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麗梅



【摘 要】本文以廣西物資學校為例論述中職電子商務專業“亦師亦商”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分析“亦師亦商”的“雙師”團隊建設背景,明確電子商務專業“亦師亦商”的“雙師型”教師定位,提出構建崗前與崗后培養融通、個人發展與專業發展融通、學校與企業培養融通“三融通”師資隊伍培養模式,從而打造一支專業技能水平和實踐教學能力強、教育教學理念新的“亦師亦商”“雙師”團隊。
【關鍵詞】中職學校 電子商務專業 亦師亦商 “雙師型”師資隊伍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8B-0086-04
步入新時代,新技術、新產業發展迅猛,對職業教育的教育理念、人才培養模式等帶來了巨大影響;而提高辦學質量的關鍵在教師,抓師資隊伍建設是促進職教發展的根本環節。面對職教發展重要時期,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技能、理念新、創新型的“雙師型”隊伍,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完善職業教育體系、推進職業教育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職業教育眾多專業領域中,電子商務作為新興技術與產業發展日新月異,大量企業在電子商務轉型過程中需求大量電商專業人才。由此進一步引發了如何培養一支高素質創新型電子商務專業“雙師”團隊的思考。在長期的實踐研究中,廣西物資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創新性走出了一條培養“亦師亦商”“雙師型”教師特色團隊的發展之路。
一、中職電子商務專業“亦師亦商”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背景
科技的迅速發展,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新時代的職業教育亟須一支能勝任學校和企業雙重崗位、教育及技術水平“雙高”的教師團隊。近年來,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無不突出強調職業教育“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的目標,《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中又提出了“深化校企協同育人”。這些目標實現的先決條件是擁有一支既懂教學又懂技能的“雙師型”教師團隊,職教師資質量是決定職業教育辦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要素。
(一)國家政策的宏觀導向。2013 年教育部印發《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明確制定了體現“雙師”素質要求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突出職業教育教師職業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專業理論與職業實踐相結合的特征,要求教師同時具備普教教師的職業素質及相應行業人員的職業能力,兼具理實一體教學能力,能夠指導學生實訓實習。近幾年,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發展改革的高度重視,一系列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政策得以出臺和推動。2019 年 1 月 24 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具體指標之一為“雙師應占專業教師一半,分專業建設一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并在文件第十二條專門提出多措并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其中明確指出探索培養高技能、高水平、高素質、結構化教師團隊,推動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和職業院校教師優勢互補、雙向流動。
(二)教師成長的自我驅動。職校教師應將個人自我成長、自身職業能力發展作為長期的內生需求。“雙師型”教師培養正好為教師個人成長提供有效通道。在“雙師”培養過程中,教師自身需接受企業新信息、新技術、新理念的熏陶和改造,學習過程中反復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提升專業實踐技能,從而解決課堂教學、實踐操作與企業生產脫節的問題。在“雙師”轉型過程中,教師帶著問題去企業,帶著新技術回到課堂,在教學能力與技術水平的雙重提升下教學水平大幅提升。教師的專業成長有賴于“雙師”機制,是教師能力與素質發展的必經之路,教育者和企業技術人員的角色互轉成為教師自我成長、自我實現的可行途徑。
(三)電子商務專業“建設‘亦師亦商雙師團隊”目標的提出。“雙師型”教師是我國職業教育領域的特有概念,但其概念仍屬于寬泛的宏觀層面,具體到各類不同專業,對“雙”的理解要求是不同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及中職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可以日益深刻地感受到市場對職業教育帶來的挑戰。作為財經商貿類專業中最具特色又充滿活力的一個新型復合型專業,電子商務專業立足于現代服務業,其工作崗位本質仍是各類商務活動,若要培養出適應信息社會發展要求的新型商務人才,首先就要培養出既具備“做中學”的教授與指導能力,又能夠承擔企業管理運行、具備一定商務實踐經驗和閱歷的教師。因此,電子商務專業的“雙師型”教師培養目標應該是“師”和“商”的結合,突出教師素質技能的培養和商務能力的培養與引進,即建設一支“亦師亦商”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二、電子商務專業“亦師亦商”的“雙師型”教師定位
早在 1990 年 12 月 5 日,時任上海冶金專科學校儀電系主任的王義澄就在《中國教育報》提出了“雙師型”的概念,提出“雙師”就是“教師加工程師”的概念詮釋。“雙師型”作為職業教育領域特有的產物,旨在要求職教教師兼具教育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術能力。1995 年,原國家教委印發了最早提及“雙師型”的官方《關于開展建設示范性職業大學工作的原則意見》,其中指出“雙師型”教師強調的是專業實踐能力。2005 年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進一步強調要進行“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指出“職業學校可按照相應專業技術職務試行條例的規定,申請評定第二個專業技術資格”。但是,需要注意不應將“雙師”簡單定位為“雙證”,而是教與做的交叉融合、相互滲透。職業教育的教師應具備自身專業特長,有較完善的能力結構,必須能夠勝任本專業的教學。就專業領域而言應該既包括專業知識理論,也包括所屬專業的職業技能,構成完善的能力架構。鑒于職業教育專業性極強,“雙師型”教師也應定位在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教師領域,不宜泛化,且根據專業特點不同需掌握的技能也不同。“雙師型”教師的培養,不應等同于一般技師,其能力結構應適應“教”的宗旨,實踐操作水平在專業領域內應具備多樣化、靈活性、廣泛性。要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學,推動教學、實訓的融合。
從客觀需求看,職業院校的專業各有特色,課程設置也有不同,且各類專業彼此區別極大,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培養目標和標準要立足于教育教學基本需求。縱觀各大職業院校,基本將電子商務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為“能適應行業變化和社會發展需要,兼具良好的職業素養、踏實的工作態度、嚴謹的行業規范,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識,具有專業綜合職業能力,能在生產、經營、服務第一線從事企業網絡營銷、推廣、客戶服務、網絡編輯等電子商務相關工作,具有較強實際操作能力、能夠從事電子商務經營、具備較強競爭力的‘網商”(本段培養目標引自廣西物資學校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實現培養目標,首先需要擁有一支具備相應實踐閱歷和經驗能力的師資團隊。有鑒于此,廣西物資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將“雙師型”教師定位為“擁有崇高的師德和科學的職教理念、掌握教育教學基本策略與方法,把握職業教育特點,擁有一定電子商務專業理論知識和相關操作技能,了解電子商務行業企業生產和職業崗位工作實際狀況,能勝任電子商務相關企業生產、管理、技術等工作,具備電子商務相關商務能力的‘亦師亦商雙師型教師”(見圖 1)。
三、電子商務專業“亦師亦商”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培養模式 ?
目前,大多數中職學校、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教師來源主要是高校畢業生、基礎教育轉型教師、從企業聘請的技術骨干等三種。三種師資來源都無法同時滿足“師范性”“職業性”和“學術性”,他們必須將理論化的知識在企業實踐中融合重構,形成系統完善的職業教育知識體系和技能體系。針對電子商務專業亦即“師”與“商”兩個方向需雙管齊下,齊頭并舉,補齊短板,方可成長為符合職業教育要求的“亦師亦商”“雙師型”教師。廣西物資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在數年的實踐探索中,創立了具有本專業特色的“三融通”亦師亦商“雙師型”師資隊伍培養模式,即崗前與崗后培養融通、個人發展與專業發展融通、學校與企業培養融通(見圖 2)。
(一)崗前與崗后培養融通。這里的崗前主要是指新教師入職一年的實習期。通過“老帶新”及在職培訓的方式對教師進行培養,并建立教師個人成長檔案(見下頁表 1 和表 2),長期跟蹤新教師培養過程。一年實習期過去后(崗后),仍然記錄成長檔案,做到一年一回顧,總結“崗前階段”的問題,規劃“崗后階段”的成長目標和行動計劃;而下一個“崗后年”又會成為再下一年的“崗前年”,“崗前—崗后”循環往復、融合互促,最終促使教師能力呈螺旋式提升,“老帶新”的過程一直持續到新教師成長為骨干教師,一般歷時 3~5 年。崗前崗后培養融通,側重于培養新教師的教育理念、基本教學能力與職業素養,形成對職業教育事業的責任感,打下較為堅實的專業基礎,包括本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教育教學方法,以及實踐閱歷中形成的專業技能;逐漸具備完善的專業從教能力,包括職教理念、課堂教學能力、專業實踐能力、課程資源及教材開發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溝通協作能力、基本的科研教改能力、善于反思的能力等。
(二)個人發展與專業發展融通。廣西物資學校電子商務專業結合專業發展及教師職業發展需要,制定“三五十(三年—五年—十年)”階梯式培養目標,規劃相對應的培養步驟,形成“專業促教師”“教師促專業”的雙向發展模式,使師資隊伍建設進入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專業的發展給教師提供了堅實有利的成長條件,成為教師成長的基石,而教師個人成長需要實現的學歷提升、技能提升、職稱提升等,這些個人成績又反過來促進專業建設的發展,最終形成雙方共同成長的合力。廣西物資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將所有專業教師的成長規劃納入統一管理,鑒于電子商務專業本身的特殊性,其技能領域涵蓋廣泛,故此教師學歷教育時期的專業構成也頗豐富,涵蓋了電商、計算機、設計、新聞等專業。因此,根據教師個人的專業特長,專業組要求教師們除具備第一專業外,還必須選擇第二方向進行自我學習和成長,例如第一專業為設計的教師,可考慮將第二學習方向定位為攝影或網絡運營技術等。這種方法有效地拓展了教師的技能領域,同時也為專業建設儲備了人才梯隊,避免了斷崖式缺口。明確個人成長方向與目標,可極大提升教師學習的有效性。專業組再通過國內外研修、學術交流培訓、職稱評定、引進及營運公司、企業掛職鍛煉、技能考證、學歷提升、參與比賽、服務社會等多種方法,培養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技能水平,真正實現教師“亦師亦商”之特色。其中,“師”與“商”的培養途徑可通過表 3(見下頁)的方式進行。經過長期實踐探索,廣西物資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多舉措錘煉出了一支結構優化、技術精湛、專兼結合“亦師亦商”的高水平“雙師型”教學團隊。團隊目前擁有 4 名高級講師、3 名全國電子商務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庫成員、1 名中國電商十強講師、1 名中國電商三十強講師、4 名廣西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特聘講師、7 名教育廳認定“雙師型”教師、6 名碩士研究生。此外,近幾年發表論文 20 余篇,9 項課題完成結題,教師獲獎達 50 人次以上,各級各類培訓達近百人次,并于 2017 年榮膺“中國職業院校電商專業競爭力排行榜(中職校)第四名”,躋身百強之列。
(三)學校與企業培養融通。電子商務專業“雙師型”教師重點在“亦師亦商”的特點上,校企雙方深度融合,專業教師進企業、企業導師進課堂,形成行業技能與課堂知識的雙向互通與轉化,搭建起知識和技術溝通的校企融通橋梁。一方面,企業技術人員將所掌握的新信息、新方法、新技術轉化為課堂上的教學知識進行傳授,促使職教課堂內容得到更新;另一方面,教師到企業實踐,以職工的身份參與企業的產品研發、技術改進與推廣,承擔企業職工的技能培訓等活動,發揮自身優勢以主人翁的姿態為企業提供智力支持,每兩年 2~4 個月的階段性“企業回爐再造”工程為提升教師技能水平提供了持續的能量。在這種“融通”中教師的知識和技術得以有效結合,最終形成了校企發展的新力量。
廣西物資學校電子商務專業依托校企合作平臺,采取了四種校企深度合作的方法來推進“亦師亦商”“雙師型”教師團隊建設。其一,“引進來”。包括引企業、引技師。依托校內經營性實訓基地與企業合作,構建起“校企雙向”教師培養機制及“兼職教師校企共建”建設機制,通過內培外引、共同運營業務等措施,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更新教師觀念,提升業務水平。一方面,引企入校使教師掌握基本的專業技能,同時也學習企業先進的管理理念、技師的工匠精神和師傅帶徒弟的方法舉措,實現了教師在校內即可實現“商”能的培養,同時兼顧課堂與“商場”。另一方面,從企業聘請的技師,在執教過程中,需要補充教育教學基本知識,在指導學生實習實訓時,可以在專業實踐技能方面加以調整補充,以適應學生學習特點及學校管理要求。企業技師還需要學會將工作與教學進行融通,把工作和技術技能進行科學的分解,開展規范的示范與講解,掌握指導與糾錯的態度、技巧等。其二,“走出去”。教師通過階段性地深入校外企業掛職鍛煉,探索企業科學化、信息化管理,在企業崗位磨煉中逐漸了解企業運營流程、各崗位工作職責與流程,樹立現代企業先進的管理理念。對于骨干教師,還可以在其中對企業員工實施技能培訓和為企業生產提供技術研發的智力支持。其三,“自己干”。電子商務專業有其自身獨特優勢,無須像汽修等專業需要依托大型企業大型設備開展實踐研究,在電商領域,部分實踐操作僅需網絡和計算機即可開展探索。為此,學校及專業組鼓勵教師帶著學生開展小型創業,例如開設各類網店真實運營,由此即可產生生產性實訓項目,又可在“小而美”的創業活動中實踐教學內容,進而提升技術水平。目前廣西物資學校電商團隊已擁有包括淘寶、京東、拼多多等多個平臺共計 27 個店鋪,全部由組內師生自行運營管理。自主研發項目極大提升了師生積極性,教師的“商”能逐步開發出來,專業實踐能力快速提升。其四,“服務社會”。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是職業教育的特點,主動面向社會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潮,對接當地產業特色,自主開發服務課程,提升服務質量,對提高教師適應和服務經濟社會、提升技術水平有極大的幫助。廣西物資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及師資特長,聯合企業、政府、學校三方打造“智慧農商”團隊,積極響應政府“黨旗領航,電商扶貧”的號召,自主開發課程、打造互動平臺,深入農村一線開展電商扶貧相關培訓服務工作。2016 年至今,深入基層為農民工、殘障人士、農戶、個體戶等群眾提供各類電子商務培訓達 200 場次。截至 2018 年底,共計完成廣西 15 個國家級貧困縣 69 個鄉鎮 596 個行政村的電子商務進農村扶貧培訓工作,累計培訓達到 17100 人次,孵化了土雞、芒果、沃柑等 20 個農產品品牌,累計幫扶貧困戶進行電子商務進農村脫貧培訓達到 9052 人次,占總培訓人數的 52.94%。電商扶貧等服務社會項目的開展,既結合當地產業使得扶貧助農切實落地,又極大拓展了教師的業務技能和服務社會能力,“亦師亦商”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得到更多錘煉,進一步完成了專業教師從教書匠到“師傅”即專家的蛻變。
“十一五”規劃實施以來,教育部和財政部共同組織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為職業院校教師接受業務培訓和企業實踐提供了寶貴的機會,近 65 萬職校教師受益。同時出臺《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規定》和《職業學校兼職教師管理辦法》等政策,推動教師企業實踐的規范化、常態化和長效化建設,極大地促進了職業院校教師“雙師”結構的優化和“雙師”素質的提升。廣西物資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在獨創的“亦師亦商”“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探索中,尊重教師個人成長的內驅力與主體精神,滿足教師“主動提升、自我發展”的自覺能動性和心理需要,促使教師主動參與“亦師亦商”轉化全過程,自主確立努力方向,主動把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融會貫通轉化為教學資源,積極投身服務經濟社會;同時學校在制度及機制保障等方面大力支持,引入行業企業和社會的深度參與,最終打造了一支專業技能水平和實踐教學能力強、教育教學理念新的“亦師亦商”“雙師”團隊。
【參考文獻】
[1]俞啟定.“雙師型”教師的定位與培養問題辨析[J].教師教育研究,2018(7)
[2]盧 荷.基于校企交融的職教師資培養模式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6(4)
[3]樊玉成.基于“旋轉門”機制的職教師資建設探究[J].教海探航,2018(11)
[4]孫翠香.職教師資培養:一個亟待關注的問題[J].職教論壇,2013(25)
[5]高 鴻.新時代推進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路與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2)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