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曉燕
【摘要】基于對鄉村振興視角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的研究,首先,闡述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現狀。然后,分析鄉村振興視角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具有實現農民共同富裕、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作用。最后,針對鄉村振興視角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進行分析,其中包括創新城鄉二元體制、鼓勵主體共同參與、完善決策機制。
【關鍵詞】鄉村振興 農村集體經濟 發展模式
鄉村經濟的發展是我國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帶動我國經濟發展,由此可以看出,鄉村經濟對于我國社會發展而言的重要作用。在如今鄉村振興視角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需要做出改革與創新,同時通過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可以促進農村地區的更快進步。所以,本文將針對鄉村振興視角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相關內容進行闡述。
1、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現狀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經過不同階段的發展,比如,產生階段、發展階段、調整階段以及完善階段。在集體所有制鄉鎮企業的發展背景下,促進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進步與完善。在九十年代中旬階段,鄉鎮企業的產權制度得到深化與完善,促使許多農村地區實行土地股份合作制以及社區股份合作社,該項舉措是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點與關鍵。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許多地區已經逐漸將傳統依賴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集體企業模式進行改變,將集體物業改革作為關鍵,實現土地流轉,從而促使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進入到新一階段中。但是從目前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中不難看出,在其中存在發展不平衡、發展力量較為薄弱等問題[1]。基于此,為實現農村集體經濟的更好發展,需要將其中的不同影響因素以及問題進行更好解決。這樣才能保證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能夠在促進鄉村更好發展,為鄉村創造更多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價值與作用。
2、鄉村振興視角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的重要作用
2.1實現農民共同富裕
在鄉村振興中,實現鄉村人員生活富裕是重點與關鍵。生活富裕并不是實現部分鄉村居民生活的富裕,而是需要實現全體鄉村居民的生活富裕。但是,從目前我國鄉村發展中可以看出,許多貧困人口并沒有實現脫貧,同時盡管有部分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但是存在返貧現象。鄉村地區想要實現振興,那么全體村民實現脫貧才是根本。造成鄉村地區貧困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在鄉村當中并沒有創造出可持續發展的鄉村產業,鄉村居民沒有固定收入,對其脫貧造成影響[2]。但是,通過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可以在鄉村地區形成鄉村產業,確保每家每戶都能夠有固定的工作與收入,實現鄉村地區全部居民的共同富裕與可持續發展。由此可以看出,鄉村振興視角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對于帶領全體農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
2.2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鄉村振興的主要目標有很多,比如,實現鄉村地區社會產業興旺、實現生態宜居、實現鄉村文明等,保證鄉村地區的經濟、政治以及文化等全面振興與全面發展,這樣才能促進鄉村地區的更快進步,從而增強我國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地位。在鄉村振興中,如果單單依靠某一家單打獨斗是無法完成的,而是要依靠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組織鄉村中的全部居民,將居民的力量充分發揮[3]。通過該種方式,不僅可以將鄉村地區的優秀文化更好傳承,同時為鄉村地區的更好發展提供保障。
3、鄉村振興視角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分析
尋找到農村集體經濟的有效表現形式與實現形式,是一項系統且復雜的工作。在我國集體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一般情況下會將其分為三種不同的發展形態,分別是中心城區發展形態、郊區發展形態以及農區發展形態。與此同時,也可以將其分為發達地區地域分布形態以及后發地區地域分布形態,由此可以看出,發展組織形態具備一定的多樣性與復雜性。我國幅員遼闊,所以,不同地區有著一定的差異性與特殊性,不同的發展模式也無法復刻。基于此,在如今鄉村振興視角下,為在最大程度上實現保證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能夠將自身的作用與價值充分發揮,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
3.1創新城鄉二元體制
在政府主導型農村集體經濟的實現中,可以通過加強農業園區建設方式以及加強集體經濟社會服務功能等不同方式。出現城鄉公共產品供給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城鄉二元體制的落實與發展,同時也是阻礙農村集體經濟模式更好發展的重點。基于此,為實現鄉村地區更好發展,同時使得城鄉公共產品的供給機制得到完善與優化,需要對城鄉二元體制進行創新與完善,實現城鎮與鄉村的統籌發展,使得城鄉公共產品的供給差別能夠不斷縮小。在這一過程中,政府應該將自身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對于鄉村地區的發展,要加強投入力度與扶持力度,對城鄉公共產品的供給數量與供給質量進行平衡[4]。通過改革的方式,將傳統城鄉二元體制逐漸廢除摒棄,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城市與鄉村的和諧平等發展。對于鄉村農業經濟的發展,要給予更多重視與關注,促進農村電商進步,進一步實現農村的現代化建設。除此之外,農村居民對于公共產品的需求,要不斷拓寬其表達渠道,調動農村居民的參與性與積極性,進而為農村地區的更好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3.2鼓勵主體共同參與
為保證契約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的更好實現,最主要的是保證市場主體能夠具備較強契約觀。目前我國仍然處于社會主義發展的初期階段,基于初期階段的基本國情,需要政府部門在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中將自身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政府部門要具備較強社會責任感與責任心,明確自身應該在農村集體經濟建設過程中肩負的責任與義務,構建服務型政府,促進農村地區的更快進步。但是,政府部門的資金有限,無法支付農村集體經濟建設過程中的全部費用。因此,僅僅依靠政府部門加強農村集體經濟建設是不夠的。基于此,在如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背景下,要將市場資源充分發揮。積極鼓勵并促使多主體,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農村集體經濟建設工作中,并且在這一過程中,發揮自身的最大價值。除此之外,要積極鼓勵鄉村居民通過自治組織方式,或者合作組織方式參與到農村集體經濟建設工作中。
3.3完善決策機制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要符合群體的公共利益,同時為不同的群體提供服務。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要將創造更多農民利益,提供有效服務作為目標。將傳統的供給主導轉化為需求主導。這樣可以將原有政府人員的政策壟斷權打破,保證決策權的合理配置。構建出自上而下的決策機制,同時該決策及時的民主性將會得到保障。在供給信息收集以及決策期間,要積極鼓勵鄉村居民參與到其中,賦予居民參與權,這樣農村居民才能將自身的實際訴求與需求表現出來[5]。對于農村居民提出的意見與建議要積極接受并聽取,使得需求信息的完善性得到保障,這樣才最終的政策制定過程中,才能將農村居民的意愿融入到其中,使得農村居民的利益得到保障。除此之外,通過該種方式實現整個決策過程中的公開化、透明化與公平化,真正為農村地區的更好發展提供保障。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如今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對于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政府以及相關部門能夠將自身的引導作用充分發揮。為農村地區的更好發展給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同時將不同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融入到農村地區的發展中。在實現鄉村地區更好發展的同時,促進我國經濟的更快進步。
參考文獻:
[1]金錦花.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加強廣西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政策研究[J]. 經濟研究參考, 2018, 2889(41):64-70.
[2]趙佳佳.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云南省農業農村發展的主要推動力[J]. 安徽農業科學, 2018, 46(35):217-219.
[3]耿劉利, 黎娜, 陳藏欣.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新時代我國農村產業融合的思考[J]. 宜春學院學報, 2019(1):47-53.
[4]汪恭禮. 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的農村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探析[J].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 43(6):118-127.
[5]曹子健, 奉先焱, 劉海力. 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農村垃圾治理的路徑探索——基于對湖南省婁底市的調研[J].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2019, 44(02):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