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匠精神作為我國專業技能型人才的主要職業精神,成為中職院校機電專業教學中的基礎內容。文章主要就中職院校機電專業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并尋求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工匠精神;中職院校;機電專業;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2-0014-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2.008
目前在很多中職院校中,學校管理者仍然存在重視課堂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尤其是作為技術人員所需要的工匠精神的培養的問題。這不利于他們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做到追求卓越,精益求精。
一、培養機電專業學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擁有工匠精神的技術人員,會有自己的職業標準,并根據這個標準去打造高質量高水平的產品,做到精益求精。在中職院校機電專業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使學生形成追求卓越、勇于擔當的精神品質,為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是極其重要的。機電教育培養的是專業型前沿陣地技術人員,在日常教育中不僅僅是理論知識的傳授,還必須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以及愛崗敬業、精益求精、專心致志等技術人員工匠精神的培養。
二、目前中職院校機電專業在工匠精神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教育自身的因素。由于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中職院校機電專業教師在教學中照本宣科,課堂內容缺乏創新性,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而且,不少中職院校只注重人才市場對學生技能的需求,而忽視了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職業精神,也忽視了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導致學生在頂崗實習工作崗位上只能完成基本工作目標,卻遠遠做不到精益求精。
其次是社會環境等影響因素。多年前,由于發展的需要,大多數產業在生產過程中一味注重產品生產的速度和成本,追求規模高速生產,其側重點在于生產量而不是產品的質量。大多企業也多采取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只要求生產的產品能夠投入市場,而對產品的品質沒有過多要求。這樣的認識不僅使得企業生產質量無法提高,還大大影響了機電專業學生的價值觀和就業觀,對學生的工作態度產生消極的影響,也阻礙了學校對學生培養標準的提升。
三、中職院校機電專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措施
工匠精神的養成是一個長久的過程,需要學校改變自身傳統的教學觀念,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中職院校機電專業教學課堂中,教師必須要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尊重學生的意愿,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職業素養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首先,學生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近年來我國中職學校培養目標的轉變,使得院校的人才培養計劃更加完善。傳統的教育目的就是為了將人才投入市場中,適應市場的需要,這種模式忽視了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將工匠精神教育融入到日常的實踐教學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例如,學校可以在機電教育教學部開設企業文化、職業素養、質量意識等課程,還可以聘請擁有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員對課程進行指導,讓學生的理論知識能夠與經驗接軌,充分認識到職業素養培養的重要性。
其次,學校可以開展多樣化的校園文化建設,利用和諧民主的環境熏陶學生的工匠精神。學校以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為目標,在課下舉行“傳統文化進校園”“地域文化進校園”“企業文化進校園”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從自身角度去體會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另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也是極其重要的,學校必須要加大實訓車間及實訓場地的建設。還可以在教學實訓樓墻上張貼有關工匠精神的提示語,例如“精益求精,獨具匠心”“弘揚工匠精神,做大國工匠”等,這些都是很好的隱性教育素材,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工匠意識。
再次,要在專業教育中滲透工匠精神教育。現代教育教學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而中職院校機電教育同時也要結合社會的需求,在課堂中融入企業規范操作的同時,還需要滲透工匠精神的教育。教師作為學生的榜樣,必須要做到言傳身教,只有自己擁有專業嚴謹、精益求精、鍥而不舍的工作精神,才能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精神意識。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對機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而中職院校作為培養技術型、創新型應用人才的主要陣地,貫徹落實“精益求精,專業嚴謹”的大國工匠精神,將工匠精神的內涵融入中職院校教育教學體系的每一個環節中,才能切實提高機電人才的專業素養。而國家需要的也正是這種高素質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新時代技術應用型人才。中職院校的教育只有符合素質教育的標準,才能不斷向社會輸出更加有用的優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小魯.對工匠精神庸俗化和表淺化理解的批判及正讀[J].當代職業教育,2016(5).
[2]劉冬玲.熔鑄“工匠精神”:職業教育責無旁貸[J].職教通訊,2016(14).
[3]李夢卿.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養:訴求、價值與路徑[J].教育發現研究,2016(11).
[責任編輯 李愛莉]
作者簡介:孫新華(1978.1— ),男,漢族,甘肅臨洮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職業高中機電專業教學研究。
課題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高校與職業院校課題《中職學生工匠精神養成教育的路徑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8]GHBZZ09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