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育部對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質量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因此,作為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我們也開始積極探索多元化的教學策略,以促進語文課程教學模式的變革,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本文根據筆者的實際教學經驗,提出了應用趣味游戲、利用媒體技術、使用情景模擬,以及開展合作活動等策略,以期為構建高質量的語文課堂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趣味游戲;媒體技術;情景模擬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25-0026-02
引? ? 言
高質量小學語文課堂是指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的課堂。在高質量的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不僅能深化對基礎語文知識的認知,同時也能夠感受到語文課堂的魅力,發展自身的綜合素養。那么在實際開展小學語文知識的講解中,教師應當如何優化教學策略才能夠實現高質量小學語文課堂的構建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應用趣味游戲,活躍課堂氣氛
愛玩游戲是小學生的天性,當課堂教學活動與游戲相連時,學生會主動投入游戲活動中,在完成游戲任務的同時,逐步提高對知識的認知效果。因此,在開展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利用游戲,讓學生在游戲的驅使下,自主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從而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1]。
例如,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這節課的生字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游戲活動,提高學生對生字認讀的質量。在課下,教師將“洼”“印”“鋪”等字錄入計算機當中,使每張幻燈片對應一個生字。在課堂中,教師先對學生講述“洼”“印”“鋪”等字的讀音以及含義,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生字詞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緊接著,教師讓學生自主認讀,深化學生的認知。隨后,教師請班級中的兩名學生到講臺當中,然后播放之前準備好的課件,當熒屏中出現“洼”“印”“鋪”等字時,兩名學生同時對熒屏上的生字進行認讀,認讀正確、且認讀速度最快的學生,獲得勝利。最后,教師再請班級中的其他學生參與到游戲當中,促進學生完成對“洼”“印”“鋪”等字的學習。
顯而易見,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游戲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促進學生在爭取游戲勝利的同時,提高對語文知識的認知效果,從而構建高質量的語文課堂。
二、利用媒體技術,豐富教學結構
20世紀第一臺計算機被創造出來,標志著人類社會開始步入信息時代,而隨著近些年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當前社會的主要發展趨勢呈現信息化和智能化,在該趨勢下開展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教師也應積極將現代化的教育資源與語文知識的教學相結合,促進語文知識的有效教學。而多媒體具有操作簡便、形式多樣等特點,因此,在講解語文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結構的多樣化呈現,維持學生對課堂的關注度,從而逐步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
例如,在《總也到不了的老屋》這節課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教學的結構,讓學生跟隨教師的腳步,完成對《總也到不了的老屋》這節課知識的回顧和總結,從而促進高質量語文課堂的生成。
三、使用情景模擬,深入理解文本
隨著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情景教學法也被引入課堂之中,成為教師進行教學的方式之一。同時,相對于傳統的課堂教學形式而言,教師使用情景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深化對教學內容的認識。而現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出,學生應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應引導學生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對新知識進行理解,從而完成對知識的建構。因此,為了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也應當將情景教學法引入課堂之中,促進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提高其學習效率。
例如,在《父親、樹林和鳥》這節課中,教師就可以利用情景模擬的形式促進學生對文本的認知。從教材對本節課的內容安排來看,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我”和父親關于鳥的對話,展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與融洽。基于上述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扮演“父親”和“我”,并進行情景的模擬,從而使學生在對話的過程中,逐步感受文章中“父親”對鳥的喜愛和熱情,也更深刻地感受到“父親”的話對“我”的影響,進而促進學生體會文章中所體現的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生。同時,學生在進行情景模擬時,也需要通過對話來完成交流,因此,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也能夠得到有效的鍛煉。
從上述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在進行語文知識的講解中,教師可以利用情景模擬的形式,促進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從而逐步提高語文知識教學的質量。
四、開展合作活動,突出主體價值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團隊協作的能力要求逐步被提出,這讓小學語文教師將合作學習活動引入課堂之中,用于滿足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而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應用合作學習活動,常常出現部分課堂教學效果不如預期的好,究其根本是教師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語文素養進行組員的分配。而多元智能理論指出,每位學生都是相互獨立的個體,在智力的發育水平和發育方向上存在自己獨有的特點,同時學生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也存在不同,所以,當面對同樣的語文學習內容時,學生所呈現出的知識認知效果也不相同。因此,為了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促進合作學習活動展現應有的效果,同時彰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價值,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況,進行組員的合理安排。
例如,在《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節課中,教師先根據日常的課堂教學經驗,以及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認知效果,將學生劃分為語文綜合素養較高、一般和較差三個等級。緊接著,教師按照同組學生相異性質、異組之間相似性質的原則,對學生進行組員的合理安排,使每個小組中學生之間的語文素養呈現差異化。隨后,教師讓學生以分好的小組形式,共同開展《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節課的討論和交流,并讓小組中語文素養較高的學生對組內的其他學生進行指導和輔助,促進全班學生深化對《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節課的認識。這樣,在互助的過程中,學生主體價值得到了有效的發揮,團隊協作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培養。
結? ? 語
總而言之,優化語文課堂的教學策略,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并不是在一節課的教學中就可以實現的,而是一個長期累積的過程。在小學語文知識的教學中,教師應當繼續分析教材當中的內容,結合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認知結構,以及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創新語文課堂的教學方法,并將其應用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逐步構建完整的語文知識教學體系,從而促進高質量語文課堂的形成。
[參考文獻]
楊依.淺談如何實現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高效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7(36):116.
作者簡介:鄒小容(1974.10—),女,廣西北流人,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