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義霞
摘 要:21世紀需要的是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而創新人才的最基本的特點就是具有創新思維,因此,我們在中小學各科教學中都要滲透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初中生物教學也不例外,生物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利用現代教育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育教學;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網絡的出現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加快了人們的生活步伐,擴大了人們的視野,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世界變成了一個小小的地球村,隨之而來的是日益激烈的競爭與發展。這對我們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加接近現實的的要求,要求我們教師不但要傳播知識,還要培育學生優良的品格,要把每一位學生培養成德才兼備,吃苦耐勞,富有創造力的創新型人才,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才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有價值的財富。因此,作為生物教師,在教學中結合生物教學內容,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精神。下面就生物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途徑與方法,談談自己的觀點。
一、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激發學生生物學習興趣
思維活動總是在學生的活動過程中產生和發現,沒有活動就沒有發現,沒有發現就沒有思維,沒有思維更談不上創新。每個人的成長與進步,都離不開發現與創新。因此,初中生物教材、學生的生物知識水平等都成了教師設計問題的基本依據,問題一是要結合教材重點,突出問題導向,二是問題要接近學生知識水平,讓學生體驗到“跳一跳摘桃子”的成就感,同時教師設計的問題還要能誘發學生的思維活動,成為學生思維的導引線。問題不易簡單,讓學生“食之無味”,也不能過分的難,讓學生“問而生畏”,能引發他們的好奇心就可以,讓他們的求知熱情得到激發,思維活動能夠緊緊圍繞課堂教學的內容來展開活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以前的教學中,都是以“應試教育”的“滿堂灌”為主,教師大講特講,把學生當作一個用來裝知識的“容器”,被動的接受知識,知識獲取的過程也是死記硬背,很好開動腦筋去思考、去分析,從而逐漸形成了學習惰性,機械的按照老師的要求接受知識。因此,現代教學中,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在教學中我不斷的創新教學方法,開展情境教學,問題的提出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帶有普遍性。如:植物為什么都會開花?會結果?手觸到針尖是先感到疼痛還是先縮手?當學生遇到這樣的問題時,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很高,七嘴八舌,爭先恐后,結果讓人啼笑皆非,出錯率特高,但同學們回答問題的興致不減。同時,我鼓勵同學們積極大膽發言,在爭論中得到更有效地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具有敢于質疑的心理沖動,成為興趣培養的動力。
“學生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這是科學家具有真理性的論述。針對這一論述,在教學中,作為學生的導師,學生對教材的質疑、對老師教學方法、手段的質疑、對教材內容的質疑等都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針對教學內容提出問題,當然一開始的時候,學生不會提問題,也提不出高質量的問題,教師要不要急于求成,而要分析學生不會提問題的原因,對癥下藥、因材施教,“授之以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二、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這句名言推開了科學創造力的大門,科技的發展與進步就靠的就是作為科技進步原動力的想象力,如果科技不靠形象力,就是死水一潭,就沒有生機與活力,飛機的上天,潛水艇在水底的潛伏,都是人類受到鳥類在天空飛行和魚類在水中暢游的啟發,展開了充分的想象設計制造出來的。多媒體課件,音像資料等現代教學手段等都是生物教學中可用的教育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大膽想象,讓想象飛翔,讓思維奔放。比如:在教學生物進化一課時,我大膽的提出“人類在不斷的進化,在這個進程中,未來的人會是什么模樣呢?”,讓學生思考,讓他們盡情地去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可以異想天開,可以虛空玄幻。
三、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最具創造性的思維不是求同思維而是求異思維,它對某一件事或者某一信息可以從多角度,多層次的去設計,去思考,去探索,去研究。獨立的去面對一些問題,去有效的解決問題。教師不再進行引導,能通過學生小組討論解決的問題,教師也不再干預,以免造成暗示性的干擾學生的發散思維。如遺傳題中有關求后代中某一性狀的幾率的問題。使學生在尋求習題的最優答案中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
四、發展逆向思維
有的人經常從事物的相反的方面去考慮問題,這種思維形式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逆向思維。逆向思維更有利于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和發展,因此,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用逆向思維來引導學生,在解答習題時,善于用逆推法發展學生的逆向思維。
總之,未來社會需要創新型人才,作為教育工作者,應擔負起培養為國家培養高質量創新型人才而奮斗,創新人才的培養首先從創造性思維培養開始,這也是各科教學共同承擔的責任。
參考文獻:
[1]孔春生.學科教學詳解?初中生物[M].湖南教育出版社,2015(07):43.
[2]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學科能力標準與教學指南:初中生物[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08):28.
[3]李高峰 吳成軍.初中生物學有效教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05):19.
[4]夏獻平.中學生物教學熱點互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0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