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大量技能型人才,但是在高職院校在其教學中重視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忽略了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發展,導致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不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文章通過分析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采用調查走訪、經驗總結等方法,探尋在高職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方式方法和存在的問題,便于對學生進行積極地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和必要的心理干預。
關鍵詞: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對策
高職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數量近幾年在逐漸增多,相應的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日益受到廣泛關注,在高職學生教育的過程中可以發現,部分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專業技術與技能,但是學生在日常學習與未來就業中,因為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工作不到位,導致部分學生存在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工作產生消極的影響。高職教育注重職業教育和技能教育,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學生承受著來自就業和學業的雙重競爭壓力,加之心理還處于敏感期,情緒波動比較大,社會經驗和個人閱歷不足,在學習、生活等方面遇到或出現的心理問題便日益突出。因此,就必須要分析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善對策。
一、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一)個體心理認知與環境之間存在差異
高職院校的學生,年齡階段大多處于18-22歲之間的青年時期,從心理發育特點來說,這是心理從少年時期向成年時期轉變的過程,在這幾年之中,由于外界環境的影響,可能會鍛煉出學生良好的個人品質,如堅韌的性格等良好的心理狀況,也有可能在多種不良因素的影響下,出現較大的落差,從而影響了個人的成長。尤其是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不斷出現的道德缺失、金錢至上、及時享樂甚至嚴重的個人主義,這些都在不斷的侵蝕著傳統文化的陣地。在信息時代快速發展的同時,這些不良現象不斷通過各種媒介手段進入到高職校園,讓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突然發生急劇變化的學生,失去了指引方向,在心理認知上產生了很大的落差,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節奏。
(二)目標確立不明確,缺乏相應的引導
高職教育雖然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其所占有的地方必將進一步提高,但是在目前的高職教育中,相對于其他高等院校而言,高職院校的學生還存在著自信心弱、自卑感強、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等各方面的問題。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學校的綜合教育機制不完善,主要以職業課程教育為主,缺乏對學生的正確引導,造成學生心理健康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缺乏引流渠道。
(三)學生自身因素與家庭因素
處于現階段的高職學生,多是在中國整體經濟形勢奠定良好的基礎,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過程中所成長起來的一代。其父輩和祖輩在生長時期物質欠缺所造成的不安全感,使得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在物質方面受到了超過需求的呵護,在精神需求方面,卻存在著嚴重的不足,尤其是在遇到困難問題時,會產生嚴重的依賴感,無法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另一方面,由于家庭環境和社會變革中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使得部分學生產生嚴重的內向情緒,甚至是較為偏執的性格,也會引起其心理健康狀況方面的問題。
二、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存在偏差
在大對數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一般將其簡單的劃分為心理健康咨詢,部分領導層認為在,高職院校的學生只要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與技術就可以,無須進行人文素養、心理健康教育。因為學校領導層在辦學理念中尚未認識到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就很難在教學決策中體現,因此就很容易導致學校的日常教學管理中忽略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
(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不完善
雖然我國大部分的高職院校中都設置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是在實際教學開展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大多數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還局限在班級內以教材講解為主的室內教學,教師不能突破教室局限開展教學。還有部分教師不能夠充分的利用學校的有效教學資源展開各類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教師也不能及時的對教學模式進行探究與創新,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相關知識。教師也不關注高職院校各個專業學生的特點,不能針對學生特點來設計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教學策略與教學方式。
(三)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薄弱
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師自身素養的高低會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提升產生重要的影響。但是就目前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來看,部分高職院院校只注重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訓,不注重學生的人文素養、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培養,因此這往往也就導致高職院校不重視心理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在部分高職院校中不會設置專門的心理咨詢室,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基本都是一般本科學歷的老師,極少數是心理專業畢業的,甚至有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師是由其他崗位老師轉崗來的,不具備心理健康教育從業資格。
三、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改善對策
(一)領導層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展開
只有高職院校的領導層能夠認識到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才能促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項教學活動順利展開,才能在其教學決策中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予以一定的資金、師資等多方面的支持。高職院校的教師應該認識到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實際的工作中能夠將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學校教育工作中,并能夠對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情況進行分析,結合未來學生的發展需求,來對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全面的統籌與規劃,在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實過程中還要予以人力、財力與物力支持,使得各項工作能夠順利展開。
(二)豐富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在當前的新媒體時代,教師可以結合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教學內容,結合學校已有的教學資源,將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課堂教學以外,可以借助網絡的公眾平臺、廣播站、學校心理咨詢室等多種資源與途徑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使高職院校的學生能夠正視心理健康教育,并使用多種途徑激發學生參與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例如可以在每年的心理健康活動季舉辦多種類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設計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引導學生更好的認知自我,也可以組織多種展示學生個性與自我的文藝活動。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還能加強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構建。
(三)逐漸構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高職院校還要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對該體系進行規范化、系統化的管理。可以將學校的領導層作為信息健康教育體系的負責人,由學校的黨委進行統一的領導,從而將學校的心理健康教師隊伍與校外的職業心理健康援助機構構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機制。這樣就可以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學生能充分的發揮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體作用。
(四)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團隊建設
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團隊的質量影響,因此要想加強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還必須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團隊建設。高職院校要構建起完善的激勵機制,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團隊的老師、心理健康咨詢師能夠更積極的參與到工作中,從而保證各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順利展開。同時,還需要為高職院校的教師提供培訓平臺與培訓機會。教師自身掌握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質量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高職院校就要通過多種培訓來促使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責任感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工作也并能夠結合實際教學情況積極的對教學策略進行探究。
四、結語
高職教育工作具有自身的特點,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和預防工作,從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入手,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從而促進學生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相結合,實現全面發展,更好的投身到專業知識的學習中,為創建適應新時代發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趙瑞雪.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校園:閱讀版,2017(09):57.
[2] 姜珂.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才智,2015(08).
[3] 吳麗玫.“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改革探討[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5).
[4] 李莎.翻轉課堂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探索——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為例[J].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15(04):108-113.
作者簡介:趙昆(1989- ),男,陜西咸陽人,輔導員,應用心理學碩士,研究方向:心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