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潤林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育部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發展”,要實現教育信息化地快速發展,重要的是加大農村學校的信息基礎建設,減少城鄉之間的數字化差距。這便需要教師通過信息技術推動現代化教學,減少城鄉之間的教學距離,提升農村教學水平和管理能力。但在推動農村教育信息化時,出現了很多不利于開展教學的問題,教師只有科學地解決農村教學信息化中的問題,才能促進農村教學信息化的順利發展。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小學數學;教學對策
在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信息化技術已應用在不同行業中,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也面臨著信息教學的挑戰。農村小學數學信息化教學是教師的重要研究課題。在信息時代的發展中,計算機和網絡教育已廣泛應用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要利用好信息化教學的優點,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信息化教學的優點是能夠實現資源共享和提升學習效率。加大信息化教學有利于義務教育的高效發展,可促進公平教育、提升教學質量。特別是對于農村學校來講,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可大大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本文簡單闡述了信息化在農村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教學對策。
一、信息化在農村教育中的重要性
現階段,大部分農村學校的學習環境還比較簡陋,所以在建設教育信息化和建設標準化學校的過程中,加大設施投入,改變校園信息化環境尤為重要,此舉可有效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減少城鄉之間的教育距離,推動數學教學發展。
(一)信息化可改變農村傳統教學模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信息化教學有了一定的方向。在農村教育中,把全新的教學觀念和方法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可提高教學效率。計算機、多媒體、微課等信息化教學可改變農村教師多年的傳統教學模式和枯燥單一的課堂。
(二)信息化可為農村孩子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
農村學校大部分缺乏教育資源,生長在農村的孩子受環境影響,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庭,學習知識的空間也比較少。隨著農村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學校在教學中采用現代化教學,改變了資源缺少的情況,師生可以通過互聯網搜集到更多的教育資料,能夠跟隨時代的腳步進行教學,有利于提升農村教學質量。
二、小學數學信息化教學策略
《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課程的設計和實施應重視運用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習數學的輔助工具,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
(一)為教師教學提供生動形象的教學工具
信息化技術具備集文字、圖片、聲音、圖畫于一體的特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多媒體設備展示課件,可以為學生營造出圖文一體、繪聲繪色、生動形象的課堂氛圍。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可以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啟發性的教學情景,調動學生的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能大大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對稱圖形”時,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對稱的圖片,調動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對稱圖形”的表象,了解到對稱圖形的特征。教師采用信息化教學,化抽象知識為具體,能使學生形象、直觀地掌握相應的數學知識,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為學生創設輕松的學習氛圍
互聯網中有很多教學資源,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搜尋、收集、整理信息材料。學生能在互聯網或光盤中學習到課本外的新知識。當采用傳統教學方式無法有效講解知識時,教師可采用“微課”這一信息化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獲取新知。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時,教師可先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完成學習任務單,再引導學生觀看“微課”(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導過程),讓學生在原有的長方形面積公式基礎上,通過剪、拼的手段把新知轉化成長方形面積這一舊知,最后,讓個別小組說出平行四邊形與它所拼成的長方形之間的關系,得到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
(三)教學理論和實踐相融合
教師在教學中可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運用多媒體展示實際生活情況,培養學生掌握和應用知識的能力。例如,教學“位置”時,教師可用多媒體展示某動物園的地圖,讓學生學習到位置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牢牢掌握用方向、距離、數對來表示物體的正確位置,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在新課改背景下不斷出現新的教育技術,不但能節省教師的教學時間,而且只要教師合理運用,還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生動性,進而提升教學效率。所以,在現代化教育背景下,教師萬萬不能忽略信息化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作用,應對其不斷探究,總結經驗,切實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顧興民.試析信息化教學資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06)
[2]田紅.探究信息化教學平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引入思路[J].課程教育研究,2018(51)
[3]李宇.優化手段,輔助教學——淺談小學數學信息化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5)
(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溫泉鎮第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