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祥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中,“讀”是最主要的學習形式,可以說,“讀”是語文教學的靈魂與核心,然后指導學生會讀、讀準確、讀中感悟,讀中達到與作者的思想共鳴是每一位語文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閱讀能力;培養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訓練是教學的核心和關鍵,也是《新課標》的要求。閱讀就是以學生的讀為主,教師講解為輔的教學模式。教師主要指導學生略讀、通讀、細讀、精讀,在讀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對課文內容進行整體感知,了解作者思想、情感、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通過讀,了解文章寫作背景和寫作環境,了解作者生活處境。作者以此背景向我們介紹或昭示了什么等等。在閱讀過程中將學習的核心放在“讀”字上,常言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學習離不開讀。大家都知道在兩千五百多年前,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的孔子有一段《孔子學琴》學習佳話流傳至今,學琴五步法被今天的我們用運到閱讀教學中來還非常受用,《孔子學琴》五步法可以貫穿我們整個教學之中,反復的閱讀可以達到以讀代講,以讀促講,以讀代問,以讀促文的效果。讀中創設環境,營造氛圍,指導學生讀出形(形象)、讀出情(情感)、讀出意(意境)、讀出味(品味)、讀出魂(靈魂)在閱讀中培養對人生的理解,對價值觀和世界觀的發展。培養語感、受到情感陶冶,氣氛的渲染。激發學生對美的追求,對閱讀的渴望。閱讀教學不光只是為讀書而讀書,還要注重對學生讀書方法的指導。
一、初讀感知
閱讀課的指導中,教師要把控好自己的角色,從以往的角色中解放出來。一定要把學生放在是學習的主體地位上,不要總覺得孩子小,看不懂,讀不懂,理解不到位,分析不準確等,把自己參合進來,剝奪了學生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也沒有得到有效的體現,閱讀教學中教師當好引領著,向導,引導孩子們去探索,去努力,去發展。在初讀中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試著理解文章內在美,使學生調動已知求未知,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自己去翻閱查找資料,圈畫勾點,自評自批。營造討論環境,讓學生在讀中說自己知道的事,說自己想說的話,發表自己觀點、看法。對同學的觀點可以提出異議,進行辯論,達到對文章的全面感知。只有當學生在討論和辯論中遇到的瓶頸,突不出重圍時,教師伸出援助之手,引導他們突破固化的思維,尋找問題的突破口,讀破定勢思維,全面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二、熟讀悟情
熟讀悟情也就是在把文本讀熟的基礎上細嚼慢咽的把文中的句子,段落慢慢品味,用心去領悟,去感受。悟出情感,悟出內涵,在學生悟的基礎上教師要巧妙地不失時機地去引導,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是學習的風向標。在學生匯報知道了什么后,教師不失時機地給學生新的任務,讓他們或獨立思考,或尋找自己喜歡的伙伴,結對子學習,或者讓他們在自己的小組內集體完成。然后組織學生在組內交流,或者在班內集體交流。讓他們認真對待每個問題,深入理文章所表達的思想內容。
三、細讀入境
細讀,就是仔細的閱讀,首先在熟讀的基礎上找到自己喜歡的一句話或一段文字找出來,說出自己為什么喜歡這句話或這段話,把打動自己的理由說出來。在細讀中教師也可以要求同學們,把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提出來和大家一起討論,也可以師生一起讀讀說說,在讀的過程中體會文章情感,在讀中體悟觸及自己靈魂深處最有魅力的那句話或那段話。在說和議“為什么喜歡”“為什么讓你感到”在這種情況下與作者產生共鳴,體驗語感,聲情地或激昂地、將作者與自己內心情感抒發出來,發展思維。并要隨時注意萌發求異思維的苗頭,及時點燃這智慧的火花。
四、精讀品味,入神
入神是閱讀的最高境界,氣定神寧,才會入情入境,才能與作者四目相對,才能與作者對話。了解作者內心世界,作者寫文章一般是觸情而發,有感而發,我們閱讀文章是帶著文章慢慢走進文章,去慢慢感知文章,精讀品味一篇文,這就和我們品嘗一道美味可口的佳肴一樣,首先看色澤,看品相,然后去細嚼慢咽,去享受吃的快樂和過程。讀文章也如此,首先是初讀感知,然后是細讀入情,最后是精讀入境、入神。怎樣才能做到對文章的品讀呢?教學中教師應選取優雅的音樂作為讀文的背景音樂,選取恰當的時機給同學們來一段范讀,當音樂響起的時候你聲情并茂的發讀劃過孩子們耳際時,孩子們的思緒完全融入到文本之中,趕著老師的節拍,暢游在文學的海洋世界中,范讀本身就濃縮了教師對文章體會,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文章中深遠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對美的追求,對生活有神往,像春天的山泉,像汩汩的溪流,流入孩子們的心田。
誘發學生情感和思想的波瀾,產生共鳴,激發孩子昂揚的熱情,奔放的思緒和對讀文的神往。在美讀過程中,領悟課文的內容美、語言美、情境美、激勵學生去贊賞美,表現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10):12.
[2]吳玉如.中小學生語文能力培養與實踐[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