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初中數學課堂在得到長足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新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數學課堂的學習效果。一線教師應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并采取相應的對策改變現狀,優化課堂教學,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現狀;課堂模式;教學方式;主體地位;多樣性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2-006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2.058
初中階段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分化期,即優等生和學困生差距拉大,學生數學成績出現兩極分化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和蔓延,既與學科特點有關,又與現行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密不可分。這種狀況嚴重影響班級的整體成績和學生個人的全面發展,與我們的教育方針不相符,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極為不利。如何幫助學困生順利度過初中這個人生的關鍵時期,并實現數學學習的提升,成為初中數學教學中一個重要的課題。
一、初中數學的教學現狀
(一)課堂模式落后,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突出
課堂教學改革已經推行多年,但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現,無論課堂形式如何改變,教師掌控課堂的事實并沒有真正改變:一切都是按照教師的預設,在預定的軌道上有條不紊地進行。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學習方式都由教師按自己的意愿決定,沒有征求過學生的意見,更說不上讓學生提意見和建議了。課堂教學也以教師“引進”,學生“跟進”為主要形式。課堂上很少能聽到學生的見解或異議。
(二)教學方式呆板,不能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初中學生尤其是初一學生,仍處于形象思維勝于抽象思維的階段,對于初中階段相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理解能力不強。但教師往往忽略這一點,喜歡從數學學科本身特點出發,用相對專業的數學組織教學,講解知識點,導致學生似懂非懂,理解不深入。比如,在學習“正負數加減法”時,教師喜歡強調“口訣”或“法則”,覺得只要記住這些“法寶”,就找到了做題捷徑。殊不知學生依靠口訣做題,即使會做這些題目,也弄不明白其數學原理,為今后的學習埋下了無窮的隱患。
如果教師能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思維方式來確定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觀察數軸、溫度計等來體會正負數加減法的含義和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學生定會對這部分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即使不用那些口訣也能從原理上理解做題的方法和技巧。
(三)學習導向單一,難以激發學生主動求知欲
目前的教育,家長、學校似乎只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升學。在這種大背景下,教學不得不以考試為指揮棒,以中考為風向標,教學重點也以考試為導向。課本內那些有趣味但不是考試重點的內容被教師弱化,課后那些有趣的數學故事被教師忽略。學生如果對這部分內容進行探究和拓展,往往被教師以提升成績為由粗暴地阻止。這種單一的學習導向,讓數學這種以發展邏輯思維為目的的科目變得更加理性、枯燥,不符合初中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需求,導致部分學生厭學情緒嚴重。
二、改進數學教學的探究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情分層教學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作為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學生的主體地位應得到尊重。教師不可以忽視學生的學情,隨意加快教學進度,以便為中考留下更加充裕的復習時間。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情安排教學,讓學習內容符合學生的需要,而不是讓學習內容牽著學生磕磕絆絆地向前走。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實行分層教學,即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不同的內容,輔以分層練習、分層作業和分層測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獲,體驗到學習帶來的滿足感和幸福感,進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二)實現課堂教學多樣性,吸引學生積極參與
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發展,課堂教學的方式越來越豐富。新時代的教師必須做到與時俱進,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采用相應的教學方式,讓課堂教學豐富起來。在學習“整式的乘法”等一系列內容時,組織學生觀察一系列式子,猜測其中可能包含了怎樣的運算法則,并動手驗證自己的猜想。整個學習過程,都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觀察、交流、猜測、合作、驗證等,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感受,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在學習幾何時,注重動手操作,讓學生利用已有的學習用具來操作學習的內容,直觀感受課本上的抽象概念和空間位置,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學習“視圖”,可借助多媒體展示,讓學生直觀感受視圖的效果。
(三)增加數學教學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對于初中生而言,數學是一門相對枯燥、難度大的課程,很容易引發學生的畏難情緒。因此,增加數學學習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數學教學的一大策略。教師要善于通過聯系實際教學、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一系列活動來豐富教學,增加數學學習的趣味性,比如存錢的計算、樹木高度的測量和土地面積的計算等。教師可以教會學生利用簡潔的口訣來表述復雜、抽象的數學道理。比如在教學“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時,根據取值情況,可以總結為“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間,小小大大取無解”。初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還處于發展階段,利用口訣教數學,可以化抽象為具體,降低學習難度,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總之,數學課堂是一門永遠都在發展的“藝術”,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需要,不斷改進、創新,融入時代特色,讓學生對數學有更大的學習熱情,讓數學不再是優等生的“專利”,促使更多學生愛數學、學數學。
參考文獻:
[1]徐璐瑤.初中數學教學思考[J]. 雜文月刊(學術版), 2015(10).
[2]董天.對初中數學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學周刊,2016(13).
[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魏霞(1982.4— ),女,漢族,河北邢臺人,中學一級,研究方向:初中數學教學。
課題項目:本文系邢臺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七年級方程思想的教學研究》(170203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