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晨曦
摘 要:以橫塘鎮為例,討論了電子商務在扶貧中的作用和問題,結合政策與實際情況,提出了落后地區電商扶貧的建議。
關鍵詞:電子商務;精準扶貧;橫塘鎮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7-0049-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724? ? ? ? 文獻標志碼:A
1? 項目研究主要背景
1.1? 橫塘鎮的發展現狀
橫塘鎮位于廬山市的西南部,于1999年5月由橫塘鄉改造而來,現在有包括紅星村在內的5個村委會,被外界熟知的青石和羽絨服加工兩大產業是全鎮的重要經濟支柱產業。青石資源較為豐富且材質純正,款式多樣,曾以“金星宋硯”聞名。以該鎮青石打造的各類成品、建筑器材遠銷各大地區,廣受好評。羽絨加工產業發展尚可?,F在營業中的羽絨服加工廠商有400余家,產業規模逐漸擴大,是全國第三大兒童羽絨服裝生產基地。
橫塘鎮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暫居廬山市前列,但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貧富分化不斷加劇。當前橫塘鎮地區仍然有部分農民待業在家,沒有穩定的工作,無法保證基本收入,貧困戶收入更低。當地貧富差距大的問題較為突出,也是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在此背景下,可以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和技術解決問題。目前,橫塘鎮政府積極響應國家的電商精準扶貧政策,力爭在扶貧工作中有所突破,緊跟扶貧步伐。
1.2? 互聯網電商背景
電子商務的實質是在網絡空間進行商業活動,信息化技術在很大程度上節約了社會資源,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網絡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思維、運作方式,激發潛在的消費市場、商機,實現跨越時間、地區聯通,同時也在無形中促進各個國家、地區的經濟交流[1]。
大力支持電子商務進入農村地區,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政策之一。早在2016年底,國務院就已經發布了《關于完善支持政策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國務院扶貧辦始終致力于通過互聯網電子商務改善貧困地區現狀,正面引導、鼓勵當地政府帶動企業應用電商服務平臺,打通互聯網渠道,大面積解決產品在地區的滯銷和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目前,我國政策對貧困地區的電商發展扶持力度仍在不斷加大,促使電商體系更加完備。
2? 電子商務在貧困地區扶貧中的作用
2.1? 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問題
橫塘鎮地區經濟發展速度緩慢,就業機制不夠完善,很多勞動力閑置。農村地區的部分貧困戶缺乏勞動技能,沒有穩定的收入。加之農村地區政府部門職能分配不明確,很多貧困地區勞動力無法實現穩定就業,造成勞動力資源浪費。而電子商務的進入,恰好可以緩解大環境下的就業壓力,農戶可以自行參與電商,自主創業就業。通過網絡獲取更多利潤,提高自身生活水平,逐漸改變農民群體收入較低的問題,這是電商精準扶貧的最主要目的之一。
2.2? 刺激農村經濟發展
大部分農村地區的原經濟體系、相關產品的產業鏈都比較散亂,缺少發展機遇。農村電子商務打通了農村地區的產業鏈,加速產業成型、發展,包括生產、設計、包裝、銷售到物流運輸都一應而生。在此基礎上,農村地區商機逐漸增加,以此吸引外界的資本入注發展、企業駐扎、人才匯聚。電商作為鼓動農村地區發展的基石和力量來源,農民不僅出售農產品,也可以通過平臺擴大消費,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釋放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潛力[2]。
2.3? 縮小貧富差距
在農村地區廣泛普及電子商務,為貧困戶提供了工作崗位,而經營成本和交易費用較少,會大幅度提升貧困戶的收入水平。輸出勞動力會帶來盈利,增加日常收入,使廣大貧困農戶得以脫貧,并在脫貧的基礎上進一步探尋發展的可能性。富裕地區的生產方式和思想理念會通過互聯網渠道滲入到農村地區,使貧困地區發生改變,縮小貧富差距,使農村建設更加完善,進一步推動城鎮化發展。
3? 橫塘鎮發展電商的困境
3.1? 農戶參與性不高,缺乏專業運營人才
國家精準扶貧的主推政策就是互聯網電商扶貧,但是我國農村人口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農民原本對互聯網及信息技術的認知水平就不高,有的家庭甚至沒有電腦。農民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的適應能力也不強,容易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疲憊、厭倦情緒,阻礙電商在農村的發展。
電商這種新型信息化交易平臺,依靠的就是技術支持和營銷方式,但是大部分貧困地區的部分青年人才選擇“輸出”——去外地工作,導致橫塘鎮電商人才匱乏,流失嚴重。留守的多是老人、婦女和兒童,他們運營經驗不足,缺乏技術、信息領域的專業知識儲備,營銷策略方向不當、營銷手段過時單一,導致經營效果不容樂觀。
3.2? 農村地區物流管理體系不完善
物流是電子商務的前提,是其密不可分的一個環節,農村原有信息基礎設施薄弱,物流信息無法及時更新,物流管理體系跟不上發展步伐,制約了交易的進行。目前,橫塘鎮的公路網絡不完善,交通不便利,運輸效率低下,倉儲、運營服務成本高等問題都亟待解決。部分物流公司的營業網點延伸不到位,商家發貨慢,也會影響到用戶體驗。并且,我國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還沒有實現網絡全面覆蓋,有的地區網絡信號質量差,對于實時有效監測物流訂單配送進度來說非常困難[3]。
3.3? 產品市場競爭力弱
目前,農村地區產業普遍存在生產分散的問題,整個生產鏈缺乏統一化、專業化、規模化,無法達到理想的品牌效應。能夠提供的產品較為單一,久而久之會降低顧客的購買熱情。農戶無法掌握市場需求,也可能會因此作出錯誤決定,導致經濟損失。無法集中生產會導致最終成型的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生產效率低下,容易引發后續問題。例如,羽絨產業缺乏宣傳營銷,無法提高知名度,阻礙了產業的發展,甚至導致即使有互聯網渠道,但橫塘鎮地區的產品在市場中仍然不具備競爭力。
3.4? 扶貧受到局限,內部競爭激烈
數據調查顯示,貧困地區的部分中老年農戶仍保留著傳統的線下銷售方式,這部分人有進行電商經營的意愿,卻由于年紀較大和接收能力有限,無法吸納復雜的知識,不能順利進行電商平臺操作,因此電商扶貧在這一部分群體中的效果不佳,導致電商扶貧受到局限。因為地區的特色產品大同小異,所以在溝通建設不暢的情況下容易出現內部競爭、相互打壓的惡性循環,浪費資源的同時,也加劇了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不但影響扶貧工作,還會加速貧富分化。
4? 對策建議
4.1? 加強宣傳普及和人才培養
電商在貧困地區的發展需要人才的參與和支持,要在傳統銷售觀念的基礎上作出改變,培養農戶通過電商脫貧的自主意識。對電商還要加強宣傳、普及、推廣,要帶動農戶去了解、掌握、接受,并且愿意廣泛運用。讓農戶明確電商發展對自身利益的影響,以便提高農戶的參與積極性。同時,人才是發展必不可缺的部分,政府要利用一切資源,制定在貧困地區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規劃,盡快培養出掌握信息技術、電商管理、操作熟練的專業人才,從各方面指導貧困戶從事電商工作,鼓勵農戶積極探索電商領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引進人才,或與高等院校等單位簽訂人才定向培養方案,為電商在農村地區的精準扶貧提供有力支持,為后續發展奠定基礎[4]。
4.2? 建立健全農村地區物流管理體系
建立健全農村地區的物流管理體系,完善各項配套的基礎物流設施,對于發展電子商務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政府要積極協調各大物流公司,完善物流、倉儲、交通運輸、快遞延伸點,整個體系的每一環節都要落實到位,建立健全精準扶貧的物流體系。必要時,可以為貧困地區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促進物流體系發展,方便農戶降低倉儲、運輸成本,更好地保證產品質量和客戶滿意度。要以最高的效率、最小的成本,幫助農戶獲得最大的利潤,帶動經濟發展,助力脫貧。
4.3? 加大產品宣傳,增強市場競爭力
橫塘鎮地區的電商要統一生產線,實現專業化生產,擴大生產規模,在質量方面嚴格把關。加強品牌建設,打造獨具一格的品牌特色和用戶口碑,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致力于大范圍推廣產品,增強品牌影響力。在大數據時代,根據信息、數據分析進行市場營銷,也是商務領域至關重要的一環。廣告宣傳到位,為顧客提供所需服務,精準營銷,提高顧客的滿意度,增加銷量,幫助貧困戶增加收入,拉動當地經濟增長。
4.4? 積極探索新路徑
政府需要不斷優化電商發展的相關制度和政策,優化電商扶貧的政策環境和資金供應,在打好基礎的同時謀求新出路。同時需要化解農村地區產品過于相似、單一的問題,可以利用互聯網的便利條件,推出具有當地特色的新產品。發揮地理優勢,將當地部分農產品與自然景色相結合,既推動了產品多元化發展,滿足顧客的多樣需求,提高顧客黏性,又帶動了其他新興行業的發展,使貧困戶從中獲取收益。
參考文獻:
[1]蘇小敏,林孔團.農村電子商務對落后地區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分析[J].青島農業大學學報,2017(2):51-54.
[2]李鵬飛,盧佳,毋建宏.基于SNA的陜西省農村電子商務扶貧影響因素分析[J].南方農業學報,2019(3):662-668.
[3]傅帥偉,裴少峰.河南省農村電商發展分析[J].南方農業,2016(6):241-243.
[4]劉靜,李佳樂,劉常瑜.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帶動農村經營新模式——基于江蘇省“淘寶村”的案例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 ?2015(20):29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