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長惠
摘要:初中的道德與法治已經成為學生必須要學習的一門學科。許多學生不愿意學習這門課程,覺得這門課程中有許多需要背誦的內容,并且還有許多的內容是說教式的,初中生對于這些說教式的課堂教學早已經膩煩了,因此,課堂上的學習狀態始終不好,許多學生還在課桌下做小動作,這種情況和教師的課堂教學缺乏趣味有很大的關系,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一定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興趣的培養,要尊重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去看問題,把課本上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歷來說一說,把道德與法治課上成學生的實踐課、交流課,讓學生多一些溝通、傾訴,這樣的課堂氛圍學生們會非常樂于接受。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在初中階段設置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非常有必要,初中生正處在人生的轉折路口,如果這時對學生實行正確的人生引導,他們將在未來的生活中,從思想認識和行為準則等方面都符合現代公民的標準,但是如果不對學生進行要求和約束,許多的初中生將成為社會的危害,同時道德是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規范教育的,法治是讓學生能夠了解國家法律的,對于青少年來說他們整天生活在蜜罐之中,不曾和法律有過半點接觸,在他們的意識中法律根本不約束他們,不懂法就容易犯法,許多的初中生在這個階段會出現一些法律邊緣的做法,我們教師就是肩負著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的任務,一定要通過道德與法治課堂來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重要意義
我們國家的經濟足夠豐富,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許多青少年也在逐漸的膨脹,許多青少年由于接觸網絡上的信息比較多,在學習和生活中也喜歡模仿網絡電視或者是游戲中的一些情節,這就給學生的沖動和犯罪帶來可能,據不完全統計,我們國家青少年犯罪的比例正在逐年增長,青少年犯罪的年齡在逐漸變小,許多的青少年心理還比較稚嫩,但是他們的行為卻表現出巨大的沖動,平時的生活中遇到事情不會冷靜下來分析,當聽到別人的意見時充耳不聞,甚至走極端,把自己的英雄形象過分夸大,做事不計后果,這種行為都是初中生容易出現的現象,在初中開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對學生進行教育是非常關鍵的,同時在課堂上教師要把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整合,注意從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引導,多與學生進行溝通,讓學生對自己以前的行為進行回顧,從而解剖自己的思想,教師幫助學生進行分析,指導他們今后的行為準則,告訴他們哪些做法已經構成了犯罪,讓學生了解法律給學生的權利和義務,教給學生遇到問題后要怎樣處理,怎樣用法律來保護自己。但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材,對道德和法律的內容只是淺顯的講解,教師應結合日常生活實際,對道德和法治的內容展開深入講解。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策略
(一)將生活融入課堂,創新教學內容
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有許多的圖畫,這些圖畫大部分都是以漫畫的形式出現的,主旨就是讓學生通過這些形象的圖畫知道怎樣與人交往,怎樣處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作為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師一定要注意研究本教材的教學大綱,在進行課堂教學時一定要把教學目標記在心里,以初中生的實際生活為出發點,以學生的生活感悟和人生體驗為參考內容,將學生身邊的真實故事融入教學內容,將生活化的場景搬到課堂。此外,教師可以對教學內容加大創新力度,用身邊的故事和案例提升教學內容的豐富性。例如,在講授有關學生成長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調查研究、講故事等方式讓學生感受教師的工作狀態,這也是道德與法治課堂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體現。
(二)合理利用提問,開展探究性教學活動
傳統的課堂上總是以教師的思想為主宰,學生出于被動接受的狀態,這種行為是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忽視,其實教師無論教的多么精彩,如果缺少了學生的參與,那么也是一堂失敗課,因此,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調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其進行交流,但是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師并不是在課堂上成為觀眾,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組織課堂活動,不時的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比如,在進行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我與集體共成長”教學時,教師要求學生課前分組調查本校七年級學生早餐后食堂的衛生情況,并以此作為探究活動的內容。然后在課上進行總結并提問“經過調查大部分班級的食堂衛生管理是相似的,但效果都不理想,那么該如何完善食堂衛生制度呢?”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定規則,并評價其他學生制定規則的合理性及可執行性。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內容中涉及較多需要探究性內容,教師要注意挖掘并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究,這樣才能實現教學目標。
(三)注重師生關系,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和學生之間不應該是一種對立關系,筆者認為正確的關系應該是合作者,作為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師一定要正確的給自己定位,要能夠結合學生的學習來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還要注意用好現代教學手段,讓學生對教師的所教內容感興趣。比如,在八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程“網絡改變世界”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談論自己用網絡都在做什么,然后通過大數據進行分析,將結果告訴學生,有效地引起學生共鳴,接著組織大家在課堂上進行熱烈的討論,總結正確運用網絡的做法,使其形成正確的網絡使用習慣,這樣既提升了師生的互動效果,又提升了教學效率。
(四)建構科學全面的評價機制
確保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水平的穩步提升,還需要關注教學評價,建構科學全面的評價機制。鑒于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評價直接關系到學生未來道德素養的發展,所以評價內容需多元化,應當將實踐能力、情感態度和思維發展等因素納入評價內容中。同時,教師還要采取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點評等多種方式進行評價,以便給予學生綜合的評價。
參考文獻:
[1]莫素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4):134-135.
[2]林芝.初中思想品德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