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青 李偉 呂順清
【摘 要】動物學課程是生物類相關專業的開設的專業基礎課程,包括理論與實驗教學。本文以黃山學院為例,介紹了在動物學理論與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體系以及課改效果等方面的經驗。
【關鍵詞】動物學;理論與實驗;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Q95-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31-0042-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1.018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ation on Zoology
——A perspective from Biology Science of Huangshan University
(School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 Anhui 245041,China)
WANG De-qing LI Wei L■ Shun-qing
【Abstract】Zoology including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course which is a fundamental course in biological relevant major.The experience in reform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evaluation system and curriculum reform effect were introduced from a perspective of Huangshan University.
【Key words】Zoology;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course;Teaching reform
動物學是生物科學類本科教學計劃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1,2],一般在大學一年級上、下兩個學期內開展,包括動物學1(無脊椎動物學)和動物學2(主要內容為脊索動物)兩大部分,課程從進化的角度,介紹了動物的形態結構、分類、生命活動與環境的關系等內容,是生物科學類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的基礎知識。動物學課程教學除理論教學外,還涉及實驗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多、知識體系復雜。作為生物科學專業開設的一門經典專業必修課[3,4],課程開設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有關動物學相關的基礎知識,為生物類專業學生后續從事生物學相關學習和工作奠定理論礎。
在當前專業課程課時縮減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已有的條件,依托黃山市豐富的生物資源,結合區域特點進行教學改革,是動物學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任務。作為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高校,如何通過專業課程教育凸顯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的特點,改變傳統的動物學教學內容、方法與考核體系,培養出更符合國家及地方的需求的創新、應用型人才,是當前亟需開展的教學研究問題。
1 教學內容改革
根據生物科學專業2013級最新培養方案,為滿足培養應用型人才需求,應適當調整課程大綱,適度調整教學內容。結合黃山地區動物區系、分布、特有物種及養殖特點開展課程教學,如在學習魚分類時以新安江中有分布的魚種作為代表動物;講述兩棲動物時以黃山地區有分布和養殖的明星物種如棘胸蛙、大鯢等進行講述;在講解爬行綱蛇目時以引領全國蛇類養殖的黃山蛇園中研究最深入的尖吻蝮為代表介紹分類特征,生活習性、掌握毒蛇與無毒蛇的區別及蛇類產品的開發與綜合利用;學習鳥綱分類時以學生宿舍附近較多見的珠頸斑鳩、白頭鵯、烏鶇等為代表進行介紹,通過此類措施以此激發同學們結合實際,從認識、思考身邊的動物開始,培養學習動物學的興趣。
此外,在授課過程中結合教師從事的科研課題研究,把我院教師在動物學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結合黃山地區物種所做的科研課題的成果及自己在動物保護、養殖方面取得的經驗等融入在課程教學內容中,引導同學們盡早培養科研素養,全面激發學習興趣。
在實驗教學環節,增加了12個課時(原為24學時,現增加到36學時),全部用作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如動物透明骨骼標本的制作、脊椎動物骨骼系統的比較研究等。另外拓展原來實驗內容,如鳥綱分類增加校園中的鳥類觀察及描述等。
2 教學方法改革
理論課教學方面,可以在學習課程之前,把大綱要求告訴學生,讓學生自己進行預習,還可以利用網絡進行相關內容學習,并寫出學習筆記;對于動物分類的類群,可以拿一部分內容通過學生自學、互助、總結、討論、交流、講授、小論文、辯論等方法,也可以利用校園的條件把部分教學內容放到室外進行現場教學,增加課程內容的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動物學實驗課教學方面,以動物學實驗2為例,在原有實驗的基礎上,增加了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比重。可以利用校園的優越條件,把一部分綜合性實驗的內容讓學生全程參與,自己設計實驗方案;也可以讓學生利用已經學過的分類知識,在校園內進行相關調查,寫出調查報告或提交小論文,逐步提高實驗動手能力,獨立自主開展實驗能力;選定部分實驗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設計活動方案,既分工又合作,提高協作意識和團隊意識。
“問題是學習的核心”,參與性成績中除考勤外適當結合同學們實驗中提出問題的能力,給與一定的分值;過程性考核中除了保留以往實驗成績評定的預習實驗報告、實驗報告、實驗操作以外,針對增加綜合性及設計性實驗的情況,把設計性實驗方案、綜合性實驗小論文、標本質量等加入到成績評定中來,強化了實驗動手能力和自主開展實驗的能力。例如,設計性實驗中結合學生特點及學院實際,開設了脊椎動物透明骨骼標本制作實驗。通過讓學生自己查閱文獻,設計實驗,選用動物進行透明骨骼標本制作,拓展視野,提高同學們實驗動手能力,觀察傳統標本無法體現的軟骨部分。通過近兩個月的持續實驗,部分同學實驗失敗,但針對實驗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進措施,極大地培養了同學們嚴謹的實驗素養。
綜合性分類實驗中結合黃山學院南區校園動物物種豐富及不同類群出沒規律不同、生境不同的特點,讓學生結合理論學習情況,帶著問題去學習,把學習與生活融為一體,在平時把校園及周邊看到的脊椎動物用手機拍攝或其他形式記錄下來,一改以往僅憑觀察標本進行實驗的局限(增加了對生活狀態動物的了解,對部分生活習性也有了掌握),具體實驗內容及操作中,小組同學相互分工,又相互合作,既有每位同學的著重點,又不局限于一個點,最終協同一致,總結提煉完成小組實驗小論文,通過這樣的實驗,既拓展了視野和分類知識,更結合實際,強化了同學們野外調查的實際能力。使整個學習過程渾然一體,知識結構完整系統。
3 課程考核改革
為配合教學內容改革,并以新的教學方法為支撐,提出本課程理論與實驗的考核方案。具體如下:
3.1 理論課考核方案
動物學1:筆試閉卷;時間:120分鐘
動物學2:考核方式為考查。
其中,動物學1考核成績具體構成如下:期末閉卷考試成績占課程成績的60%、平時成績占40%(其中考勤成績占20%;單元作業成績占20%)
動物學2考核成績構成如下:
1)“P(participation)”學生課程參與度評價(權重為20%)
參與度得分=考勤成績*60%+教學互動*20%+課堂筆記*20%
2)“S(serial process evaluation)”系列過程評價(權重為50%)
過程評價分=小論文或小組討論考核成績*20%+ 團隊作業成績*20%+期中測驗成績*30%+單元作業成績*30%
3)“F(final examination)”期末考核(權重為30%)
本課程為“考查”,采用測試卷或小論文方式
期末考核得分=測試卷或小論文得分
3.2 實驗課考核方案
考核方式:考查
其中動物學實驗1成績構成為:實驗課程成績由考勤、實驗操作及實驗報告成績等三部分構成,所占分值分別為30%、30%和40%。
動物學實驗2成績構成方式按PSF考核方式進行考核:
1)“P(participation)”學生課程參與度評價(權重為20%)
參與度得分=考勤成績*70%+實驗操作*30%
2)“S(serial process evaluation)”系列過程評價(權重為50%)
過程評價分=綜合性實驗設計方案成績*50%+實驗報告成績*40%+預習實驗成績*10%
3)“F(final examination)”期末考核(權重為30%)
本實驗課程為“考查”,期末以小組為單位隨機抽取本學期開設實驗內容進行操作或提問方式進行考核。
期末考核得分=操作得分或回答提問得分
4 課改教學效果
為了實現學校建設“地方性、應用型,高水平”的辦學目標,提高同學們實驗動手能力,結合課程實際和學科特點,充分利用現有條件進行了改革和探索,較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激發了學習興趣,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總結如下:
在成績組成上,在充分考慮調動學生的參與度的情況下,注重過程管理,同時兼顧培養同學們的合作意識;尤其以動物學2及其實驗課為例,該理論與實驗課程的總成績評定由參與性成績(權重20%)、過程性成績(權重50%)、課終成績(30%)組成。其中參與性成績重點考察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過程性成績是考察的重點內容,也是占比最高的部分,此舉也是引導學生注重平時學習的重要性,而非以期末考試的一次考試成績決定課程成績。
由于極大地調動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同學們積極參與,以2013級生物科學班為例,該課程學期成績比較理想,全班47位同學中,良好11人,優秀36人。通過本次實驗課改,較好地培養了同學們的科研意識和創新意識,所帶班級盡管是大一新生,但很多同學已結合興趣點加入到不同老師的實驗室中去,帶動了班級整體學風的改善。
總之,動物學課程理論與實驗教學中取得了一些成績,得到了學生的認可,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實驗教學中綜合性實驗跨度太長,實際實驗時間教學遠遠大于計劃學時;設計性實驗中,由于不同同學選取的實驗材料不同,實驗過程要求的試劑不同,導致部分同學的試劑采購滯后影響實驗進程等,這都有待以后教學組織中加以完善。
【參考文獻】
[1]朱偉,馮政夫,胡彥江,等.動物學實踐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探索[J].實驗室科學,2015,18(6):98-101.
[2]孫曉鳳.高校普通動物學教法探討[J].山東工業技術, 2015(23):298-298.
[3]徐士霞,李鵬.提高高等院校動物學教學質量的方法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5(44):150-151.
[4]胡永婷,李穎靚,李彥明.淺談提高普通動物學教學效果的途徑[J].科教文匯,2009(7):12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