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倩倩
摘 要中華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離不開教師對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創新實踐。本文主要是從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小學語文教學特點和中華傳統文化的特點上尋找有機結合的切入點,探討了幾種在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24-0040-01
小學語文課堂是學習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傳統文化教學,不僅能提高小學生的文化知識素,還能有效提高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對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滲透式中華傳統文化教學進行研究,重點通過文化傳統教學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通過日常的熏陶和消化吸收,讓中華優秀文化的精華轉化為愛國、愛民族的積極因素。
一、依托中華傳統文化的語言形意進行滲透
漢字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表性符號。漢字也是世界上唯一具有鮮明表意特點的文字。在漢字中就具有非常濃郁的文化色彩。小學生學習漢字的過程,也是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學習領會的過程,在掌握漢字寫法的過程中,往往更能讓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和體會。比如在小學一年級進行常用漢字的學習中,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增加一些對漢字來源、漢字結構和含義的教課。比如一年級學生在學習寫字時,可以對漢字、山、石、目、牛、羊、馬、水等象形字的起源和發展過程,利用圖解的方法讓學生理解古代漢字是如何演化為現代字的結構。再對比不同時代漢字的結構,讓學生能理解不同歷史時代的文化對漢字結構、形意的影響,從而對中華傳統文化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同時,在課堂教學中還要重視對寫字課的教學。漢字的書法藝術是一種特殊的藝術表現形式,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寫字課上,學生通過學習楷體、隸書、篆書等書法的書寫,也會對中華傳統文化中每個字的語言形意特點有了進一步的掌握。
二、依托中華傳統文化的意境特點進行滲透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由歷史上的道家、儒家文化等多種文化融合形成的文化體現。中華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五千年優秀文化的統領,也被稱為華夏文化。華夏文化具有其特有的華夏民族的文化意境。所以在小學語言課堂上,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感受古詩文的意境來學校中國傳統文化。比如在學習小學四年級的課文《望洞庭》一詩中,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第一句“湖光秋月兩相和”中描寫湖水與素月交相輝映的景象,兩相和把秋日的湖光山水都寫活了,老師要引導學生展開對秋日的想象,體會作者寫作的意境。在第二句“潭面無風鏡未磨”中,湖面平靜波光粼粼的鏡像,被詩人用“鏡未磨”來代表就變得非常好理解,也讓湖面的形態具有了新的靈性。在結尾的兩句“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表現的是遠遠的君山和湖水相互映照的景象,這正是千里洞庭湖最具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
三、依托中華傳統文化的文化優勢進行滲透
小學階段是學生人生的文化啟蒙期。中華傳統文化的很多篇目里都滲透了中華傳統節日的文化習俗。比如在三年級學習的王安石的七絕《元日》,就是一首描述人們歡樂過春節的詩歌。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不僅要傳授文字知識,還要對詩詞產生的背景進行分析,引導學生領會其中包含的傳統文化的內涵。春節這個節日從古到今都受到人們的喜愛,但是現代的春季和古代的春節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教學中,可以講解古代人們過春節有哪些習俗,不同區域的民族過春節有哪些不同,從而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主動去查閱相關的知識,掌握中華古老文化的特點。比如詩中“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是說古代千家萬戶都會在正月喜迎新一年旭日時,張貼新的門神,除去去年貼上的舊桃符。這其中“桃符”就非常有文化淵源。現代的“春聯”就是從過去的“桃符”演變而來。學生們通過這些故事性的講述,將增加學習興趣,也會對這個知識點記得更為牢固。
四、依托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誦讀進行滲透
在新課程標準要求中指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包含民族文化的智慧。應該要關心當代生活,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而中華傳統文化的營養,就來自于很多千百年傳承的文學經典作品。對這些文學經典作品進行誦讀,也是中華傳統文化滲透到學生心靈的重要方式。國家教育部對中小學列出了需要閱讀、誦讀的中華傳統文化篇目,這些都有應該得到學校和教師的重視。不能因為考試不考這些內容,就不作為教學的內容。而是要通過組織學生誦讀這些內容,來讓中華優秀文化得以傳承。比如在小學一年級,就可以組織學生來誦讀《弟子規》,教師同講解其中的內容,避免讓學生覺得讀而不知道意義。還可以收集一些圖文資料,讓學生誦讀之前就學習,從而更加愿意誦讀經典。誦讀《孝經》《三字經》《百家姓》《增廣賢文》等經典篇目,都將幫助不同年級的學生更好地理解中華傳統文化豐富的內涵,從而為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做出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彭菊花.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淺探——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J].理論月刊,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