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虹 王艷
摘要:嘉興市欣禾職教集團成員單位浙江英卡頓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與教育部現代學徒制第二批試點校——嘉興職業技術學院外貿類專業合作創新型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本文簡要分析了“梯級遞進”式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對教學的促進作用及所取得的成效。
關鍵詞:嘉興市;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嘉興市欣禾職教集團是融教育性、職業性、行業性于一體的產學研聯合體,集團以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技術開發與應用、技術服務為紐帶,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為原則,建立了一整套適應市場、立足行業、依托企業、強化技能培訓的區域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模式,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行業協會、企事業、科研單位、產業園區加盟。浙江英卡頓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加入嘉興市欣禾職教集團,依托集團與嘉興職業技術學院、同濟大學浙江學院、嘉興南洋職業技術學院等多所高校進行了廣泛深度的校企合作。2016年起,公司與教育部現代學徒制第二批試點校——嘉興職業技術學院國際商務專業累計開展現代學徒制班試點班3個,與嘉興職業技術學院國際貿易實務、應用英語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班試點班2個,累計招收學徒133人。學徒班的學生在在學校、跨企業培訓中心(是由該企業牽頭組建的校企合作載體)和企業進行三站實崗輪訓,由此實現“跨境電商運營見習生——跨境電商運營助理——跨境電商運營專員”的梯級進階。
一、“梯級遞進”式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對教學的促進作用
(一)對接人才標準,構建職業素養課程模塊體系,解決教學內容與工作崗位脫節問題
對標跨境電商人才標準,校企共同制定專業教學標準、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構建了跨境電商職業素養養成模塊、跨境電商技術技能基礎課程模塊、跨境電商崗位群技術技能模塊和學徒個人職業發展需求課程模塊。其中,技術技能基礎和崗位群技術技能課程模塊安排了大量實訓課時在學徒制企業實崗鍛煉中開展,將工學交替落到實處。
跨境電商崗位群技術技能課程模塊里的課程均應崗位技能所需而設。如開設《跨境電商實務》、《跨境網絡營銷》、《跨境視覺設計》等課程滿足跨境運營崗位需求,開設《跨境物流》、《跨境物流實訓》等課程滿足跨境物流崗位需求。課程內容對接崗位需求,解決教學內容與工作崗位脫節問題。
(二)構建“1+1+n”人才培養主體,實施“三站輪訓”教學,企業間深度結合,解決校企合作平臺松散、合作不夠緊密的問題
“1+1+n”的人才培養主體,即:1個專業+1家主導企業+n家合作企業。學生一年級在校完成大部分基礎素質養成課程的教學,認識合作企業的企業文化、商品知識、業務流程與跨境電商行業的三大崗位。二年級課程教學采用4天跨境電商跨企業培訓中心教學、1天校內教學的“4+1”教學模式,工學交替,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銜接與結合。三年級第一學期在企業(1+n)進行崗位群技術技能課程教學,主要采用“師帶徒”教學方式下的企業崗位培養為主。三年級第二學期在企業(1+n)進行崗位綜合訓練。
由1家主導企業+n家合作企業構建的跨境電商跨企業培訓中心,實現了企業間人才培養標準的統一,企業間合力育人,加強了校企間、企業間的深度融合,解決了校企合作平臺松散、校企合作不夠緊密的問題。
(三)強化師資團隊建設,解決“雙師”綜合素養低、互聘共用難的問題
校企共同制定了學徒制師傅和導師遴選辦法和管理辦法,在合作企業遴選主管以上管理人員或技術骨干擔任師傅,在學校專業教師中挑選中級職稱以上專業教師擔任現代學徒制班級導師;強化導師管理和培訓,符合要求才聘用擔任導師和師傅;校企雙方對學徒制班導師師傅進行督導和管理,出臺了激勵措施鼓勵老師擔任導師。
專業教師通過下企業跟崗、擔任導師工作及對企業技術服務等方式,加快自身從傳統外貿向外貿新業態跨境電商轉型升級,提升了“雙師”綜合素養;企業師傅通過學院組織的教學規范與教學能力提升培訓活動,提高施教能力,從而實現互培共育,解決了互聘共用難的問題。
(四)“三站輪訓、梯級遞進”培養模式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解決了就業競爭力不高的問題
學生經過三站輪訓,企業師傅和校內導師在實際崗位中全方位監測并在崗位操作過程中對同學進行考核,使學生在崗位中不斷成長,完成從“跨境電商運營見習生——跨境電商運營助理——跨境電商運營專員“的銳變。實踐教學內容層級遞進,全面覆蓋跨境電商主要工作崗位,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使得培養的跨境電商人才符合企業用工需求,解決了所學非所用、就業競爭力不高的問題。
二、“梯級遞進”式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成效分析
自英卡頓現代學徒制班級創建以來,校、企、生、師四條線擰成一團,不斷創新、銳意進取,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
(一)學生跨境電商崗位職業能力得到提升
根據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的規定,學生主要在跨境運營、跨境客服、跨境物流崗位上學習和鍛煉,期間學生通過理論學習和在亞馬遜、速賣通、Ebay等跨境電商平臺實踐操作,掌握了跨境平臺規則與風險管控、跨境產品開發與選品、跨境營銷與推廣、跨境視覺設計與軟文撰寫、跨境售前售中售后服務、產品績效提升與維護、管理企業內部物流體系、對接第三方物流公司等知識和技能,跨境電商綜合運營能力得到提升。商務164班共19名同學,其中18名同學通過了水平測試取得了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商業行業分會頒發的跨境電商專員崗位專業證書,1人考取了商務英語初級證書,取得崗位專業證書率高達100%。商務174班16名學生在經過半年的學徒培養后全體通過測試,拿到了跨境電商專員崗位專業證書 。
以商務164班學員運營的亞馬遜平臺的業績數據來看,2018年9月份,業績合計達人民幣80萬元,2018年10月達88萬元,2018年11月份達122萬元,2018年12月份達149萬元,業績逐月大幅上升,說明學生的跨境電商電商能力達到了有效提升。
(二)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得到提升
經過企業的培養,學生能獨立運營亞馬遜、速賣通、Ebay等跨境電商平臺,在浙江省跨境電商比賽、“挑戰杯”等賽事中,學徒制班級的學生因為工作關系雖不能到現場參賽,但是他們以其自身的專業能力在這些大賽中作為幕后參與者為我校在這些賽事中獲得的榮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如商務164班的林慧雯同學為我校參加2018年第四屆“利朗達”杯浙江省高職院校技能大賽亞馬遜平臺的2支隊伍多次作指導,幫助他們美化店鋪,完善產品詳情描述,幫助店鋪提高了銷量。
在國家大力鼓勵創新創業的大環境下,學生創業意識增強,根據調查,商務164班學生在校期間組建了3個創業孵化小組,在校內導師和企業導師的指導下,取得了良好的業績,其中有2個店鋪保持了日單量50單以上,產品遠銷美國、德國、法國、俄羅斯、日本、瑞士、匈牙利、西班牙、澳大利亞、巴西、南非等國。
(三)“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得到了學生的高度認可
學生在企業邊上班邊學習邊接受教育,既能學到真正的實踐技能,又能學到專業知識。在學徒制班級人才培養規劃上,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培養方案、課程標準、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評價制度,分階段、分層次地落實針對性的人才培養計劃。在身份上,學生也是學徒,構成“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四位一體的人才遞升模式。
這種培養模式以企業用人需求與崗位資格標準為服務目標,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學生培養為核心,以學校、行業、企業的深度參與和教師、師傅的深入指導為支撐,實現了校企雙方真正的無縫對接,達到了學校、企業、學生多方共贏。較普通教學班級,現代學徒制班級的學生學習強度更大,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學生在寶貴的青春年華通過奮斗收獲了技能、工作和自信,在學生座談會中,學生對這一培養方式非常滿意,也很欣慰作出了明智的選擇進入學徒制班級接受鍛煉和挑戰。
參考文獻:
[1]吳建洪,顧盼.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電子商務專業建設方案設計與實踐——以江陰中專校為例[J].現代鹽化工,2019(01).
[2]王璐.淺探現代學徒制在高職電子商務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 亞太教育,2019(06).
[3]易楠.基于職業標準的高職電子商務專業現代學徒制實踐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18(07).
[4]許詩詩.“創業”導向背景下《跨境電子商務實務》教學方法改革與探索[J].智庫時代,2018(52).
[5]代雯.現代學徒制在電子商務專業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3).
[6]陽志梅.電子商務概論課程教學內容與方法探索[J].中國外資,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