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 工匠精神是一種精神,屬于文化范疇。高職院校以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為培養目標,高度重視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可以借鑒儒家傳統美德教育資源,比如修身、立志、重義、崇智、尚禮、尊師、誠信、敬業等,豐富高職學生人文素養教育內容,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推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
關鍵詞: 工匠精神 ? ?儒家傳統美德教育 ? ?高職教育
微時代的環境下,高職院校不僅需要重視傳輸職業技能,更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及就業必備的職業素養,職業教育更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我們以“高職、工匠精神”為主題詞,在中國知網(CNKI)進行檢索,發現自2016年以來對其研究呈增長趨勢,當前研究的著眼點主要集中于工匠精神的弘揚與培育,如王靖高、金璐(2016),梅洪(2016),湯艷、季愛琴(2017),楊英(2017),張旭剛(2017),吳玉劍、劉燕(2017),許俊生(2017),艾素平等(2017),唐金權(2018)等。表明國內對工匠精神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本研究以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養現狀為出發點,結合山東理工職業學院實際,探討微時代背景下儒家傳統美德與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契合點,以豐富高職院校人文素養教育內容,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水平。
一、工匠精神的內涵
工匠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內在基因之一,歷來從未缺失,只是內涵隨著社會的發展發生了改變。工匠精神不能被簡單地理解為只與技術、經濟有關,它是一種精神,屬于文化范疇。古代的工匠精神指對某一門技術專心致志的職業精神,隨著社會的發展,工匠精神的內涵更加豐富,孔丹(2017)將其概括為精益求精、精打細磨;嚴謹高效、不斷創新;專注踏實、堅持不懈;專業操守、追求卓越。不同領域的學者對于工匠精神的闡釋各不相同,我們認為可以從三個層面理解工匠精神,即思想層面:愛崗敬業;行為層面:持之以恒;目標層面:精益求精。
當今時代需要大力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職業教育更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精神、持之以恒的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勇于創新的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無論是專業教學還是學生管理工作,都需將職業素養和傳統美德教育融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
二、高職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現狀
2015年央視新聞推出了《大國工匠》系列節目,工匠精神陸續進入全國兩會工作報告和黨的十九大工作報告。政府部門在加大工匠精神宣傳力度、健全工匠精神評價機制及加大職業教育投入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高職院校作為培養大國工匠的主陣地,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工匠精神培育工作,在校園文化、專業教育、實踐教學、校企合作及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都加強了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但是,該項工作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溫霞(2018)對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養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培養理念缺失,培養制度缺乏,相關課程設置不到位,課堂活動和課外活動欠缺,校園文化有待完善等。
職業院校需要在日常教育教學和學生管理中注重師生對工匠精神內涵的理解,強化學生人文素養和職業素養的培養,提高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為社會服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有利于提高師生的文化素養,傳統文化中與大國工匠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符的內容值得學生進一步學習與實踐,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職業教育深度融合。
三、儒家傳統美德的傳承與高職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以山東理工職業學院為例
儒家的教育思想把德育放在首位。微時代背景下,山東理工學院作為身處孔孟之鄉的一所理工科高職院校,應該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構建學生人文精神世界的重要資源,借鑒儒家傳統美德教育資源,發揮教育作用,豐富我院學生人文素養教育內容,助推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褚冉冉,2018)。
(一)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
微時代環境下,隨著各種智能電子設備的普及,多元化的信息傳播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信息來源廣,覆蓋面大,同時充斥著負面信息。高職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日常生活與網絡密不可分,而且深受其影響。由于習慣數字閱讀和碎片化學習,無法潛心系統地深入學習專業課程,將網絡瀏覽引入學習過程,瀏覽式閱讀、泛泛地理解,很難培養專業興趣和認同感(王興國,2017)。而且,高職學生面臨著多方面壓力,比如家庭壓力、學業壓力、就業壓力等,有時會出現一些心理健康問題,他們的輔導需求是多元化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有必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和弘揚,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或者對其已形成的三觀進行修正。
(二)儒家傳統美德傳承的必要性
儒家的傳統文化在中國歷史上可謂影響深遠。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及全社會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在十九大報告中,更是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儒家傳統文化能夠得到傳承并一直受到歷代社會的重視,我們可以從中獲取有益的啟示,借鑒其順應社會和時代發展要求的思想內容,豐富高職院校人文素養教育內容,創新和完善大學生人文素養教育體系。
中華民族注重道德修養,深受儒家倫理的影響。因為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義禮智信。儒家的傳統美德教育資源內容比較豐富,比如修身、立志、重義、崇智、尚禮、尊師、誠信、敬業等,對當代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教育可以提供有益的啟示。
(三)儒家傳統美德的傳承與高職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的融合
微時代背景下,高職人文素質教育要充分利用新載體,不斷創新內容和途徑(孫芳,張燁君,2015)。微時代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可以借鑒儒家傳統美德教育資源,將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工作、人際交往中,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儒家傳統美德中的修身、立志、重義、崇智、尚禮、尊師、誠信、敬業等對當代大學生道德修養的養成和工匠精神的培育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儒家崇尚道德,將德育放在首位,提倡學藝先做人,先做人再成才。修身是為了完善人格和實現人生的價值,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除了依靠外在的道德教化,還需要依賴自身修養,借鑒儒家的修身思想可以幫助大學生提高自身道德修養;立志是為了樹立崇高的志向與追求,只有志向明確,才會有前進的目標和動力,借鑒儒家的立志思想可以幫助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大學生思維活躍,易于接受新事物,但存在人文精神缺乏的現象,儒家的重義輕利思想有利于大學生君子人格的養成,促進其健康發展;大學生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過程,存在學習倦怠期,儒家的崇智思想有利于大學生自覺學習習慣的養成;禮是社會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學校應該從行為上對學生進行規范,儒家的尚禮思想可以使大學生受到禮的約束,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誠信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素質,目前一些大學生存在誠信缺失現象,儒家的誠信思想有助于大學生培養誠實守信的品質,贏得他人的信任;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呈現多元化,導致部分學生在學習和工作上缺乏敬業精神,儒家的敬業思想有利于大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激勵他們認真學習,踏實工作,積極進取,不斷創新。
傳承儒家傳統美德教育是工匠精神最重要的實現路徑之一。微時代背景下,我們可以借助濟寧得天獨厚的地域文化,弘揚儒家文化中的傳統美德,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當代大學生美德養成教育,培育當代工匠精神,引導他們正確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促進其全面發展。
四、結語
高職院校的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近三十年來,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技能型、應用型的復合型人才,課程體系以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訓操練為主。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在選人用人方面除了重視畢業生的職業技能之外,更注重工作態度和職業精神。高職院校應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將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深度融入教育體系中。
山東理工職業學院作為地處孔孟之鄉的一所普通高職院校,歷來重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開設了傳統文化課程,舉辦了各類傳統文化知識講座,開展了各種宣傳教育活動,將儒家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營造了良好的育人環境。微時代背景下,把儒家傳統美德傳承和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結合起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艾素平,朱勛春,高再秋.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培育[J].職教論壇,2017(32):45-48.
[2]褚冉冉.微時代背景下的儒家誠信思想與高職院校的誠信教育——以山東理工職業學院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0):85-87.
[3]孔丹.“工匠精神”培養與學生教育管理——以山東理工職業學院為例[J].企業界·現代職業教育,2017(2):62-66.
[4]梅洪.論高職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職教論壇,2016(25):79-81.
[5]孫芳,張燁君.“微時代”背景下高職人文素質教育載體探析[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5(2):9-11.
[6]唐金權.“中國制造”背景下的高職院校學生“工匠精神”培養[J].繼續教育研究,2018(1):54-58.
[7]湯艷,季愛琴.高等職業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142-148.
[8]王靖高,金璐.關于高職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幾點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16(36):62-64.
[9]王興國.淺析“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路徑[J].人才資源開發,2017(8):46-47.
[10]溫霞.高職院校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8.
[11]吳玉劍,劉燕.高職院校傳承與培育學生工匠精神的三大困境芻議[J].職教論壇,2017(4):82-85.
[12]許俊生.簡論高職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下,2017(6):59-60.
[13]楊英.高職學生工匠精神的價值意蘊、內化圖式及實現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下,2017(11):43-44,49.
[14]張旭剛.高職“雙創人才”培養與“工匠精神”培育的關聯耦合探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7(13):28-33.
本文系2018年度山東省青少年研究規劃一般項目“微時代背景下儒家傳統美德的傳承與工匠精神的培育——以山東理工職業學院為例”(課題批號:SDYSB180322)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