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作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教學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會影響到學生的全面發展。對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針對目前習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基于“生活教育”思想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促進習作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關鍵詞:生活教育;小學語文;習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3-0127-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3.119
傳統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方式的落后,造成了學生習作興趣缺失,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師在習作教學的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生活體驗,使得學生在習作的過程中無從下手、千篇一律,內容也比較空洞。而基于“生活教育”思想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教師應該對此給予重視。
一、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教育觀念與方式的落后。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部分教師依然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過分關注學生的應試成績,缺乏對學生學習主體性的重視,主要以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指導學生習作,這樣不僅會使得習作教學的有效性降低,也會讓學生在理解與應用上存在誤區。同時,在習作評改工作中教師個人主觀性占比過重,批改的方式對于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效果不佳,評語較為刻板,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習作興趣。
2.學生興趣缺失。目前,很多小學生對于習作缺少興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將習作看作一種負擔與任務,沒有正確認知到習作的重要性。同時,由于教師在習作課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導致學生在習作過程中無話可說、無內容可寫,對范文以及教師的指導有著非常強的依賴性,這就會造成學生缺少自主學習意識,無法積累到更多有用的素材,限制了學生習作能力的提高。另外,教師在指導學生時沒有重視其觀察能力的提升,如果沒有一定的觀察能力,即便學生身邊有豐富美好的事物,也不能為之所用。
二、基于“生活教育”思想下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策略
1.充分挖掘開發教材的習作資源。教材是學生在生活以及學習中接觸最多的書,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語文教材中所涵蓋的知識內容也更加豐富,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其中與學生生活聯系緊密的內容進行挖掘開發,以此來促進習作教學質量的提升。
首先,教師要針對課文的內容進行開發。在這一環節,必須要保證學生對課文內容有充分的理解與掌握,教師在通過自身的創新能力將其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結合,為學生的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例如,在學習《荷花》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去附近公園欣賞荷花,或者利用多媒體設備來播放有關荷花的圖片以及視頻,學生根據實際的觀察可以進一步提升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接著教師在引導學生模仿作者的寫作手法進行某個植物或景觀的寫作練習,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有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其次,開發課內寫作。習作課的組成主要有課后練習、課堂練習以及單元的習作練習,在習作課中教師主要的教學任務是向學生傳授習作知識、技巧以及練習方法與形式等。在這一環節教師也可以通過與學生生活實際的結合,來提升教學的質量與效率。例如,在教學《動物名片設計》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對身邊所熟悉的動物進行描述,主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構思能力,使其可以養成將習作與生活聯系的習慣。
最后,巧妙布置生活化作業。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課后作業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后作業來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通過寫日記的方式來記錄日常生活,并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想。同時,寫日記的模式也可以有個人形式、小組形式等,如小組形式,由小組每個成員寫一天,在輪到學生自己寫的時候還可翻閱其他同學之前所寫的內容,學習其中的可取之處以及積累素材。這樣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促進其習作能力提升。
2.對校內外生活的習作素材進行挖掘。除了教材中與生活相關的一些寫作素材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引導和組織學生參與豐富的校園生活、社會生活,從中獲取更多的習作素材。例如,教師在元旦節、勞動節、中秋節等舉辦相應的主題寫作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與探究進行寫作練習。或者舉辦一些詩歌比賽、運動會以及辯論賽等,讓學生在參與中不斷積累習作素材,不僅能夠利用這種方式來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也可以使學生在積累的過程中提升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學生在用過豐富的情感體驗和生活體驗后,就不會在習作中出現無話可說、無從下手的現象,對于提升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有效性有著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強好奇心,活潑好動等特征,教師在習作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些特點,通過融入“生活教育”思想來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調動起他們習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其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以此來促進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從而為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進而推動我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希勝.小學作文“生活·積累·表達·評價”教學模式的探索與思考[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1(5).
[2]繆君.小學作文起步教學指導策略研究[J].江蘇教育研究:實踐(B版),2014(7).
[責任編輯 萬淑蕊]
作者簡介: 何愛玲(1970.5— ),女,漢族,甘肅隴西人,小學一級,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