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櫻
【摘 要】閱讀是學習英漢翻譯和提高英漢翻譯能力的前提和基礎。要想翻譯出高質量,高水平的譯文就必須有目的地進行大量的閱讀,研究原作的文體法則,寫作技巧、原作作者的寫作風格,并且熟悉原文文本的寫作背景。
【關鍵詞】目的性;閱讀;翻譯
中圖分類號: G642;H059-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31-0127-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1.060
0 引言
閱讀對于翻譯者來說,是提高自身修養、增強翻譯水平的必要的并且是長期的途徑。通過博覽群書,可以擴大詞匯、熟悉句式、掌握修辭方式、學會仿寫文體特征,還能擴展知識面,而這所有的一切對于英漢翻譯有著重大的意義。根據翻譯內容有目的性的進行閱讀是做好手頭翻譯任務的必要前期準備工作。目的性閱讀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相同文體目標語語篇的集中閱讀,另外一種是原文文本的背景性閱讀。
1 相同文體目標語語篇的集中閱讀
為在翻譯中把握和體現原文的風格,譯者應在動筆翻譯之前要進行大量的有目的的閱讀。閱讀不僅是指將要進行的翻譯任務中原文語篇的閱讀,還包括了同類語篇的閱讀。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有三個:
1.1 了解文章的文體法則
文體與翻譯的密切關系早已是翻譯界的共識?!笆澜缟锨f萬的文章按照一定的角度和層次被歸到一個個類別之后,便能抽取、概括出個體的特征,這個特征若是符合實際情況的,便得到了公認,變成了法則。”(裴顯生,1987)這些法則也就是文體法則。文體法則是從千千萬萬的文章中提煉出來的法則,這種法則可以應用到翻譯實踐中去。英語或漢語都有著不同的文體類別,不同的類別具有不同的文體特點。譯者不光要了解英漢各種文體類別相關的語言特征,還要進一步熟悉目標語中同類型語篇的文體特征,在英漢語言轉換中根據原文的需要,做到量體裁衣,使譯文的文體具有與原文的文體相適應的風采。要做到譯啥像啥,依靠的就是對于同類型語篇的大量閱讀。只要讀得多就可能譯得像。
1.2 了解文章的寫作技巧
翻譯是一種寫作,那么翻譯也要講究寫作的技巧?!凹记芍趯懽鳎秩缬半S形。作者的全部創造性只有通過藝術技巧,最終才能獲得物質化的詩藝表現?!保ㄅ犸@生,1987)在一篇具體的文章里,生活是材料庫,思想是對某一事物的看法和觀點,技巧是依托文章表現出來的形式和形體。“技巧集中地表現為個人寫作的藝術性。從一篇作品來說,構思的孕育、主題的提煉、材料的選取、情節的組織、線索的貫穿、任務的描寫、詩情的脈動、語言的修煉等,五一不連接技巧,無一不充滿了技巧。它是文章構成的不可缺少的形式因素。”(裴顯生,1987)技巧可以使文章平實的內容得到張顯和詮釋,它成為概括、凝結、展現文章內容的虎虎有生氣的藝術形式,使文章獲得了整體的審美價值。
學習技巧的途徑首要一點就是進行堅持不懈的大量閱讀,向文章學習并借鑒各種語言修辭手段。提煉、借鑒古今中外名作的寫作技巧,是學習、使用寫作技巧的重要手段和途徑。開啟前人留下的藝術寶庫,便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點自然也就高了起來。比如要將一則廣告翻譯成英文,譯者就要大量閱讀英語廣告文本,學習這些廣告文本中常用的修辭手段,吸收其精華,以便在進行相關翻譯任務時有的放矢。這些寫作技巧提煉得多了,使用得多了便自然就能內化為譯者進行翻譯寫作的能力,翻譯寫作能力便在這種過程中自然而然的得以提升。
1.3 了解作者的寫作風格
翻譯標準中的“信”,并不簡單指對作品內容秉持的忠實,同時也是指對作品風格的忠實,此處的風格一般除了指文體特征之外還指作者的寫作風格。在翻譯中,原作的思想內容不取決于譯者,而取決于原作者。原作的基本文體和風貌不能由譯者隨意加以改變或渲染。同樣是散文家,冰心和蕭紅的散文特點和寫作風格卻迥然不同。冰心的散文大多通過描寫景物來抒發作家內心的思想感情,很多作品都流露出對自然、母愛的贊美。蕭紅和冰心雖是同時代的作家,但是她的作品風格和冰心卻有很大的差異。蕭紅的寫作風格可以從她作品中通過抒發對個人身世的自憐、自愛與感嘆,對生活在底層的勞動人民的悲憫與同情,對理想境界的憧憬和追求中可見一斑。和冰心的作品相比,蕭紅的作品顯得悲情得多。因此,譯者在進行翻譯之前,就要翻閱同一作者的同類別作品,對其作品進行大量的細致的閱讀,找出這個作者這一時期的寫作風格,而且要在譯作中展現出這種風格,使讀者即便是讀英文也能區分冰心和蕭紅的差別?!帮L格即人”,不研究作家其人,就不可能真正把握他的風格。
2 原文文本的背景性閱讀
翻譯和創作的一大區別就是寫作的素材大部分來源于生活,是作者對生活的一種體會和感悟,它來自作者的直接經驗;而翻譯則主要是來源于間接經驗,即對原作的閱讀,但是在進行翻譯之前,僅僅閱讀原作是不夠的,特別是對一些小說、散文等文學文體的翻譯,在翻譯之前需要了解原作創作的時代背景,在當時在社會產生的影響,以及作家的生平、創作道路、創作方法等。有時還需要去讀這個作品的各種譯本,因為所有這類閱讀都可以幫助譯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原作做翻譯講究的是能夠“融進去”和“跳出來”,“融進去”指的是能夠站在原作者的角度,用心讀懂作者,能和作者共情,試著融入原作中,通過文字親身感受原作者所感受的一切。這“融進去”靠的是對原文文本的背景性閱讀,這就像演員開始演戲之前要提前熟悉劇本,要了解劇本所在的年代,了解當時的人、當時的社會,在開拍之前能夠將所有的氣氛都營造出來,在開拍之后才能夠深刻地刻畫人物,達到傳神、符合角色性格特色的效果。
3 結語
翻譯家思果曾經說過:“翻譯并不是學了翻譯就會的。很多東西要學,要知道。如果不在基本上下功夫,如中西書讀得多,讀得通,文筆好,僅僅研究譯學,恐怕此路不通?!保ㄋ脊?,2002)翻譯本身不是孤立存在的一門藝術,它的存在必須要依托閱讀,不重視閱讀的翻譯注定是無法進步、事倍功半的重復勞動。雖然翻譯并非閱讀的必要前提條件,但是以翻譯為目的的閱讀課注定會更加具有實用性、更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參考文獻】
[1]朱玉敏.“閱讀、翻譯、寫作三位一體”翻譯寫作學教學模式建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裴顯生.寫作學新稿[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1987.
[3]思果.譯道探微[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2002.
[4]劉宓慶.文體與翻譯[M].北京:中譯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