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蘭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學科,語文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的主要途徑,因此在閱讀教學中,給學生“授之以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不斷閱讀的能力,讓學生終身受益。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閱讀習慣;閱讀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是閱讀教學的任務之一”閱讀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借鑒能力和閱讀技能。要提高閱讀能力,就得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做保證。而良好的閱讀習慣包括:認真閱讀,閱讀時集中精力,不囫圖吞棗,要邊讀邊想,口誦心惟,眼到、心到、口到,邊讀邊記,利用工具書解決閱讀困難,經常閱讀有益的書刊等,不斷提高閱讀能力。下面我談談自己的實踐經驗和做法。
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現代教育理論倡導在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自主意識,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起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和欲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必須設法變學生“要我讀”為“我要讀”,為學生創設自我參與閱讀的情境,這樣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吃墨水》一課時,我是這么導入的:首先在黑板上寫了“墨水”兩個字,問:“誰能說說墨水有什么用?”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接著教師在“墨水”前寫了個醒目的“吃”字,讓學生念課題,問:“看到了這個題目,你會產生哪些疑問?”學生問:“墨水怎樣能吃呢!”我趁勢誘導學生:“老師也想知道,只要大家打開書,就能找到答案,現在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看誰能把答案準確完整地告訴老師!”學生個個興趣盎然,讀得搖頭晃腦,此時他們注意力高度集中,邊讀邊想自己提出的問題,久而久之,他們養成了動腦讀書的習慣。
二、應注重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
人的個性差異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應試教育面向尖子生,忽視了大部分學生,尤其是差生,而素質教育面向全體,這就要求我們注重因材施教,怎么做到這一點呢?設置教學分層目標。教師要準確把握課標和教材實際,根據學生語言發展水平,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設計,讓優等生有發展的余地,讓差生能完成基本任務,作業設計要分層,讓學生吃飽、吃好。第二是課堂提問要分檔,對難度大的問題設置階梯,分檔提問,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所得。三是評價反饋分度,學生答完題,完成作業都要進行評價,為了適應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要求,評價反饋要有激勵機制。差優生標準不一樣,差生要經常激發學習動力,適當松些,增強其信心,優等生緊些,以免其驕傲自滿。
三、突出學法指導
良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需要反復的歷練。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學法的指導,如朗讀的示范、學習過程的指導、學習規律的提示等,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能力。這就像教孩子一樣,要求教師扶、護、放。上完一節課要想想這節課學生練的怎么樣?如果老師不教給他有規律的東西,學了一百篇課文,遇到第一百零一篇課文,還是看不懂,因為教師沒講。這就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學習的具體意愿,充分調動學生個體思維,讓他們能舉一反三。如總結中心、分段、劃分層次、找中心句等,要教規律性的東西,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要想方設法,把自己懂變為學生“懂”,把自己會變為學生“會”。
四、培養競爭意識
時代需要有競爭意識的人才,我們的語文教學就要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從而培養他們良好的意志品質,對他們各種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都有益處??山Y合有關課文進行教育。如教《一定要爭氣}一文,我就注重提醒學生學習童第周為國爭光的精神,告訴他們,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落后就要挨打,受歧視,只有奮發向上,才是惟一的出路。另外,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創設競爭環境,激發學生的競爭激情,讓他們學會在競爭中與人相處,學會與他人競爭,與自己競爭如朗讀比賽、詞語接力賽、辯論會、看誰想得妙等。如我在教完《一只小羊羔》一文后,開展“看誰想得妙”競賽:“如果你是羊媽媽,看到丟失的孩子被別人安全送回,你會怎么說呢?”開展這樣的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提高了他們的想象力。
五、轉化后進生,提高整體閱讀能力
著名的“木桶效應”告訴我們,決定一只水桶盛水量的不是構成木桶中最長的一塊木板,而是取決于最短的一塊木板。同樣的道理,要提高班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抓后后進生的轉化工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所學的知識不感興趣,缺乏愉悅感,他們能學好嗎?怎樣培養他們從心里想學、愿學,樂意去接受知識,這是我們應思考的問題。要從學生的心理去探索,要理解學生的“表現欲望”,以滿足他們成功后的喜悅。如學習《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在朗讀理解的基礎上再放錄音,讓學習積極性差的同學去演示董存瑞炸暗堡一節。這樣不僅給他們創造表現自我的機會,而且也增強了他們積極舉手的自信心,從而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卮饐栴}時,教師要適當安排一些好理解、易回答的問題給他們留下一席之地,為此促使他們對學習的興趣。
另外,對待學生,特別是后進生,更要充滿愛心,要富于真情實感,以教師真誠的愛,慈母般的關心,去打開學生的心扉。再如本班有個后進生張志強,通過和他談心、交流,發現他有一定的閃光點,就給予肯定、表揚;同時指出他的不足,讓他能正確地認識自己,并與他共同找原因,訂措施,以尋求改正缺點的辦法和途徑。對待后進生要剛柔相濟,情理互融,對于缺點、錯誤要批評得當,決不能冷嘲熱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