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西軍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就應該貼近學生,然后關注于生活實際,創設符合小學生心理特征和學習特點的教學情景,調動學生想要語言表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培養和發展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在小學教學階段創設故事情景,在激發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興趣時培養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故事情境;口語交際;培養策略
眾所周知,口語交際是小學語文的一門必修課程,是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之中產生的言語交際活動。結合小學生的性格特征和認知水平,創設特定的故事情境更能夠激發學生參與口語交際培訓的興趣和熱情,同時小學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節,將實踐性、生動性以及互動性融為一體,激發學生參與故事情境教學的意識,使小學生的真實情感能夠得以表達和流露,這樣小學生們的口語交際能力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得以提高。
一結合教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口語交際欲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材自身就具有很多能夠創設故事情景、開展口語交際訓練的優秀素材。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價值和作用,精心的創設故事情境,為學生營造一個快樂、舒適的教學氛圍,從而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和熱情,使小學生樂于參與到故事情景中進行即興表演或者暢談感受,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就會在完成課本教學任務的同時得到了鍛煉和提升。
例如,在講解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有關這個寓言故事的動畫或視頻,然后讓學生直觀的觀看故事情節的發展情況,分析故事的發展思路。隨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形成小組合作的形式,在組內進行討論和交流,隨后選派一名代表來起身發言對這篇寓言故事的理解,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得到“不能死守狹隘經驗,墨守成規”或者“不能一成不變”的啟示。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視頻動畫不僅能夠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夠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激發了思維,鍛煉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完成了這篇寓言故事的教學目的。
二聯系生活創設故事,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通常來講,口語交際就是日常的生活交際,學生能夠在現實生活中受到來自家庭以及社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有意識地結合生活素材創設故事情景,調動學生的生活感知以及生活經驗,使學生在具體的故事情景中說的真實、說的有趣,從而有效地培養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其中,創設講故事比賽就是一種在故事情景基礎上鍛煉和發展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結合日常生活實際的話題和素材,為學生營造一個講故事的教學情境,使小學生能夠在講故事的過程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
例如,針對于當前社會生活中出現的熱點話題“扶不扶”的現象,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發散思維意識,努力的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和實際情況創設“扶不扶”的故事情境,故事發生的前因后果都要有一個詳細的說明,最終通過自己的語言來組織、表達出來。這個過程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使學生在講故事的過程中鍛煉了口語交際能力,同時加深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活感知。
三自由創設故事情境,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水平
在培養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遵循學生認知活動規律,通過創設動態的故事情景,使學生的思維能夠在特殊的氛圍中得到激活,教師還可以結合口語練習的內容和特點指導學生說一說、演一演,這樣也有助于促進學生興趣的發展以及智力的開發。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小學生自由創設故事情景,然后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進行對白并完成故事情節,在這個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口語表達水平。
例如,在“我想對你說”的口語交際訓練過程中,背景就是小學生范曉萱勸媽媽戒賭,但是沒有成功,然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故事情節的創作過程,學生們在交流和討論中將這個背景編排成完善的故事小品,然后在班里進行表演。扮演媽媽、爸爸以及范曉萱的學生通過對話完成整個故事,其他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也會深深思考,認識到賭博的危害。通過角色扮演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形式,還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學生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提升了自身的口語交際水平。
總而言之,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側重發揮故事情境教學的優勢,結合小學生的性格特征和興趣特點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小學生參與教學的興趣和意識,在營造寬松氛圍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炳樂.貼近生活,關注生活,創設情境,培養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J].小學教學改革,2016,(03):32-33.
[2]崔玉英.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J].小學教學改革,2015,(02):43-44.
[3]王亞新.創設情境提高口語交際能力[J].小學新課程,2015,(12):65-66.
[4]劉艷萍.創設情境,培養樓宇交際能力[J].小學教育,2014,(06):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