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汽車工業學院“青春火-愛向暖陽支教行”宣講服務團
【摘 要】湖北汽車工業學院“青春火-愛向暖陽支教行”社會實踐團隊利用暑假時光前往十堰市鄖陽區柳陂鎮黎家店小學、五峰鄉九年一貫制學校少年宮、大柳鄉金葉希望小學少年宮三所小學進行暑期支教。以弘揚志愿者精神,順利開展鄖陽區2019年“安幼養老”志愿服務活動為目的,到大山深處關愛貧困留守兒童。通過組建臨時團支部,實地走訪慰問三留守,暑期希望家園開展興趣班課程的實踐方法,在實踐中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利用周末向當地村委會咨詢貧困家庭的情況,去遼瓦福利院陪伴老人,去當地衛生院學習醫護知識,進行走訪入戶的文明知識宣傳活動。
【關鍵詞】志愿服務;暑期希望家園;留守兒童;支教
一、課題背景
(一)社會背景
1、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積極響應鄖陽區“安幼養老”工作的有序推進。以滿足老年人養老服務及留守兒童教育關愛為目標,努力實現幼有所育所教、老有所養所樂。做一項把調研當成深入學習、研究問題、拓寬思路、轉變作風的實踐。
2、目前十堰市教育扶貧還未全面完成(義務教育,十堰教育發展)。“教育扶貧”能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掌握知識、改變命運、造福家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準扶貧。扶貧先扶智,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我市始終堅持將教育扶貧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通過改善城鄉辦學條件,加大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力度,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建立從幼兒園到大學的資助體系等行之有效的措施,最大程度滿足弱勢群體子女享受優質教育的需要。
3、志愿服務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志愿者組織不斷擴大,志愿服務的熱潮在城鄉基層蓬勃興起。但志愿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我國的志愿服務還處在初始階段,體系制度不夠完善,服務水平不高,這些問題存在于一些地方不同程度。解決這些問題,推動志愿服務活動持續健康開展,關鍵在于制度化。只有制度化,志愿服務才能深入持久。
(二)項目背景:
1、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重點圍繞深入貫徹落實十堰市委、鄖陽區委提出的“安幼養老”、“創建文明城市、建設志愿之城”工作任務和鄖陽區2019年脫貧摘帽的目標要求,以全區22個鄉村青少年宮和4個條件成熟的安幼養老服務中心為主陣地,通過面向社會招募200名暑期實習實訓大學生志愿者,整合區內各方資源力量,集中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安幼養老”志愿服務活動,計劃走訪慰問5000名農村留守老人和5000名留守婦女,幫助5000名留守兒童度過一個安全快樂的暑期生活,為鄖陽如期實現脫貧摘帽、建設志愿之城和推動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2、“希望家園”作為“安幼養老”志愿服務活動的一項重要部分,是一個以基層黨員群眾服務中心、“農家書屋”為陣地,以暑假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課業輔導、興趣培養、素質拓展、安全自護、心理關愛等服務的公益項目。它是一個靠村級團干部自主管理、自主招生、完全免費的農村留守兒童暑期培訓班,是一個需要志愿者付出熱情、時間、精力、知識的公益組織,是一個在暑期面向群眾服務本村留守兒童的公益組織。
二、實踐過程
(一)暑期家園篇
青春火-愛向暖陽支教行團隊分為三個小隊,分別前往鄖陽區不同的地方開展支教活動,其中滿天星小分隊的8位志愿者們前往柳陂鎮黎家店村“安幼養老”服務中心,薪愿行小分隊的7位志愿者們前往的是五峰鄉九年一貫制學校少年宮,守望星行小分隊的6位志愿者們前往大柳鄉金葉希望小學少年宮,在7月7日,3個小隊分別前往目的地開啟為期20天的支教之旅。整個團隊一共開展了12項常規課程,6項特色課程(傳統舞龍表演,杯子舞,小小國旗護衛隊,70周年紅歌合唱,主題游戲,拍拍操)。
特色課程:傳龍舞龍在于培養孩子們對于傳統文化的熱愛,在教授傳統文化的過程中,讓他們領略到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的龍的傳人的精神;杯子舞和啦啦操在于培養孩子們對于音樂的節奏感,以及身體的協調能力,讓他們體驗舞蹈之外的舞蹈;國旗護衛隊和紅歌合唱則是陶冶孩子們的愛國情操,鍛煉孩子們堅韌不拔的性格,在合唱和訓練中,領略到中國的風采與精神;主題游戲則是通過開展各項開放的游戲,從不同方面鍛煉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肢體表達,敢說敢做,肯思肯想的能力。
(二)走訪調查篇
在學校了解到的只是孩子們很小一部分,要想深入了解他們,就得從他們生活環境入手。所以隊員決定抽出周六周天時間對孩子們進行家訪,更好的關心他們,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愛。
關愛“三留守”:愛向暖陽團隊旗下的三個小分隊分別前往鄖陽區兩個養老院,一個安幼養老服務中心,一所撫貧車間,以及進行了數百家留守兒童家訪,分別統計了280名留守兒童家庭信息,167名留守婦女信息,1153名留守老人家庭信息,為十堰市鄖陽區安幼養老奉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實踐效果
鄉村孩子相比較城市的孩子要頑皮一些,在活動當中開始在活動當中不能集中注意力去聽老師講解規則,在持續規則的意識下,城市孩子慢慢的收起了棱角,年齡大的孩子主動做起表率,孩子的變化越來越明顯。對于農村的孩子來說,初見時可能內向,提出問題遲遲得不到回應,在志愿者老師的鼓勵下,每天的分享環節變得越來越熱鬧,成長樹上的枝干——便利貼也越來越多,孩子由不敢表現自己,慢慢的主動去湊近志愿者老師,學習唱歌、攝影,并且能勇敢的去嘗試。
在游戲上,很多游戲小朋友興趣不高,不積極參與,隨著項目的實施孩子們慢慢的能感受到志愿者老師設計游戲的用心,紙條上出現了“我在今天的游戲中體會到了團結的重要性,我們一起努力才可能取得勝利”。另外,使孩子變成了一個有溫度的人,通過每天的暖心任務,例如給父母一個擁抱、親吻等,讓孩子學會感恩;孩子會主動留下來幫助志愿者們清理衛生、主動幫助師收發紙筆,甚至有孩子看到志愿者被蚊子“折磨”的雙腿主動去擦拭傷口。
四、總結
此次“青春火-愛向暖陽志愿行”社會實踐歷經20天,圓滿完成了團隊初期制定的暑期社會實踐的目標,深入社會,了解社會,發現自身的不足,鍛煉隊員們的各方面能力,提高隊員各方面素質,在實踐中收獲成長。
此次社會實踐先是對于三所支教服務地點進行了為期20天支教活動。期間,我們利用周末時間分別進行了家訪,探望養老院,參觀扶貧車間等公益活動,開展了趣味運動會,垃圾分類,消防演練,愛心義診,升旗儀式,紅歌合唱,匯報演出等諸多活動,也學習了當地革命先驅的精神。在關愛,愉悅,尊重和平等氛圍中,提升了孩子們的各項能力。
隊伍在安幼養老服務期間向各類網站投遞新聞稿達3930余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為后期學校開展支教活動奠定了寶貴的經驗,吸取了諸多教訓。
實踐成員:江夢瑤、李雨琴、王科、陳繼梅、王麗瓊、劉淇淇、孟凡璞、劉馨雨、王家慶、符錦霞、史錦濤、徐育雄、高卓泉、于豐藝、涂瑞敏、高智帆、張澳、徐潔 、熊浩、姜姍、 張燊、韋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