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穗瓊
摘?要:語文作業是語文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它與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構建成了一個完成的語文教學體系。學生通過語文作業的完成,更好地鞏固在語文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并發展拓展自身的語文知識量,從而提升自身的語文水平。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重視語文作業,進行多樣性語文作業的設計,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讓學生獲得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后作業?設計策略
優化作業形式、精心設計作業內容是響應素質教育的號召,可以起到減輕學生負擔、提升綜合素質的效果。以往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作業內容能否達到訓練目的,結果導致學生做作業的過程變成了機械式重復訓練的過程。為此,教師要積極創新,優化作業形式,鞏固學生知識能力的同時,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水平。
一、變統一布置為層次布置
在前述影響語文作業效果的因素中,還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問題是,教師布置作業除了內容、題型長期固定不變外,所有人完成的作業數量、題目也都沒有區別,缺少與班級學生學習層次相適應的梯度體現。教學過程中不得不承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非常明顯,因此整齊劃一的布置作業并不適用于全體學生。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同學,過于簡單機械的作業不再布置,對于學習能力弱、態度不夠端正的同學,適當地加大作業量,有助于其對知識的鞏固。作業難度也需要分層,如摘抄讀書筆記,在一二年級時,主要以摘抄為主。到了三四年級就以概述為主。到了五六年級就以歸納感受為主。在講完《宇宙的另一邊》時,為了讓學生對課文理解更加深刻,我將作業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抄寫詞語。我找出文中幾個重點詞:浩瀚、氣喘吁吁、汩汩流淌、穿梭、拜訪。第二層次:用這幾個詞語造句。第三層次:用這幾個詞寫一段有趣的故事。除此之外,我還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自主性。比如學完《一幅名揚中外的畫》后,讓學生搜集關于這幅畫的背景資料,包括畫上人物的生活狀態。有的學生還選擇了畫上的一幅場景分角色扮演了畫上的人物,還有人給故事配上了背景音樂,一堂課下來儼然一幅歷史舞臺劇。這樣的作業學生們都做得其樂無窮。
二、變文本作業為自我成果展示
傳統的語文作業幾乎千篇一律,要么是課后練習題,要么就安排一篇命題作文,沒有讓學生多方位、立體式地感知和認識事物,忽視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學生在應付這些作業時,都是被動地去完成,或者干脆網上抄襲一篇,以至于把故鄉寫成江南水鄉,把樸實的農村生活寫成喧囂的城市生活,沒有真情流露,不是自我個性的體視,因而學生的創造力不能很好地發揮出來。新課改后,作業設計是多元化的展示,應展現生活真實的一面,突出學科之間的融會貫通,為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提供幫助。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可讓學生繪畫,剪紙,制作Flash,甚至可以讓學生制作植物標本,用心創作書法,或排練課本劇、話劇展示課本中的故事,鼓勵學生用心靈去發現美,展示美,感受生活的無窮魅力。如在教學《大自然的語言》這篇課文時,筆者安排課后作業,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大自然的語言,用不同形式展現出來,要求不能脫離主題,要突出中心思想。結果安排下去后,有的學生把春夏秋冬這四個季節中不同植物生長的規律作為調查對象,將樹葉制作為標本;有的學生把候鳥的南北遷移從網上搜索出來后打印成圖片;還有幾組學生采集中草藥,根據時間說明了不誤農時的重要性,物候學對于工農業生產的重要性。總之,只有給學生布置個性化的作業,才能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能讓學生真正動起來。
三、變標準答案為合理回答
創新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創造想象能力的培養。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的學生都是不敢越“標準答案”一步。當作業“雪化了變成什么?”學生回答“變成春天”,如果我們用標準答案“水”來將他的回答一口否定,那么這位學生的想象力也將被我們扼殺了。學完《爭吵》一課后,我布置了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你喜歡文中的誰?喜歡他的什么?大部分學生談到喜歡克萊諦,有一個學生卻對克萊諦的做法提出了批評意見,認為克萊諦只看重友情,忽略了原則,應該對“我”的報復行為提出批評。我認為評價這樣的回答不在于看學生提供的答案是否標準,而在于看他的思維過程。也就是說不在于看學生答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為什么這樣說,說的有沒有道理,有沒有獨特的思維方法和理解角度,這種與眾不同的意見有新意,應予以肯定。我們必須沖破“標準答案”的樊籬,變“標準答案”為合理回答。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尊重個人見解,允許學生與同學爭論答案,最后自己得出正確答案,而不是一味由教師下定語。
四、結語
總之,個性化的語文作業應由單一機械的練習,向多層次、多形式、開放型的方向改變,將學生的課堂學習最大限度地向課外延伸,模糊課內外的界限,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全方面、多層次的個性化評價代替單一的知識性評價,肯定學生的努力,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個性化作業使學生愛上做作業,愛上學習,讓作業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為學生學習興趣的助推器。
參考文獻
[1]杜曉妹.淺探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有效作業的設計與創編策略[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9(06):7—8.
[2]郭少梅.立足語言文字運用,提高小學語文作業實效[J].師道:教研,2019(8):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