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強
【摘要】為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緊密銜接,構建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課程、培養模式和學制貫通的“立交橋”,上海市教委推動開展中本貫通人才培養模式試點工作。本文以上海一所應用型本科高校與相關中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的項目合作為典型案例,探討了構建中本貫通人才培養“三橫四縱”質量監控體系的實踐經驗與改革完善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中本貫通;三橫四縱;質量監控;典型案例;對策建議
黨的十八大以來,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已成為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戰略部署。上海市教委深入貫徹領會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自2014年10月起開展推動“中等職業教育—應用本科教育貫通培養模式”(簡稱“中本貫通”)試點工作,以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優秀一線技術人才。為探索構建一套普遍適用于該類型項目人才培養的質量監控體系,本文對上海一所應用型本科高校與相關中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金融營銷方向)的項目合作案例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討。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中本貫通
中本貫通,又叫中本銜接或中職與本科“3+4”分段銜接培養模式,即中等職業教育與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在課程體系、培養模式和學制等方面實現貫通銜接。這實際上涵蓋“中等職業教育”與“應用型本科教育”兩個概念。
作為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等職業教育是指在高中階段展開的,旨在培養適應社會和市場需求的生產、服務第一線的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從學校類型來看,目前我國的中等職業教育主要包括普通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中和技工學校。應用型本科教育是指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要任務的本科教育。《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結構與發展規劃(2015—2030年)》提出的高校分類管理體系,將上海的高校劃分為“學術研究、應用研究、應用技術和應用技能”四種類型,應用型本科教育實際上對應的是“應用技術型”高校,即以培養專門知識和技術應用人才為主,一般可授予專業研究生和學士學位。
本文所提到的“中本貫通”概念,試圖將傳統的相互隔閣的中等職業學校與應用技術型本科高校置于同一人才培養框架之下,并以貫通的形式力求發揮“3+4>7”的效果,構建職業教育人才成長“立交橋”,因而是我國創新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質量、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一項有益探索。
(二)“三橫四縱”質量監控體系
所謂“三橫”,是指建立校企層面、中職與本科院校層面、貫通專業所在高校學院與中職教學系部層面橫向到邊,協調聯動的質量監控體系。所謂“四縱”,是指建立貫通前后段、縱向到底的人才培養目標體系、教學資源保障體系、教學過程管理體系和培養結果跟蹤反饋體系。之所以要建立這樣一個“三橫四縱”的人才培養質量監控體系,是由于中本貫通人才培養的過程是在內、外部環境的共同影響下實施的。“三橫”,是由于中本貫通人才培養的外部環境涉及中職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行業企業等各種外部因素;“四縱”,則是由于中本貫通人才培養的內部環境涉及貫通前后段的不同層次,包括培養方案、專業結構、師資隊伍、課堂教學、實驗實習、教學方法的改革等。
二、典型案例研究
(一)試點專業背景介紹
案例所涉高校是一所會計、金融特色鮮明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該校的市場營銷專業著重培養的是應用型和國際化的市場營銷人才,并在成功申報上海市教委應用型本科試點專業之后進一步明確了金融營銷的專業方向。
案例所涉的中職院校是上海的一所首批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和首批國家中職改革發展示范學校,致力于培養具有國際化意識的技能型涉外服務人才。
(二)人才培養目標
案例所涉學校市場營銷專業(金融營銷方向)的人才培養目標為:面向各類金融機構,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市場開拓能力,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熟悉管理和商業規則,了解國際金融市場環境,具備金融、營銷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各級各類金融機構中從事金融營銷工作,具有金融產品開發、金融市場開拓、金融營銷策劃和金融客戶服務等方面的職業能力,具備良好職業道德、愛崗敬業、團隊協作等職業素養的應用型、復合型、職業化、國際化的金融營銷專門人才。
(三)橫向質量監控體系
就中職與本科院校層面而言,兩校聯合成立了中本貫通人才培養領導小組,作為兩校中本貫通人才培養工作的最高議事決策機構,負責兩校中本貫通項目的發展規劃制定、培養目標定位、招生計劃擬定、教學資源保障以及其他重要事項的集中決策與統一領導。就貫通專業所在高校學院與中職教學系部層面而言,兩校聯合成立了人才培養質量監控委員會,對中本貫通項目的教學工作進行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確保教學工作規范、科學、高效開展。就校企層面而言,成立本專業的校企合作委員會,由兩校主管教學的校領導、工商管理學院領導和系主任以及參與合作的企業領導組成,定期開展市場營銷專業的產學研合作會議,就與企業聯合辦學及企業儲備人才培養開展交流和研討。
(四)縱向質量監控體系
中本貫通人才培養目標體系,其核心在于高等職業教育的“雙證融通”,也就是將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教學標準、教學過程和課程評價與職業技術技能培訓體系中的職業技能標準、培訓過程和技能鑒定融通,實現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培訓的銜接貫通,實現職業資格證書和學歷教育課程學分的轉換互認。
教學資源保障體系的關鍵是按照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從人、財、物各方面保障教學過程的實施。從中本貫通試點項目來說,就是師資隊伍、教學經費、教學設施三個方面能夠充分支持并滿足人才培養過程的需要。
就教學過程管理體系而言,市場營銷(金融營銷方向)專業制定了《市場營銷系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和《市場營銷系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實施手冊》,建立了涵蓋貫通前后段的學生評教、兩校的教學督導評教、兩校教師的同行互評,以及校外實習基地的企業評教在內縱向貫通的質量監控制度體系。
就培養結果跟蹤反饋體系而言,兩校建立了一整套培養質量跟蹤反饋機制,包括“中職+高校”—學院—專業的三級教學質量跟蹤機制、多級教學督導機制、專業質量報告制度和教學質量持續改進機制。
三、完善對策
(一)對標國家教學質量標準體系,建立職業教育質量標準與認證制度
從中本貫通培養模式來看,其本科階段的人才培養質量監控既要充分對標職業教育的國家教學標準,也必須符合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同時,這一質量標準體系可以借鑒國外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有益經驗,形成一定的認證制度,從而改變目前大量中本貫通項目借用國外認證體系的現狀。在這個過程中,既要發揮政府的指導作用,又要避免認證的行政化,主動對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行業企業的用人需求,切實提高人才培養的目標達成度、社會適應度、條件保障度、質保有效度和結果滿意度。
(二)強化校際合作與校企合作機制,將質量監控重心向實踐教學轉移
從目前中本貫通項目試點的情況來看,橫向的中職與高校之間的校際合作機制以及校企合作機制依然是一個薄弱環節。從校際合作來看,應當建立更加規范的校際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就中本貫通項目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討論,進一步提速課程設置的一體化建設進程,同時加強師資隊伍的交流與研討,建立中職與高校教師的換崗培訓機制。從校企合作來看,則要通過產學合作機制,充分發揮企業優勢,真正讓企業主導負責監控實習實訓環節,參與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校企共同制定實踐教學環節的質量評價標準,共同推進落實。
(三)將“雙證融通”納入招生考核過程中,引入職業傾向性測試
目前中本貫通人才培養的核心在于“雙證融通”,但是中考所考核的綜合素質并不包含職業素養,應當有職業咨詢機構進行相應的指導。對于通過中考進入中職并取得“3+4”貫通培養的學生,還應當繼續加強職業生涯的規劃與引導。在高校面向中職學生的自主招考環節,還應借鑒國外經驗,引入職業傾向性測試,采取“知識+技能+職業傾向性測試”的考核方式。
(四)改變師資隊伍結構比例,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改革與創新
中本貫通類的項目應當改變師資隊伍結構,大幅提升兼職師資的比例。以市場營銷專業(金融營銷方向)為例,可以從金融行業聘請營銷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營銷總監和中高層營銷管理者擔任兼職教師。同時,師資隊伍結構的調整也要求對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進行適時的改革與創新,以實踐教學為中心,弱化講授教學法,廣泛采用真實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方法、角色扮演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合作式教學法、教練式教學法、實戰教學法、PBL方法、工作坊式教學法等。
(五)引入第三方評價,以“互聯網+”思維創新監控方式與評價機制
在中本貫通人才培養過程中,為了保證整個質量評估的客觀性,避免各級各類教學行政機構對于人才培養過程的過度干預,學校應當適時引入第三方評價,從招生、就業、師資、課程、校企合作、實習、專業顧問委員會、資源、投入、學生成果、畢業生跟蹤等方面進行全面評估。同時,兩校還應當加強信息化建設,創新現代化監控方式。
參考文獻:
[1]高廣仿.“中本貫通”人才培養立交的
構建與探索[J].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6(1):16-17.
[2]劉紅慧.企業參與高等職業教育質量
保障體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3]馮海明.美國社區學院質量保障體系
及啟示[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0(1):48-51.
[4]林克松,王亞南.“中本貫通”政策的
邏輯、隱憂及理性實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6,18(3):54-59.
[5]夏建國,趙軍.從結構到建構:論中
本貫通的實踐邏輯[J].教育與職業,2016(7):14-16.
【本文系2018年上海高校本科重點教學改革項目“中本貫通人才培養的‘三橫四縱質量監控體系研究與構建”(A0-11-0212-007025)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