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一個國家屹立于世界的根本。在現今教育倡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階段更是把德育放在了首位,由此可見德的重要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為各行各業培養人才的技校猶如雨后春筍。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平衡好技校的德育教育和專業技能教育是現在所有技校的教學工作人員都在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技校;德育教育;專業技能
21世紀是一個信息和經濟都高速發展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中,教育也越來越把能夠產生實際經濟價值的東西放在首位。故而很多人認為,技校作為專門為社會各行各業培養增加產品技術含量、降低產品生產成本人才的院校,其職能有別于傳統的院校,只需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不需過多強調綜合素質的提高。但其實,只要有關教育就應該把德育放在首位,無論是技校還是傳統的學習,其教育最終的目的都是轉化為生產力。因此,技校與傳統學校在本質上是沒有區別的,同樣需要注重德育教育。
一 技校德育教育現狀及問題
自從工業革命開始,國家大力發展工業,為滿足社會需求,有關各行各業的專業技工學校應運而生,成為向各行業輸送人才的重要場所。但是,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技工學校在平常的教學時往往只是注重專業技能的講解,考核時也只是針對專業技能進行考核,很少進行德育教育考核。更有些教師和學長認為,技工學校顧名思義就是學生為以后進入工作崗位而學習技能的地方,學校只要把可用于謀生的技能教給學生就可以了,像德育這樣虛無縹緲的教育完全可以省略。因此,大部分技工學校的德育教育基本都處于零的狀態。因此,技工學校在進行德育教育時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積極尋求適合學生的德育教育模式[1]。
二 技校德育教育對策
(一)將德育教育滲透入教學工作
技工學校的教學以專業技能講解為重無可厚非,但是,要培養適應這個新時代所需的專業技術人才,德育教育同樣重要。為此,技工學校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加入德育教育的內容,根據所學科目的特點來進行德育教育滲透。例如,微機課教師在指導計算機的專業知識和網絡技術時可以把網絡和計算機的利弊告訴學生,提醒學生健康上網,自覺抵制網上不良信息,規范上網行為;技能課教師在指導專業技能時可以告訴學生進入社會后的職業道德規范,讓學生明白何可為,何不可為。
(二)將德育教育滲透入日常管理
現在技工學校對招收學生的年齡段越放越低,很多剛剛初中畢業的學生就已經進入技工學校學習,這些初中生基本都處在十五六歲的年齡,生活能力和自律能力都不高,在學習和生活中都易受其他人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以身作則,樹立起一個良好的榜樣,讓德育教育化在無形之中。另外,教師要充分發揮優秀學生的影響作用,對優秀學生重獎勵,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鼓勵政策,因勢利導,使其他學生逐漸養成向優秀學生學習的習慣。
(三)將德育教育滲透入服務工作
技工學校的學生大多是中考失利者或家庭貧困者,他們的心理都比較脆弱,缺乏自信心,覺得比其他人低一等。因此,技工學校要把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的理念貫徹到底,改變以往的被動教學、被動幫助學生模式,主動地去了解每一個學生,既關心學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更積極主動地去幫助身體不適和家庭困難的學生,營造起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把學校當成一個大家庭。同時,要鼓勵學校的學生成立志愿團隊,在校內校外積極開展助人為樂、義務支教、義務勞動、關愛空巢老人等道德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自己的實際行動中感悟德育,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四)將德育教育滲透入環境教育
很多技工學校的大環境使學生內心比較浮躁,心理自我封閉,思想不思進取,任由這種環境發展的話會越發不可收拾,因為其他學生也處在這個環境中,若長期被負面的情緒影響會改變其內心積極的想法。要知道環境與學生息息相關,學校應該改變這些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和道德規范的環境因素,營造好的環境來完善學生品格和優化學生思想。因此,技工學校應該在學生日日學習的大環境和小環境里張貼有關德育教育的內容,讓學生在學習專業技能的空閑之余感受道德對于一個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使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自覺提高其道德的高度。
結語:
隨著國家對教育的重視和投資,技工學校的數量與日俱增,但數量的增加不能導致教學質量的降低,所有技工學校的教學工作都應該圍繞向社會輸送綜合素質高的合格技術人才這個目標進行。這就要求所有的技工學校在日常的教學工作環節中從基礎抓起,不能只是單一地進行專業技能的教學與培養,更應該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使學生養成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成才[2]。
參考文獻
[1] 鄒建國. 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現狀及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2008(8).
[2] 林旭蘭.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現狀、本質及改革[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8(12).
作者簡介:劉鳳,山西忻州人,本科學歷,助理講師職稱,研究方向:職業教育、技校德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