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遺留下來的寶貴文化遺產,在中學語文教育中,適當地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因此傳統文化教育對中學階段的學校教育有重要影響。本文以初中古詩文為例,探討傳統文化教育在初中語文中的重要性以及教學措施。
【關鍵詞】初中語文;傳統文化;古詩文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古代詩文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從三千年前的《詩經》開始,到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再到漢賦、唐詩、宋詞……是先祖給我們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通過對初中生進行古代詩詞文章的教育,不僅能夠使他們了解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更重要的是,可以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積極滲透關于傳統文化尤其是古代詩文的教育,對于提高中學語文的教學成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初中語文課堂中古詩文教育的重要性
古詩文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而且由于其內容深廣且大多短小精悍,很適合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具體來講,初中古詩文教育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初中語文課本中,所選擇的古代詩文大多是歷代最優秀的作家作品,因此有著極高的文化價值,在對這些文化經典進行教學時,教師要著重挖掘文本背后的古代文化知識和作品的創作背景,以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文所寫的內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尤其是古文的興趣愛好。
例如《論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在古代詩文中的地位首屈一指。《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在初中課本中,有很多《論語》相關的內容。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對孔子的介紹,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偉大儒家學者的生平以及性格,從而使他們產生對古人精神的崇敬之情;通過對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知識的介紹和講解,使學生了解古代中國的歷史文化常識,以及我們祖先生活的時代,從而激發他們強烈的學習歷史的好奇心。
(二)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
古代詩文作為中國文化的典型代表,對陶冶一個人的文化情操和培養其道德修養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古代詩文中,唐詩和宋詞是其中最為優秀的代表,由于他們篇幅短小,言語精練,更能體現古漢語的言有盡而意無窮特點。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古詩詞意境美的教學,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審美能力十分重要。
例如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教學中,學生可以學習到蘇軾對于家鄉深深的思念之情,以及他對人世間愛情的贊頌和謳歌。同時,這首詞的語言十分優美,學生在記憶和背誦之時,也能夠感受到漢語獨特的美感。
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唐詩宋詞作為傳統文化的瑰寶,在初中語文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它對于一個人的素質和修養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一個能背誦幾百首唐詩宋詞的學生和一個只知道十幾首古詩的學生,語文成績的高低和個人的素質修養是絕對不一樣的。
二、初中古詩文教育的具體應用方法
(一)利用多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課堂教學
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展,許多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開始進入各大中小學的校園,比如現在已經基本普及的多媒體教學,在初中語文的教學課堂上,教師若能充分利用這種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并做到將其與傳統課堂教學相聯系,將會大大方便課堂上關于古詩文的教學。
例如利用PPT展示,直觀地將古詩詞中的描寫和意境以圖畫的方式展現出來,加深學生的印象。例如在講到《天凈沙·秋思》這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這首元曲中出現的諸多意象用圖畫的形式展示到大屏幕上,這樣既生動又形象,還可以方便學生的背誦。
(二)明確文章的體裁
初中語文中,學生接觸到古詩文主要有唐詩、宋詞、元曲、散文、辭賦等等,針對這些不同類型的文章,教師要注意進行分類教學。
一般來講,唐詩和宋詞因為體制短小,較容易學,對中學生來講也較容易接受。古代散文往往會涉及較多的古代詞匯,這些詞匯的古今差異極大,學生在閱讀時難度很大,而且文章涉及的背景知識復雜,講解起來也比較費時,學生也不太感興趣。唐詩宋詞往往是以抒情為主,而且一篇詩詞總共也就幾十個字,通讀起來很快,涉及的歷史背景知識也不多,因此更適合教學。對于一些短小的唐詩和宋詞,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以體驗為主,強調激發學生的詩歌審美情趣,提高學生對于古代詩詞中意境美的理解和把握;而對于篇幅較長的古代散文,則應該將重點放在對古代歷史文化知識的講解,以及古文的文字、語法的疏通上。
例如在講到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教師可以先略去古詩的意思,先讓學生背誦,背誦之后再逐字逐句進行翻譯和講解,然后學生再去吟誦時,才能更好地體會到杜甫的那種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
(三)巧借課外活動進行古代詩文的教學
對于古代詩文的教學,不應該僅僅局限在語文課堂上,在課下、課外也可以利用起來。例如教師可以組織相應的游戲,在游戲中巧妙植入關于古代詩文的知識。擊鼓傳花是一個很簡單的課堂小游戲,教師可以扮演擊鼓人的角色,背對著學生,學生可以以課本或者其他物品作為傳遞的道具,教師隨機喊停,道具落在誰的手上,誰就要上講臺背誦一首古詩詞,這樣學生便可以積累不少新的詩詞歌賦。
教師還可以借用中華傳統節日進行古代詩文的教育。例如在中秋節,教師可以舉辦詩詞大賽,看看誰積累關于中秋節的古詩詞最多,然后將這些古詩詞記錄下來,加深學生的印象。比如教師可以將一個班的學生進行分組,然后一個組一個組分別給出一首關于中秋節的詩歌或辭賦,像《十五夜望月》《水調歌頭》等等。
課下的時間也可以利用起來。比如學校可以舉辦國學班,作為學生課余時間的選修課,重點在陶冶學生的情操。還可以舉辦傳統文化知識講座,或者是播放有關古代詩文的各個國學大師的精彩講座,如《康震講唐宋八大家》等。
三、結語
初中語文的教學,傳統文化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古代詩文。通過對古代詩文的教學,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能培養他們的道德修養和情操。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輔助教學,并且要對不同體裁的文章進行分類教學。同時,對于詩文的教學也應該擴展到語文課堂外,如舉辦詩文競賽或者國學班等等。
參考文獻
[1]周瑾.初中語文傳統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詩文教學為例[J].新課程,2017(8).
[2]蔡沐芬.芻議初中語文傳統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詩文教學為例[J].教書育人(校長參考),2016(9).
[3]栗冬冬.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研究——以初中古詩教學為例[J].科技風,2016(8).
[4]楊玉琴.探討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8).
作者簡介:楊紅梅,女,1982年生,湖南省隆回縣人,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中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