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當今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步伐,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重要信息工具。農村小學的家校共育在信息技術手段的有效指導下,給家長和學校搭建起一道溝通的橋梁,使農村小學與學生家長間能夠及時有效的溝通與交流,讓有效的教育資源實現共享。學校與家長間擰成一股繩,形成家校共育的教育力量,以達到提高農村小學家校共育水平的教育目標。
關鍵詞:信息技術手段;農村小學;家校共育;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1-015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1.145
在當今信息時代快速發展的前提下,以往所使用的農村小學家校共育的模式早已跟不上時代前進的步伐,已經適應不了網絡信息時代的社會需求。伴隨網絡信息技術的廣泛普及和應用,出現了許多農村小學家校之間有效溝通的途徑,以及農村小學家校共同培育小學生的有效教育方式,讓學校與家長間的溝通更加有效。通過網絡信息技術及學生家庭教育的有機整合,將農村小學教師教育的優越性及小學生家長教育的積極性充分地調動起來,形成一個高效率的家校共育教育模式。
農村小學的教師要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指導農村小學家校共育。我們要憑借信息技術的強大優勢,改變以往傳統落后的家校共育教育方式,努力實現農村小學家校共育的新模式。
一、建立信息技術交流平臺
跟隨信息技術發展的腳步,家校共育也產生了新式的、更易于新時代發展的全新模式。為了加強農村小學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建立QQ群、博客、微信等信息交流平臺,積極倡導小學生家長參與到學校的德育教育中來與學校互補、互聯,共同建構一個全新完整的家校共育體系。
教師可以有效利用班級QQ群、博客及微信群等先進的信息交流平臺,及時地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與交流,將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學生抽查的綜合評語、學生集體活動安排以及學校臨時通知等傳輸給學生家長,使學生家長能夠適時關注自己孩子的表現,隨時隨地采取適宜孩子的教育策略,及時與學校聯手,相互配合,促進學生在健康、和諧、愉悅的環境中成長。
作業是及時檢測小學生學習效果的最佳手段,學校和家長必須要高度重視起來。為此,為了確保小學生作業的完成效果,我們小學教師可以通過校迅通或者微信群等信息技術手段,將小學生的作業下發到學生家長手中,以此來為學生家長提供監督孩子完成作業的有利幫助,采用講與練相互結合的模式,努力實現鞏固復習的效果。
再者,教師還可以根據小學生的需要,在班級博客上開通家校互動溝通的交流平臺,相互間針對學生的德育問題進行探討,尋求可行的教育方法,有效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運用信息技術網絡進行家校遠程互動
農村小學家校之間必須要形成一條科學而有效的共育機制鏈,雙方間以教育學生為目標,共同合作。小學教師就可以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網絡進行家校遠程互動,家校間共享教育學生的資源,形成一股教育合力。除正常的工作日之外,周末或者節假日期間,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與學生遠程互動,隨時掌握學生的情況,出現問題及時探討改正策略并加以糾正,有效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在當今信息技術網絡便捷的條件下,小學教師也可以與家長間進行交流互動,共同開發有效的家長教育資源,使每位學生家長都能夠積極參與到課程互動中,形成家校間的相互合作,多方面多角度地開展有效的小學生德育活動。有效的家校互動充分實現了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受到熏陶和感染。引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將農村小學家校共育真正地落到實處,起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三、形成教育合力,實現對學生的全面教育
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我們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家長如何去努力做一個合格的家長,并以此為手段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在小學生家長中,有一部分學生家長在教育孩子問題上確確實實存在方法欠缺的情況。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家長的方法五花八門,什么替代孩子完成作業,什么考試好了給予物質獎勵,滿足孩子一項要求。學生的學習成績是提高了,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品行也相應提升了。可是,隨之也給我們呈現了一個極為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學生根本不了解為誰而學習。他們錯誤地以為自己的學習和做人都是為了自己的父母,都是為了得到物質獎勵,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極為不利的。所以,教師要通過信息技術網絡對家長的教育方法進行有效指導,有針對性地培訓家長,讓農村小學家校教育真正形成合力,實現對小學生的全面教育,達到信息技術網絡與家校共育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秦彬.搭建網絡平臺,積極開展家校共育[J].華夏教師,2017(6).
[2]盧清紅.搭建網絡平臺,開展家校共育[J].中小學電教(下),2018(1).
[責任編輯 李 媛]
作者簡介: 趙會軍(1981.11— ),男,漢族,甘肅靜寧人,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德育教育。
課題項目: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指導農村小學家校共育水平的策略研究》(立項號:GS【2018】GHB285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