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一門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力的語言,對英語進行學習時,必然要考慮到其背后所蘊含的巨大文化力量,同時這也將是教學發展改革的重點所在。據此,高中英語教師應當充分意識到文化意識培養在英語課程中的價值,并以詞匯教學和閱讀教學為主陣地,發揮出內容挖掘、氛圍構建、文化對比等多個渠道對學生的文化意識引領作用。
【關鍵詞】高中教育;英語教學;文化意識;培養策略
【作者簡介】張玲,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丁溝中學。
語言的功能發揮,與文化的自覺性有極大關系,這是由于語言是文化傳播的載體,更是文化的重要外在表現形式,只有有了文化的支持,語言組織的內部機制才能更加完善。為此,高中英語教學目標中理應包含文化意識培養的內容,以便讓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得到全面健康發展,更加靈活地應于不同的語言理解與表達環境。而對具體如何操作問題的思考,則是擺在所在高中英語教師面前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合理內容的挖掘
在既定教學內容中,合理挖掘文化滲透點,是促進學生文化意識形成的切實可行途徑。在如今的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之中,本身便包含了豐富的英語國家文化意識培養元素,教師將教學內容中的這些元素充分挖掘出來,使之成為文化滲透要點,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達到英美國家文化挖掘的目的,切實推動教學的順利發展,最終滿足現代化教學工作的發展要求。同時,教師要在此過程中,給學生以更密切的關注,使內容挖掘過程因為師生的共同參與、廣泛交流而提升效率,達到成現代化教學工作的完善。舉例來講,如前所述,我們都知道詞匯教學可以成為文化意識培養的良好平臺,在此平臺之內,合理內容的挖掘便完全有可能,長期使用過程之中,英語詞匯里面積累了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比如在接觸到一些英語中的姓氏時,很多教師往往輕易略過,實際上這些姓氏里面的文化內容大有可挖掘之處,像Taylor、Smith、Carpenter等等,它們的起源均與職業有關,還有一些詞匯,則是從古希臘、古羅馬的神話演變而來,像music、amuse、museum等,都來源于藝術女神繆斯(Muse)。總的說來,教師在給學生講解這些詞匯時,便可以適時適度補充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這樣的操作形式之下,展現在學生面前的便遠非一個簡單的詞匯,而是承載了生動、深厚文化底蘊的載體,學生學習相應的知識也將變得興致盎然,自然能夠促進學習效果的大幅度提升。
二、良好氛圍的創設
在進行高中階段的語言教學時,教師應當意識到需要把學生學習的落腳點置于最終的文化交流上,而我們反觀過些年來大量的教學實踐活動,可以發現相當多的時候,教師均只關注到了詞匯的積累、大量以句型和語法為研究目的的閱讀,卻忽視了在閱讀和詞匯教學指導中,給學生提供文化知識的補充機會,學生無法真正基于理解的視角去審視知識、接受知識。也就是說,若想達到理想的高中生文化意識培養效果,真正幫助學生有效掌握英語,達到用英語思維進行表達和交流的目標,文化意識的培養至關重要,而因地制宜地提供良好文化氛圍,則是臻于理想目標的最便捷做法。比如在接觸到牛津高中英語模塊八部分內容時,我們可以看到,在該模塊中包括了幾個和文學與藝術相關的單元,如涉及英國文學的第一單元,涉及音樂與戲劇的第二單元等,教師在與學生共同探討本模塊話題前提下,可以開發出視野更寬的系列資源,包括賞析英語文學作品、探索爵士樂源流和特點、欣賞達·芬奇或者莎士比亞的作品等,讓學生進入到良好的情境氛圍中去,在文化情境下實現對知識的研究和交流,這樣學生在文化積淀方面將愈加變得游刃有余。最終,教師還可以用班級環境烘托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處在更廣闊的情境氛圍之中,比如用英語設計班級門牌、布置班級文化墻,在墻壁上張貼如“No spiting”“Keep the class”一類的標語等等,類似內容的出現,會有效配合課堂教學氛圍的形成,切實促進文化意識指導工作的發展。
三、文化形式的比較
教師指導學生利用中西方不同文化形式的比較,將會讓學生既增強文化自信,又能對英語文化產生足夠清晰的認知,實際上,在髙中英語教材里面,涉及了相當多的中西方文化比較內容,教師在教學此類文本內容時,可以通過前期的閱讀推介活動,幫助學生探尋中西方文化可能的銜接點,讓閱讀文本內容更好地為本國和異域文化關聯思考服務。比如當接觸到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三的閱讀文本內容時,教師便可以利用中、英文發展演變歷程的比較指導,幫助學生體會中國文字及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歷史,而在分析漢語和英語在文字表形表意方面的相異點,它們背后的巨大文化差異也將被學生所充分認知。同時,學生將會在比較中感受到不同國家的文字、文化各有特色,這對于學生語言學習信息的建立、文化自信意識的養成,都是非常有幫助的。比如教師在教學一些特定詞匯時,需使學生意識到:對于同一現象和同一事物,英語和漢語文化背景下,人們的認知是存在一定差異的,像“peasant”一詞,學生經常將其譯為漢語的“農民”,然而在英語語境之下,這一詞匯通常代表的是第三世界國家社會地位低下的貧困農業從業者,翻譯為具有貶義色彩的“鄉巴佬”比較合適。
四、總結
高中生文化意識培養在英語課程中是相當關鍵又易于被忽略的任務,基于詞匯與閱讀兩種重要的文化意識接納平臺,高中英語教師應當從角度選擇、內容挖掘、氛圍構建、文化對比等多個渠道幫助學生形成自覺的文化意識。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到:英語文化意識教學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師要以上述經驗為指導,構建形成科學化的目標及方法體系,在保證學生負擔不加重的前提下,合理地完成文化知識引入與滲透任務,最終使學生達到跨越文化障礙、將不同文化相互促進作用應用于語言學習和應用情境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7: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