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文
摘 要:在學前美術教育中加強培養學前兒童的繪畫能力,能有效開發兒童早期潛能和智力,培養兒童創造力和想象力。不過就當前情況來看,學前美術教育中還存在一些誤區和問題,嚴重阻礙到學前兒童繪畫能力培養。為此,文章主要從學前美術教育中學前兒童繪畫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和問題著手,提出了一些培養措施,旨在提升學前美術教育質量,促使學前兒童繪畫能力進一步提升,為其今后發展奠定扎實基礎。
關鍵詞:學前美術教育;學前兒童;繪畫能力培養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學前兒童教育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幼兒園不應該再停留于托兒所的層次上,而是應該積極創新改革。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是一種啟蒙性教育,在其中加強學前兒童繪畫能力培養,不僅能鍛煉兒童手腦并用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兒童的藝術情操,促進兒童更加全面的發展。可以說,繪畫能力對于兒童健康成長和發展有著特殊的意義和作用。不過在實際教育中,教育方法方式依舊存在很多問題,例如教育存在誤區,教學方法單一,以及評價方式不科學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阻礙到幼兒繪畫能力的培養。在這種背景下,關于加強學前美術教育中學前兒童繪畫能力培養的分析非常有必要。
一、學前美術教育中學前兒童繪畫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學前美術教育作為一種開發兒童早期潛能和智力,培養兒童創造力與想象力的重要途徑,越來越受人們的重視。學前美術教育目的并不是培養畫家,而是對學前兒童進行人格、心理以及情感等方面的教育,促使學前兒童全面發展。因此,在學前美術教育中加強學前兒童繪畫能力培養十分重要,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繪畫要求兒童手腦并用,需要學前兒童透徹深入地理解所學美術基礎知識,并將其與相關情境有效銜接。在學前美術教育中加強學前兒童繪畫能力的培養,不僅能鍛煉兒童觀察力,而且還能促使其形成細膩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想象力,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其次,加強學前兒童繪畫能力培養還能促使兒童個性更好的發展。新課改不斷推進,提倡課堂要以探討和自主交流為主。而美術是一門創造性很強的學科,相對寬松和自由的課堂有助于兒童全身心地享受創作自由,盡情釋放自己的天性。此外,繪畫需要兒童手腦并用,這樣對幼兒智力開發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最后,加強學前兒童繪畫能力培養還能發展兒童審美創造力。學前兒童年紀較小,對于世界充滿好奇,并且這一階段形成的對事物的認識會非常深刻,對他們今后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而在繪畫能力培養過程中,會有意識地鍛煉學前兒童觀察能力,提升他們對外界事物認識的完整性,最終達成審美創造力培養和發展的目的。
二、學前美術教育中學前兒童繪畫能力培養
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存在誤區
首先,很多教師都將美術教育當做是傳授技藝的教育,覺得兒童只要完成一個拼圖或者是圖畫就算完成了任務,進而在實際教學中,過于重視兒童技巧技能的培訓,一味要求學生進行模仿,這樣對于兒童繪畫能力的提升有著很大阻礙。其次,教師對學前兒童繪畫創作干涉過多,總想著手把手教學,不允許學前兒童出現一點錯誤。最后,忽視了美術教育本質。部分學前兒童美術教師單獨將其當做德育手段,不注重教育體系的完善,忽視了兒童審美素質和欣賞能力的培養,最終使得兒童只懂得臨摹,不善于用美的視角去看待和發現世界。在這種教育誤區下,學前兒童繪畫能力很難得到提升,嚴重阻礙了學前兒童進一步發展。
(二)教學方式單一
在兒童繪畫作品中,不論形態動作各異的人物形象還是動物形象,我們都能從中看出明顯的模仿痕跡。在傳統學前美術教育中,教師總會抱有這種思想:孩子們會不會畫?畫得好不好?在這種思想下,教師通常都會先做一個示范,示范好之后又擔心兒童作品出現雷同等。這種教學模式,會使兒童在早期就失去自我,并對教師產生強烈的依賴性,遇見問題不知道自己動腦和動手,繪畫能力培養自然也無從談起。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和家長都覺得只要兒童能畫出像的作品就可以了,進而強烈要求幼兒死板性地繪畫,對于其他方面就比較忽視。在這種背景下,課堂氛圍將會十分沉悶,每一位兒童都在教師要求下進行模仿式作畫,缺乏與同學、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興趣低落,甚至還有部分兒童對繪畫產生厭煩和害怕的情緒,不僅影響到兒童天性的發揮,而且還阻礙了幼兒繪畫能力的提升。
(三)評價方式不科學
就當前學前美術教育情況來看,教師或者家長對于學前兒童美術作品的評價大都隨心所欲,科學性非常差。他們很多時候都是從成人的角度進行評價,沒能考慮到兒童的身心發展階段,僅以“像”或“不像”、“好”與“不好”當做評價標準,這樣對于兒童來說不僅不公平,并且還十分不可取。這種簡單的評價標準將會給兒童一種錯誤導向,使得他們覺得好的繪畫作品就是像。除此之外,教師評價方式非常單一,只憑借自己單方面的主觀意識去判定。這樣將會極大打擊幼兒的自信心,使得他們對繪畫失去興趣,影響到他們繪畫能力的提升和個性發展。
三、學前美術教育中學前兒童繪畫能力培養措施
(一)走出教育誤區
要想有效激發學前兒童創造能力,提升他們的繪畫能力,首先,轉變學前美術教師觀念,使其清楚認識到學前美術教育目標,改變他們一味進行技巧教學其現狀。具體可以由學校組織開展美術教育培訓和集體講座,鼓勵教師積極學習全新教育理念,深化其對美術教育的認識。其次,兒童畫畫是一種心理需求,一般不需要過多干涉,特別是避免手把手教,不過正確的啟發和引導是必須得有的。學前美術教師應該經常性地啟發兒童去想象和觀察,并給予他們自由發揮的空間,如果遇見自己看不懂的作品,可以和兒童平等溝通交流,讓他們說出自己畫的是什么,為什么這樣畫等,這樣不僅能深入了解學前兒童的內心世界,并且還能夠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如果幼兒作品不完整,教師便可以鼓勵他們繼續創作,引導他們大膽想象,這樣會促使學前兒童繪畫能力更上一個臺階。最后,教師需要完善教學體系,不僅需要注重學前兒童技能技巧培養,同時還得加強兒童審美能力和欣賞能力的提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繪畫能力提升。
(二)創新教學方式
首先就是轉變傳統學前教育單方面教學現狀,加強與家庭之間的合作。具體需要幼兒園做好家庭美術教育工作,將美術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以此來達到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同時,還可以由園方牽頭,組織一些親子藝術活動。其次就是應用多元化教育方式,將課堂拓展至課外,組織學前兒童進入大自然,讓大自然教導他們怎樣去感知、欣賞以及繪畫美。藍天大樹、漂浮的云以及一顆倔強的小草都是大自然美的體現,都能當做繪畫素材。這種方式有助于學前兒童更加熱愛藝術和創作,有效提升他們的繪畫能力。最后,應用新穎的美術材料和工具。好奇、求異是學前兒童的天性,一成不變的繪畫形式和材料很難激起學前兒童的繪畫興趣,繪畫能力提升自然也無從談起。因此,學前兒童教師應該合理應用一些新穎的美術工具和材料。例如在“畫果樹”繪畫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放開雙手,將課堂主體地位交還給兒童,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繪畫,這樣便能很好避免學前兒童繪畫作品千篇一律的情況發生。并且在這一創作過程中,學前兒童的繪畫興趣和能力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三)完善評價方式
學前兒童繪畫作品是他們對世界的認識,對事物的觀察和對美術的理解。通常而言,他們的作品是抽象的,所以很難直接看出其中內涵,不過這并不是教師忽視他們用心創作作品的理由。為此,教師應該加強與兒童的溝通,認真傾聽他們對作品的講解,弄清楚他們創作的意圖,學會站在學前兒童的角度欣賞他們的作品。同時,教師還需要給予他們正面和積極的評價。學前兒童的繪畫作品是極富創作性和天真爛漫的,所以對他們的作品評價絕對不能過于簡單,否則的話會嚴重打擊他們的繪畫信心和積極性,影響到他們繪畫能力的提升。在這種背景下,要求教師積極完善評價方式,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可以讓兒童自評,讓他們清楚認識到自身不足;其次就是讓兒童之間進行互評,這樣可以使兒童學習到其他兒童的優點;最后就是由教師進行總評。教師應該給予正面且積極的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兒童更加熱情和自信地去欣賞美和創作美,最終達成創作能力提升的目的。例如在“蘋果”的繪畫中,有的兒童畫出紅蘋果,有的兒童畫出綠蘋果,有的兒童畫出黑蘋果,如果教師在不溝通、不了解的情況下直接對畫出黑蘋果的學生給出差的評價,那必定會打擊兒童的創作自信心和創新性,進而學生在下一次繪畫中只會死板地臨摹,繪畫能力也會逐漸下降。
四、結語
總而言之,學前美術教育中加強學前兒童繪畫能力的培養,能夠促使兒童全面發展。學前兒童對于繪畫的興趣是一種天性,而教師與家長的任務主要就是順氣自然的發展和培養這種興趣,使得兒童繪畫能力能夠穩步提升。具體可以從走出教育誤區、創新教學方式以及完善評價方式這幾方面著手開展,以此來有效提升學前兒童動手能力,陶冶他們的藝術情操,為他們今后更好的發展奠定扎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胡媛.健全人格培養在學前兒童美術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培養路徑探討[J].經營管理者(上旬),2017(4).
[2]周曉慧.學前兒童繪畫創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8(1).
[3]彭小瓔.學前兒童美術教學中的拼貼形式及意義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8(12).
[4]費騋闖,張志鵬.論學前美術教育中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J]. 科教文匯(下旬),2017(9).
作者單位:
濟源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