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通過將藍墨云班課引入思政課教學,可以更好地開展思政課課前、課中及課后的師生互動,使更多學生參與課堂,動手動腦、查閱資料分析問題充分思考,切實增強了思政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通過概論課教學中藍墨云班課應用情況問卷調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支持思政課使用基于問題導向的信息化教學,認可這樣的教學方式教師會付出更多精力,學生會提升參與互動的積極性和廣泛性,同時師生都更有收獲,如何更好地用基于問題導向的信息化教學服務好思政課需要不斷實踐總結。
關鍵詞:問題導向;思政課;信息化;藍墨云班課
一、研究背景
2012年3月,教育部發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 (2011—2020年)》(教技[2012]5號),文件強調“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質量”[1]。2016年6月,教育部頒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教技[2016]2號)中再次強調“要使信息化教學真正成為教師教學活動的常態”[2]。2018年4月,教育部發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教技[2018]6號),明確提出到2022年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基本目標。“三全”即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兩高”即信息化應用水平和師生信息素養普遍提高;“一大”即建成“互聯網+教育”大平臺[3]。可見信息化教學改革呼聲高漲,形勢逼人。
高職思政課教學理應響應國家信息化教學的號召,積極行動起來。另外在高職思政課教學中,不得不面對的是高職生的學情,理論性學習相對薄弱,學習主動性相對欠缺等等,針對目前這些情況,很多思政課教師都在不斷進行各種教學改革的嘗試與實踐,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基于問題導向的信息化教學改革無疑成了一種非常不錯的途徑。為此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以下簡稱概論課)教學使用藍墨云的情況為例,對為期一年的基于問題導向的信息化教學實踐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分析數據,得到一些認識。希望能夠為接下來的工作打開一點思路,若能有拋磚引玉之效,則極為欣慰。
二、研究基本情況及具體分析
本次調研的對象是東莞職業技術學院2018級部分學生,此次所調查的班級全部使用藍墨云班課進行輔助教學。概論課程開課的兩個學期不同的章節使用信息化教學的頻率不一樣,但基本上每一次課都有使用,截止到課程結束,一共推送資源40篇,發起簽到10多次,15次答疑討論,18次頭腦風暴,2次問卷調查,2次小測試,以及手機搖一搖選人,分小組等活動。此次所調查的班級是五個大合班,機電專業共97人,92人完成問卷;電子專業共87人,其中75人完成問卷;會計專業共136人,全部完成問卷;機械專業共95人,92人完成問卷。社區專業共104人,101人完成問卷。完成提交的都有效,所以本次調查共收到有效問卷為663份。
本調查包括五個不同的專業,可以看出大體數據還是非常接近的,從大家反饋出來的情況看,支持思政概論課教學中應用藍墨云平臺的同學還是大多數。其中機電和電子兩個專業的學生相對接受度低一點點,從最后期末總評成績來看這兩個班相對弱一些。(注:這里有必要介紹一下教研室制定的概論課程的成績構成:其中藍墨云經驗值折算為平時成績的50%,按要求參與課外實踐兩次并完成實踐手冊填寫占平時成績的50%,平時成績占總評成績的70%,最后手機閉卷網考期末考試成績占總評成績的30%。)
以下是調查的詳細分析:
1.你經常參與藍墨云班課活動嗎?(單選)
從這個問題反饋的數據可以看出參與率還是比較高的,基本上都超過90%,尤其是經常參與及全部參與學生的比例加起來除了機電專業的學生不到80%,其他都是85%左右。體現出學生參與的面還是比較廣的。對比線下課堂互動的優勢很明顯。
2.以下藍墨云班課活動你參與過哪些?(多選)
藍墨云互動形式很多樣,可以看出學生參與率及參與廣度都還是不錯的。這種參與也許有被動的因素,有完成任務的心理,所以還需要教師用心設計活動,不僅僅是資源推送完就算了,還應該結合課程內容和資源設計有效的思考問題,使學生真正學有所思,學有所獲。
3.以下藍墨云班課的活動你最喜歡哪一個?(單選)
通過這個問題的調查,可以看出學生對于能夠拓展學生知識面的資源,還有能夠學生動腦的問題討論包括頭腦風暴更加有興趣一些,這就給了我們老師在接下來的信息化教學中注意各種活動的開展,多一些干貨,少一些形式主義。
4.你覺得藍墨云有助于學生的課堂參與嗎?(單選)
從數據可以看出除了機電專業的同學,其他班級都是超過七成接近八成的同學認可藍墨云是有助于學生的課堂參與的。當然我們還要看到還有一些同學選擇了一般和不清楚,這就提醒我們教師要進一步和學生溝通,了解這部分學生的心聲,是覺得教師的問題設計不太好,還是因為自身原因想混課不愛動腦動手,或者是因為藍墨云互動會影響他們玩手機的時間。這也是問卷中還沒有體現出來的。需要在以后的使用中更加注意,實事求是的調查學情,才能更好地利用好這些信息化手段。
5.你覺得教師使用藍墨云班課與不使用,哪一個會讓教師備課量增加?(單選)
從數據可以看出近五成的學生認為藍墨云會加大教師的工作量。說明他們有感受到教師的用心,每一個問題的設計,每一個資源的推送都是教師認真思考并設計的。總體來講,第一輪使用藍墨云教師備課量會大很多,但第二輪開始就可以更精細化管理,相對來講就會有章可循。從課程的容量來說,藍墨云資源上傳各種相關資源,能拓展學生的視野,加深同學們的學習程度。其實藍墨云不僅要讓教師更忙地備課,也讓學生更忙地學習,不管是課前,還是課中,還是課后可能都會有相應的資源要看,有資料要搜集,有相關問題要思考。這實際上是對師生都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符合習近平總書記所倡導的“要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4]。
6.你覺得藍墨云會使學生參與課堂機會增多嗎?(單選)
這道題的數據同樣也是正向的反饋了同學們在藍墨云班課這種信息化教學方式下,參與課堂機會大大增多了,而他們自己也感覺到了并認可這一情況。
7.你支持課堂的藍墨云互動嗎?(單選)
這一問題是接著上一題的,認可使用藍墨云會使課堂參與變多,那自己愿意支持互動嗎?從數據看,除了機電專業支持為65%,電子和社區專業都是近八成同學支持,而會計和機械班級更是接近九成的同學支持藍墨云互動。說明同學們在這個過程中是有獲得感的。而對教師來講利用起藍墨云班課,使學生的信息量進一步圍繞所學知識點可控地有針對性地擴大,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所倡導的“要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4]。
8.你參與藍墨云互動答題,希望全班都看得到各自答案,還是只希望教師和自己可見?(單選)
這個問題可以看出要求答案保密,不想別人看的大概是一成左右的同學,而希望互相學習交流的都是五六成,還有三成的同學可商量。所以在這個問題上關系不大,教師大可不必擔心。為什么設計這個問題,主要是因為在有些章節中涉及一些學生個人問題的互動,比如說在中國夢的相關學習中,有設計學生來談自己的個人夢,分析個人夢與國家夢的關系等,這些問題相對比較隱私。有時候設計成只有教師和自己可見,是希望同學們獨立思考,不要相互照搬照套。事實上就出現過多次這種自己不思考,照搬照套同學答案的情況,這樣的互動就大打折扣了。可見權限問題教師還需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9.你有認真閱讀老師推送的資源嗎?(單選)
這個數據可以說給了教師很大的鼓舞,辛苦選擇并推送的資源有超過八成的同學看了并表示有收獲,尤其是會計專業同學達到了94%的比例。但是也不能盲目樂觀,還有沒看的同學,還有不想看的同學,還有看了但覺得作用不大的同學。所以這些資源自覺看了能看懂是不錯,但有些同學可能并不知道為什么要看這個資源,有何用,所以對這些資源教師也要有所選擇有所指導,這樣學生看資源的積極性和興趣才能更高一些,獲得感也會更高一些。比如說在講第十章第五節“建設美麗中國”時,就推送了“從幾個生動比喻,看習近平心中的美麗中國”一文,也推送了本土案例“廣東:抓好生態文明建設助推高質量發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能使學生明白美麗中國應該是什么樣的?為什么要建設美麗中國?如何建設美麗中國?
10.你覺得一次課設計幾次藍墨云線上互動比較合適?(單選)
這個問題實質上是調查學生可以接受的課堂在線互動的頻率,從學生的回答來看,次數多少可以按課程內容來定,學生的靈活性和可接受度還是不錯的,只有3%左右的學生選擇了不想參與互動。不過有點遺憾就是沒有緊跟著設計一個問題讓不想參與互動的學生寫出不想參與的理由。教師再根據這個情況可以采取相應的一些行動,再爭取調動這些主觀能動性不強的學生。我們思政課在考勤上一個都不能少,在學習上也希望一個學生都不要落下。
11.線上活動下線下互動如何開展比較好?(單選)
這個問題的反饋比較有意思,選擇第一、二個選項的同學比例非常接近,從數據可以看出互動要線上線下結合這一點是絕大同學所認可的。認為不要線下的同學極少。只有有針對性的了解了實際情況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如果在此次問卷中接著設計一個問題,了解清楚這些同學為什么不要線下互動就更好了。
12.在概論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你覺得哪一個環節設計對你的鍛煉和提升比較好?(多選)
這四個選項是這一學年里教師在這五個大班開展的主要活動,其中第三個選項,實踐手冊是馬克思主義學院統一的要求,是兩次課外實踐活動(本課程觀后感必選廣東東縱紀念館觀后感,另外自選項目可選清單中書籍的讀后感,紅色電影觀后感,志愿活動、專業認知活動、實訓心得體會、講座收獲等)并要求完成兩篇1500字的心得體會。可以看出這個任務相對較重,同學們接受度和獲得感不是特別高,這也是我們需要在接下來的工作中進行調整的。從其他三個活動來看,藍墨云接受度也相對較低,另外兩個都是線下活動,由團隊協作完成。而這一學年的藍墨云互動中團結協作的項目基本沒有設計,主要是個人項目,可能在項目設計的過程中還得進一步提高互動的含金量,增強課程的吸引力和滿足學生的獲得感。另外可以了解到第一二兩個選項教師實施了多年,比較成熟,而藍墨云是這一學年初步嘗試的,新的手段運用可能還不是特別嫻熟,題目設計上估計也有失偏頗,形式上也過于單調,接下來很多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第一學年也只是搭起了一個基本框架,更多精細工作還需要在課程組的集體備課中進行研討,打磨好課,集體備課少不了。
13.與傳統教學相比,你覺得以藍墨云為載體的信息化教學如何?(多選)
從數據來看,大家對參與的全面性認可度最高,其次是認為可以拓展知識面,而對于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方面似乎還不夠。也許和教師設計的問題及形式有關,這也是接下來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如何用更有效的形式,更有吸引力的方法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說的,“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 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5]”這是思政課教師包括廣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14.與傳統教學相比,你更愿意選擇信息化教學嗎?(多選)
這個題目從總體上來看,認為信息化教學有明顯優勢的比例還算可以,但是否確實有收獲,不同專業的學生反饋還是不一樣。這也給教師一個很重要的啟示,不同專業的授課要有所不同,在藍墨云的使用上也應該體現出專業不同選擇的資源和互動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盡量能與專業相結合,比如在講經濟發展相關內容時,講到“三降一去一補”其中補短板,教師選擇了一篇文章作為案例分析的材料,“中國嚴重依賴進口的20項技術產品,每一項都關乎中國制造的崛起”,并作為資源推送到藍墨云,課上進行講解時教師發現機電和機械專業的學生對這個更感興趣,因為其中好幾個新產品與他們的專業很接近,比如高端數控機床、高端軸承等。于是結合他們的專業鼓勵他們大有可為,那一堂課抬頭率明顯提升了,回應教師的聲音與表情也明顯不一樣。
三、結語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明確要求“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建設智能化校園,統籌建設一體化智能化教學、管理與服務平臺[6]”。針對信息化時代的教育變革,從教育部到國務院不斷發文,級別之高,力度之大足以讓每位教師引起高度重視。信息化時代呼吁信息化教學改革,這是大勢所趨。“藍墨云班課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提供的以經驗值激勵為主線的各種新穎的交互式學習活動和強大的人工智能統計分析功能,使課堂充滿趣味性[7]”,實現師生課前、課中、課后的無障礙互動,也使教師課堂課后任務自動化與輕量化。這種基于問題導向的信息化教學設計和實施模式,易于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力,使學習過程可視化,進度清晰化,考核過程化,“同時將教師從重復性勞動中解脫出來,將更大的精力投入諸如課程環節頂層設計等創造性的教學活動中,令教師和學生雙方都受益匪淺。[7]”
信息化教學的改革如火如荼,思政課的改革也是呼聲高漲,當思政課遇上信息化,碰撞出來思政課堂新的火花,既能使課堂前、中、后更有效貫通,也能使思政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進一步提升。思政課教學信息化是必然的趨勢,而如何做好信息化,思政課以問題為導向的信息化教學改革不失為一條有益的道路。問題為導向是內核,信息化教學是手段,教師需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如此方能開出思政之花,結出思政正果,完成思政課的任務與使命,培養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與接班人,筑夢新時代。
參考文獻
[1] 中國教育信息化網.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的通知[DB/OL]. 2013-09-04/http://www.ict.edu.cn/guili/n20130904_4815.shtml,2019-06-10.
[2]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的通知[DB/OL]. 2016-6-17/ http://www.ict.edu.cn/laws/new/n20160617_34574.shtml,2019-06-10.
[3]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通知[D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2019-06-10.
[4] 新華社.習近平出席全國教育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網. 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2019-06-11.
[5]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6] 新華社.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網. http://www.gov.cn/xinwen/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2019-06-11.
[7] 賈慧娟,李瑩瑩,湯永利.基于移動APP的藍墨云班課過程考核改革方法[J].計算機教育,2019(05),137-141.
基金項目:教育部高校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優秀教學科研團隊建設項目“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編號:19JDSZK132);廣東省教育廳“創新強校工程”特色創新類項目(教育科研)“創新實踐教學模式,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研究”(編號:2017GGXJK099);2019年度校級質量工程建設項目“基于問題導向的高職思政課信息化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編號:JGYB201918)。
作者簡介:劉麗容(1983- ),女,湖北大冶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倫理學和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