,必須加強上層的戰略規劃與政策引導,增強學工隊伍甚至師生全員的品牌建設意識。將品牌建設與工作考核、工作獎勵聯系在一起,激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與熱情,達到師生全員參與的目標[4]。在建設的過程中不能盲目求多求新,而是要明確定位,制訂規劃,實施創建;要充分考慮建設的目標、內涵、受眾、項目等要素;要加強政策的引導與支持,加強對項目的規劃和引導;強化品牌的內驅動力,落實品牌的整體方案,保證活動達到預期目標。
(二)強化意識形態的宣傳與推廣
很多院校和單位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工作做了,但品牌凝練意識不強,對優良資源沒有進一步宣傳,導致成果曇花一現。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品牌文化建設,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在于意識形態建設。
1.明確定位與規劃。明確定位,制訂規劃,實施創建。要充分考慮品牌建設的目標、內涵、受眾、項目等要素;要加強對項目的規劃和引導;強化品牌的內驅動力,落實品牌的整體方案,保證活動達到預期目標。
2.強化宣傳與推廣。(1)注重名稱建設和文化建設。一個響亮有力的名稱實際上是一種理念的傳導,如“頭雁領航計劃”“磐石計劃”等。名稱、標識的建設就是品牌文化的建設。品牌文化可以增加知名度、美譽度、吸引力和感召力。通過品牌文化傳遞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規范,從而得到價值認同、情感共鳴和行動支持。(2)加強內核文化的建設。加強工作或者活動組織者、參與者的思想統一,推動歸屬感和自豪感的建立。(3)加強宣傳推廣形式,注重推廣的手段和社會影響,增加工作的有形價值和無形價值。
(三)發揮品牌的示范作用,促進建設平臺的創新與交流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很多活動存在重復性和同質性,有自身特點的優質活動較少。想要做到具有特色和備受贊譽的活動,在品牌建設中要充分考慮文化傳統、辦學實力、教學水平、培養質量及學生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心理素質等方面的特點[5]。突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將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設與品牌營銷聯系起來,用營銷的方式和動力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品牌建設。
(四)提升后續力量的評估與持續
品牌建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但目前很多學生工作者對品牌的管理維護意識比較淡薄,未能進行較好的跟進及調整,導致品牌的可持續性不長。品牌建設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一個長期、持久的建設過程。品牌活動需要隨著時代、對象的改變而改變;需要依據大學生多樣性、敏感性、多變性的特點進行適時的調整;根據環境的變化,如社會熱點、媒介技術等的變化進行變化。要想真正使工作從“活動”變成“品牌”,需要發揮品牌的示范作用、輻射作用、影響力度,建立有效的評估機制和可持續發展機制[6]。
五、方法步驟
第一階段:宣傳發動。深入宣傳發動,使師生明確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形成濃厚氛圍。充分利用宣傳欄、網站平臺、報紙雜志、新聞媒體等各種載體,宣傳創建品牌的重要意義、經驗做法和主要成效,切實擴大品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發揮示范引導作用,提高品牌的知曉率和影響力。
第二階段:論證規劃。通過廣泛征選、反復研究,認真統籌謀劃、制訂工作措施、年度工作計劃和長期規劃。
第三階段:全面推進。落實工作責任,強化創建措施,切實抓好組織策劃、方案制訂、總結提煉、優化培育、推廣深化、鞏固,積極推動中心工作、重點工作的落實。
第四階段:鞏固深化。完善創建機制,細化創建措施,豐富品牌的內涵,推動品牌活動深入開展。根據品牌類別,有所側重地抓好各類不同品牌的創建。創新工作思路、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促進工作科學規范,富有生機,充滿活力,卓有成效。
六、結語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主要工作,而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化道路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建設中的新嘗試。雖然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化道路還處于起步探索階段,還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但從長遠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品牌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觀念轉變的一條可行的道路。思想政治教育走品牌化道路,是向名牌看齊,以名牌為標準,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化發展道路將是今后發展的大趨勢。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起草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沈壯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3]袁本新,王麗榮.人本德育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與人才資源開發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金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培育及實現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2(23):80-83.
[5]王萬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經驗品牌化建設研究[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8(06):107-110.
[6]姬世祥.品牌建設打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命力[J].亞太教育,2015(3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