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渝雁 盧靈
摘 要: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經濟等各要素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對這個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重要。防城港市在經濟發展緩慢的情況下重視養老產業的發展有利于整個城市經濟的發展,本文通過分析防城港市在養老服務業政策體系建設、機構建設、制度建設的發展現狀,發現養老服務業現存的問題,養老服務業發展單一、模式落后,缺乏人才隊伍等問題,希望防城港市加強養老服務業政策體系建設,加大財政投入,通過資源整合多模式下發展養老產業,并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給予福利補貼,促進防城港市養老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防城港市;養老服務產業;現狀
隨著人類的生命不斷的延長,嬰幼兒出生的比率不斷的下降,我國面臨著老齡化不斷加劇這一社會現象。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2018年我國人口從年齡構成來看,16至59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為89729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64.3%;60周歲及以上人口為24949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7.9%,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為16658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1.9%。國際標準為一個國家60歲以上老人占比超過10%,或者65歲以上老人占比超過7%就說明這個國家已經步入老齡化階段。自2010年我國正式步入老齡化社會至今,老齡化人口數據不斷的增長,這已經引起社會各界對老年群體的關注,政府制定出臺大量方針政策構建養老保障制度,醫療保障制度;社會媒體廣泛呼吁敬老愛老,使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那必然對于各地區的養老服務體系要逐步健全和完善。防城港市在西部城市中地理位置比較特殊,也有其一定的經濟特點,有著西南第一大港口,地處邊境,毗鄰越南,也是少數民族聚集地,長壽老人較多,地區經濟發展較為落后,根據防城港市統計局2017年統計年鑒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防城港市總人口97.20萬人中,0-17歲人口為25.60萬人,占26.3%;18-59歲人口為58.07萬人,占59.7%;60歲及以上人口為13.53萬人,占13.9%。全市人口年齡結構呈現勞動適齡人口比重下降、老齡人口比重上升的態勢,養老服務業的發展需要加快步伐。
一、防城港市養老服務產業現狀分析
(一)防城港市養老服務產業在政策建設方面的分析
隨著老齡化人口態勢日益嚴峻,防城港市政府對于養老服務工作逐漸重視,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并提出發展實施方案。2015年年末,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出臺了《防城港市加快國際濱海健康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方案》,對于養老服務業依托防城港市的濱海特色打造健康養老產業,利用防城港的優勢資源滿足養老服務的需求,以港口區的“濱海地域”、上思縣的“生態之園”、東興市“長壽之鄉”等特色創新養老體制、健全養老服務體系、打造療養、保健、休閑和旅游于一體的將康養老產業。并合理使用總體規劃用地打造養老服務布局建設用地。積極推進養老服務業的發展,鼓勵全民參與到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根據《廣西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驗區規劃》的內容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促進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建設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意見》的精神明確防城港市養老服務業的任務,做好保障措施,加快建設步伐。
(二)防城港市養老機構建設發展的現狀
符合國家養老服務業發展意見,響應廣西壯族自治區老齡事業發展規劃,加快防城港市濱海健康養老產業發展,防城港市政府鼓勵多種方式合作的養老產業建設,民營資本的進入將在稅收、土地、金融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支持養老產業的發展,提倡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防城港市的養老機構目前有上思縣在妙鎮在妙敬老院、東興鎮敬老院、港口區公車鎮敬老院等28所敬老院,都是規模較小的收養性社會福利敬老院,總體發展相對滯后,2015年,防城港市第一家民營養老機構由一個個體工商戶建立,防城區黃竹塘養老院正式進入運營。2016年上思縣老年養護樓項目和上思縣在妙鎮農村養老服務中心項目剛完工投入使用;而防城區老年養護樓項目和防城區水營街道農村服務中心項目正在建設,2016年劃片地區在防城港市西灣片區開始投入建設一家以醫養結合為主的北部灣養老中心——金灣家苑。
(三)防城港市養老服務保障制度的現狀
對養老服務業的發展需要政策的支持,自2016年底防城港市參加城鄉基本養老人數39.68萬人,社會保障補助支出14億元養老保險覆蓋率較低。同時,防城港市建立了老年人優待規定,從2011年6月起實行老年人在全市范圍內享受優待服務政策,60周歲以上老人在全市景區、博物館等地可全免門票,70周歲以上老人到非盈利性醫療機構就醫免收普通門診掛號費,并對沒有退休金的高齡老年人給予每月生活補助,90周歲到99周歲老年人每月補助100元,100歲以上老人每月補助300元。
二、防城港市養老服務業存在的問題
(一)養老服務業單一,缺少多種機制合作的民辦養老機構
防城港市現有的養老服務機構多是社會福利機構,真正的宜居養老場所較少,沒有把養老服務業按照市場化發展,社會資本運作經營的養老服務業并沒有真正建設到養老服務項目建設中,對于民辦養老服務的發展財政的支持力度也小,導致發展速度緩慢。
(二)多樣化的養老服務模式發展落后
現在打造的城市養老的機構養老、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并沒有實際開展,也沒有相應的政策支持。社區管理的養老服務設施也比較落后,與老年人的需求不符,基本的養老服務跟不上,社區服務的醫療服務、體育設施、文化建設落后,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得不到滿足。并且在老年人的舊觀念中,他們不愿意花錢去尋找服務,需要花費的活動都不參與,養老是政府的事情,希望得到政府的全力幫助。導致社區養老與居家養老服務很難推行發展,而醫養結合的發展需要更多費用支持,需要老年人自己花費金錢,在現有的觀念下更難開展。
(三)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落后
老年人的護理工作是需要專門人員進行的,而且對于護理的要求較高,防城港市的養老服務專業人員明顯不足,既有專業知識又有專業技術的人才短缺。這使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服務不能更好的推進,由于對于專業人員的引進福利發放政策不明確,缺乏吸引力,招不到專業人才,導致服務理念落后,功能單一,只能對老年人提供簡單的體檢服務、娛樂服務。并且相關社區機構中這些相關工作人員少,導致工作量大,服務質量就低,專業化程度就差,滿足不了老年人全方位的需求。
三、防城港市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策略
(一)推進養老服務政策的實施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形勢越來越嚴峻,防城港市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和改革步伐必須加快。根據文件2013年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2014年的《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促進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以及2015年的《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建設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意見》的文件精神,并根據出臺的政策《防城港市加快國際濱海健康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方案》,結合防城港市的養老服務現狀和所面臨的問題,根據防城港市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給出相應的解決扶持政策,并讓所有政策落地實施,比如在土地使用上,非營利性的養老機構在經營上不增收土地租金,不隨意變更土地使用性質。相關稅費的減免,養老機構的收入,如養護服務費用等給予營業稅免征,對于用房、用地的房產稅、土地使用稅給予減免,非營利性的養老機構的企業所得稅免征等等。符合政策條件的養老機構用水、用電、用氣等日常消費以居民的生活類價格為收費標準。針對所有的政策有配套的養老服務法規和制度,嚴格根據法規和制度執行,制定養老機構的準入門檻、相關收費服務項目和標準,分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和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讓養老機構的行為更加規范,更加符合市場的需求,同時加強監管力度。
(二)加大養老服務業的財政投入,資源整合,推進養老機構的改革,結合多樣式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
防城港的經濟發展水平還處在比較落后的狀態,而人口老齡化情況日益加劇,為了不影響經濟的發展,必須要對養老產業做出合理的規劃。首先,政府應加大對養老服務業的財政投入,對于養老機構給予一定的運營補貼,按床位數量給以資助,以保證養老服務業的發展。但同時又不能僅僅只是依靠財政的大力投入,為了讓產業與市場經濟協調發展,結合政策扶持大力發展服務產業,通過資源整合,尋求股權融資、BOT融資模式、PPP融資模式的加入,讓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產業,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到社會的各項養老項目建設中,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新型房地產的建設中開發商加入養老服務,吸引老齡人在住房居家養老中中享受到更好的項目服務。結合周邊的醫療資源,引入附近醫療資源進入養老服務業,做到醫養結合,完善社區醫院的硬件設施和服務,建立社區服務管理信息平臺,社區服務信息網與老齡人員相關信息緊密結合,完善服務設施,結合家政、餐飲、護理等生活服務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提供娛樂活動、安全保護、法律支援、關愛互助等服務滿足老年人的生活,真正意義上帶動產業經濟的發展。尋求金融機構的合作,比如:保險行業進入本地區的養老服務產業的投資,開發針對老年人的養老保險產品,對于有退休金的老人通過退休金的質押能夠得到相應養老保障服務,對于有房產的老人,通過房屋反向抵押保險養老等等方式的實行加快養老服務業的發展。
(三)加速人才隊伍的建設
人才隊伍的建設是產業發展的關鍵,對于護理等相關人才加強培養,做好規劃,聯合防城港市職業教育體系培養人才,把人才培養納入中長期規劃,針對老年服務學科在中高職院校開設,對于老年的專業護理、康復、營養、保健等專業工作進行學科開展,讓人才隊伍在本市建立起來,直接服務于本地養老服務業,提高該產業的技術水平。對于已有的專業護理人員,加強培養,鼓勵相關從業人員考取護理相關證書,獲取從業資格證,并向中級工、高級工進步,根據專業人員所獲取的護理資格給予相關補貼,鼓勵大家進步并服務于養老產業。同時引進外來養老服務業專業人才,采用福利政策留住人才,尤其是高級管理人員以及專技人員。為了穩定從事養老服務行業人員,必須制定政策給予人才隊伍相關優惠福利,提高工作待遇,改善工作環境,讓更多畢業生加入這個行業,從事養老服務工作,促進產業發展,帶動經濟建設。
參考文獻
[1] 謝丹妮.破解城市養老服務業之困局的路徑選擇——以泉州市為例[J].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4):80.
[2] 梁艦.PPP 模式如何與養老服務產業對接[J].中國建設信息化,2016(16):31-35.
[3] 耿永志.養老服務業發展研究:目標、差距及影響因素[J].湖南社會科學,2013(3):113-116.
[4] 蘇昌貴,魏曉,劉雨婧,段宜嘉,吳衛.產業融合視域下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研究——以郴州市為例[J].經濟地理,2018( 01).
[5] 潘一楠,徐小萍,徐水琴,等.基于政府—企業—社區三方運作構建智慧居家養老模式的質性研究[J].科技視界,2015(29).
基金項目:廣西財經學院防城港學院學科團隊建設科研項目:防城港市養老產業與經濟的融合發展(項目號:FCGXK2018YB009)。
作者簡介:黃渝雁(1988- ),女,廣西防城人,廣西財經學院防城港學院,教師,工商管理碩士;盧靈(1972- ),女,廣西上林人,廣西財經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教師,工商管理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