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艷
摘要:紅色文化是一個時代永不磨滅的記憶,紅色文化是革命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文化精神力量,他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為了夢想而奮斗。在國家高度重視紅色文化以及由此帶來的紅色旅游產業方興未艾,為革命老區帶來了生活的新境界。大學生人數逐年增多,多渠道開展大學生就業、創業途徑成為新時代必然的選擇,在紅色旅游文化中開展創業就業研究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關鍵詞:紅色旅游;大學生;就業;創業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41年的輝煌氣勢,中國社會方方面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高等教育也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據統計,2010-2017年的畢業生人數按照2%~5%的同比增長率逐年增長,累計畢業生人數達到5706萬人。2019屆全國各類高校畢業生更是達到834萬人,再創近10年畢業生人數新高。不斷持續的高校畢業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就業壓力,這成為一個各級政府以及院校和學生都關注的熱點問題。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就說“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一個大學生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是一個家庭的未來,大學生畢業了,沒有工作不僅僅是一個經濟的問題,在新的時代已經成為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這不是危言聳聽,這是很好實現中國夢,實現偉大民族復興的基礎性問題。為此,黨中央、國務院召開會議、頒布文件等一系列措施來完善大學生就業問題。2015年4月,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2015年5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2018年12月5日,教育部公布了《教育部關于做好2019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做出大學生就業作出制度性安排,要引導畢業生到最基礎創業、就業、鼓勵大學生到實體經濟尤其是到靈活多樣的企業就業、從服務國家戰略的角度,多渠道開辟就業崗位、通過拓展新興業態就業空間、引導大學生多元化就業、支持大學生到國際組織實習任職等等。根據這個文件可以看出,教育部對大學生就業的視野是拉得很開闊,地域廣泛,其實質就是就業要解放思想,開動腦筋,不要固守傳統就業的老思路,要根據新的時代變化轉變就業觀念,不要等、靠、給,要學會自己創業,要敢于開拓創新,要更新觀念等等。可以說,這個通知很好地給了當代大學生畢業生一個回應和指明了道路。2019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調研考察,在信陽考察時指出要因地制宜發展紅色旅游、生態觀光、特色種養等優勢產業,保護提升傳統村落、特色村落,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等等。習近平總書記的考察調研為河南大學生的畢業就業創業提供了一條清晰的道路 。
一、紅色旅游文化內涵
旅游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在歷史沿襲來說,旅游一直都存在。在新的時代,歷史不能忘記,在我們游山玩水的時候,我們不能忘記那個為了新中國的建立犧牲的革命先烈。紅色文化就是指在中國共產黨的艱苦領導下,在革命斗爭、社會建設、改革開放實踐中形成的物質、精神以及制度文化的總和。紅色文化反映了中華兒女在革命斗爭、新重古國建設、改革開放實踐中艱苦奮斗、自強不息、不屈不撓的精神,已經作為一種精神符號烙印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里,是一種不能忘懷的優秀文化。在紅色文化基礎上把旅游融進去就是紅色旅游文化。紅色旅游文化其實質就是一種緬懷,思念的旅游,是一種不忘歷史,繼續奮斗的文化。在新的時代,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利用節假日外出旅游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紅色旅游文化的產生也是必然的。隨著紅色旅游文化的興起,對于這方面的導游、資源開發、環境保護、歷史整理就需要大批的人才,這為這方面的大學生創業就業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據統計,2019年國慶黃金周,愛國旋律引領七天旅游市場,紅色旅游成為國慶假日旅游市場主旋律。中共一大會址、南湖紅船、楊家嶺、西柏坡、古田會議舊址等紅色旅游景區迎來客流高峰。可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門旅游已經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在此大環境下,紅色旅游必將成為一個更具超期蓬勃的產業。
二、創業就業在紅色旅游文化中的能動表現
國家頒布了鄉村振興計劃,這必將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難得的機會。鄉村游成為新的旅游熱點,但是,紅色旅游地大部分處于山區,交通不便。今天,41年的努力奮斗,我國經濟實力已經今非昔比。基礎設施建設飛速發展,高速公路、高鐵都是居世界第一位的。鄉村建設取更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鄉村村村通公路已經完成。由此,鄉村紅色旅游具備了基礎條件。城市快速發展,在假期,出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風光已經成為常態。這些條件的變化為鄉村紅色文化的弘揚和發展提供了契機。這些革命老區要抓住時代發生的變化,再結合國家實施的鄉村振興綱要,結合自己的優勢,通過紅色文化旅游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些鄉村旅游文化建設需要大批的優秀畢業生。高校畢業生要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扎根基層,在新一輪經濟建設的大潮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總之,就業創業已經成為一個重大的社會關注的問題,各級政府、學校以及畢業生本人要轉變觀念,開拓進取,集合時代的要求,把握時代的環境,讓自己早就業,創好業,為實現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王娜.以大學生創新創業為導向的校園文化建設[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05).
[2]李瑞軍.眾創空間視域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5(07).
[3]李炳.論從學生黨建工作角度談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J].高等農業教育,2011(32).
[4]高偉峰.論大學生思想教育與創業教育的關系[J].學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