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青
摘 要:徒手表現是設計師與客戶最直接、最快捷、最人性化的溝通手段,亦是設計類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重要技能。作為后續專業學習的墊腳石與就業必備的敲門磚,提高徒手表現類課程的學習效率尤為重要。文章結合“互聯網+”時代背景,運用混合式教學方法開展該類課程的教學研究與實踐,以此改變與拓展教與學的方式,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互聯網+”;徒手表現類課程;混合式教學
注:本文系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課題“‘互聯網+徒手表現類課程教學改革的應用與研究”(zjzw2016038);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教學工作委員會2019-2020年度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課題“混合式教學法在徒手表現類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應用與研究”(1910241)研究成果。
徒手表現是設計師與客戶最直接、最快捷、最人性化的溝通手段,亦是設計類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重要技能。徒手表現類課程作為設計專業的藝術基礎核心課程,包括素描與色彩、建筑初步、陰影透視、建筑鋼筆畫與馬克筆表現等系列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造型、色彩表現、形象思維、空間轉換與手繪綜合表現能力。作為后續專業學習的墊腳石與就業必備的敲門磚,提高徒手表現類課程的學習效率尤為重要。本文結合“互聯網+”時代背景,運用混合式教學方法開展該類課程的教學研究與實踐,以此改變與拓展教與學的方式,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
一、設計專業徒手表現類課程教學現狀
首先,學生藝術基礎薄弱,學習有難度,學習效果呈現出“空間轉換力差、色彩表達力弱、綜合手繪技能低”的現狀,為后期專業學習埋下隱患。其次,學生對徒手表現的認知不夠,過度依賴電腦表現,沒有意識到徒手表現強大的動態化、有思維、富生命的設計語言的力量,從而忽略設計思維訓練的重要性。再次,以往教學模式過于傳統,基于“互聯網+”的教學改革有一定的效果,但大學城空間操作性能不順暢,其特點是基于平臺建立網絡課程資源庫輔助教學,但在教學中的互動性不夠靈活。最后,課程內容與銜接存在問題,在有限的課時教學內容容易重復,教學目標不明確,各課程之間聯系不緊密,單一而碎片化,課程內容缺乏系統化設計。
二、“互聯網+”徒手表現類課程體系系統化教學研究
(一)徒手表現類課程內容系統化研究
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出徒手表現類課程總的教學目標,指導教學計劃與課程內容設計,強化課程內容的科學性、連貫性與系統性。對四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梳理、整合、優化,弱化或刪除各課程內容中的重復、次要章節,補充新知識內容,在有限的課時教學中將課程內容系統化。如素描與色彩課程,教學內容為明暗素描與水粉色彩表現,針對高職類學生美術基礎非常薄弱的特點,調整為設計素描、風景速寫與色彩淡彩表現。在網絡空間新增設計素描、建筑速寫以及色彩基本知識等課程補充內容,實現線上(優化的系統化課程內容)+線下(紙質教材)共同調整與建設。
(二)徒手表現類課程教學模式系統化研究
根據徒手表現類課程的特殊性,課程教學采取混合式教學(線上+線下,傳統+信息化)模式。針對徒手表現類各門課程的特點進行教學模式調整,促進徒手表現類系統化課程體系的有機融合。如素描與色彩與建筑鋼筆畫與馬克筆表現課程理論知識相較易懂,實踐學習比重更大,所以采取線上理論知識的模塊化教學+線下實踐操作針對性學習模式,線上理論為輔,線下操作為主。而陰影透視與建筑初步課程理論知識點多且難,教學過程中應用傳統課堂更好,能在課堂面對面進行教學與操作。教學模式靈活變通,促進教學系統化。
三、“互聯網+”徒手表現類課程混合式教學
設計與實踐
學習不是臨陣磨槍,需要持之以恒。徒手表現類課程更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貴在堅持與長久練習。因此,根據專業特點和需求,我們在人才培養方案設計中將徒手表現類課程貫穿至整個教學過程,分階段進行模塊化教學。共分為三大模塊:徒手基礎模塊、徒手提高模塊與徒手強化模塊。徒手基礎模塊以素描與色彩課程為主,培養線條造型、空間形體、構圖等基礎技能;徒手提高模塊以陰影透視、建筑鋼筆畫與馬克筆表現課程為主,訓練透視規律、空間轉換與手繪效果圖的能力;徒手強化模塊主要與建筑鋼筆畫實訓等實踐性課程結合并貫穿在后續的設計專業課中,強化方案手繪表現與快題設計表現能力。三大模塊環環相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以保證徒手表現類課程學習的系統化。
(一)第一階段——徒手基礎模塊
從大一入校就開設徒手基礎模塊——素描與色彩課程,課程共70課時(理論50%+實踐50%),這對于美術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遠遠不夠,于是同時設置了美術專題實習課程(30課時)與建筑初步實訓課程(30課時),以補充與強化素描與色彩基礎訓練。為了讓學生掌握美術基礎表現技能,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學情以“互聯網+”混合式的教學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從多渠道進行藝術熏陶,畢竟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
針對課程的特點,教師采取線上知識先導+線下親身示范指導,結合多媒體手段讓學生由淺入深地進行進階式學習。該課程是藝術思維的啟蒙,學生可以提前在線上大學城空間學習素描與色彩的理論知識,感受大師們經典作品的藝術沖擊。線下課堂進行實際操作練習,針對難點面對面討教。空間平臺在課前提供系統化的課程內容供大家學習,同時拓展美術大師經典作品、藝術前沿信息或優秀作品示范視頻等新知識新技術模塊。課中與課后就作品進行師生交流互動,課后完成紙質與電子作品提交并進行評價,為鞏固知識技能設置課后作業模塊。結合美術實習與建筑初步實訓——在美術基地對民居建筑與自然景觀進行藝術寫生,回校后進行藝術創作,加強造型構圖的綜合能力,初步建立設計思維。同時,開展豐富的二課活動,以作品展的形式展出素描、色彩與攝影作品,既為同學們提供了一個展現自我的平臺,又幫助學生樹立信心與成就感,增強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可以多途徑地在課前、中、后隨時隨地靈活學習,學習效果有了明顯提高。
(二)第二階段——徒手提高模塊
第二階段主要開設陰影透視課程與建筑鋼筆畫與馬克筆表現課程,分兩個階段進行教學,共78課時,是設計專業的核心課程。通過徒手基礎模塊的學習,學生基本上具備一定的徒手表現能力與色彩情感表達能力,在用線條表現畫面黑白灰層次的基礎上學習徒手鋼筆畫與馬克筆表現。從素描線條到鋼筆速寫,從形態到透視,從黑白到彩色,從水彩到彩鉛馬克筆表達,課程安排符合學生學習認知的規律。同時,安排校外建筑鋼筆畫實訓,共30課時,通過感受現場建筑魅力,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累積大量建筑攝影與速寫表現,使得徒手效果圖表現完成由量到質的跨越。在此階段,混合式教學法的應用與實踐貫穿其中,老師在校內課程教學上結合網絡平臺實現線上線下聯合教學,在傳統的課堂上展現繪圖具體步驟,進行學生難點示范指導,網絡平臺上傳繪圖過程視頻提供學習資源。在校外教學中,將圖片、短視頻上傳智能移動教學平臺,與學生遠程進行交流學習。學生能在線上學習系統知識并觀看教學短視頻,在線下手繪練習時能隨時查看繪圖步驟圖片與演示視頻,大大拓寬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與途徑。
(三)第三階段——徒手強化模塊
第三階段的徒手強化模塊主要是手繪專題實訓結合后續專業設計課進行方案手繪表現。此階段的課程主要有居住建筑設計、公共建筑設計、居住區景觀規劃設計、場地設計,以手繪綜合表現為主要表現形式。以實踐項目為導向,教學上主要以“互聯網+”混合式教學法為主,適當結合傳統的教學方法。將徒手表現貫穿于設計專業學習的全過程,提高專業學習的系統化。要求學生的專業課大作業采用徒手表現與計算機表現兩種形式專業課方案設計過程中大量的徒手表現草圖可以提高學生的設計思維,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轉換與思維表達的能力,畢業設計作品亦可采取手繪設計表現。在此階段,收集大量徒手表現與設計作品用以開展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開展建筑作品展評選活動,以賽促學,將教師和學生優秀的作品選至工作室長期展出。在徒手表現類課程的教學評價上呈現多元化,以線上網絡空間平臺考核(40%)+線下作品考核(50%)+作品展附加分(10%)進行綜合評價。
四、結語
徒手表現是設計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門重要技能,由于徒手表現類課程涉及到的課程科目多、知識面廣、實踐操作性強、學習難度大,而形式單一的傳統課堂已無法適應該課程的教學,很難激發和提高學習興趣,也無法適應當下學生的學情現狀。因此,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結合自身優勢,尋求適當而新穎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改革,將傳統教學與信息化有機結合,才能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煉.“模塊化”手繪課程教學改革新探[J].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9).
[2]黎舜.混合式教學法在徒手類課程中的應用及實踐[J].美術教育研究,2018(6).
[3]羅楓.混合式學習中學習支持服務體系的構建:高職手繪輔助設計類課程的實踐和探索[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6(12).
[4]何曉偉,陳志宏,張汆,等.基于超星學習通移動教學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9(1).
作者單位:
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