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祥
摘要:文化是一個民族精神風貌的展現,文化的進步標志著社會的發展,體現著一個國家精神文明的程度。當今悄然興起的群眾文化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的展開。群眾文化對公民的個人素質有著積極的教化作用,通過群眾文化的開展,使公民的精神文明程度都得到了提升,有利于和諧社會的創建。
關鍵詞:構建;和諧社會;群眾文化;開展方式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在發展我國有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形勢下,汲取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改變文化單一性的缺憾,提倡多元文化,在普通民眾中開展各種文化活動,讓群眾文化逐步滲透于社會的各個角落,可有效提升國民的個人素質,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當前在我國群眾文化發展方興未艾,各式各樣的群眾文化填補了人們的休閑時間,群眾文化的發展使得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根本的轉變,利用休閑時間參加群眾文化活動,不但使得人們的思想意識得到了提高,同時人們的對美的體驗、對美的欣賞能力也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有利于拉近人和人之間的距離,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群眾文化的發展對于一個城市來說是顯示城市文明的一種方式,對于參與群眾文化的個人來說,即展示了個人的才能,提升了個人的品位,還可以促進個人追求的健康發展,而對于普通的公民來說,優秀的群眾文化滿足了他們的精神需要。當前隨著物質生活的富足,人們的生活不再滿足于對飲食的需求,而是向著更高一級的精神層面去發展。但是我國的實際情況還遠遠不能滿足于各個層次的公民對精神生活的不同需求,而群眾文化的大眾性和普遍性為我們解決了這一問題。在當今全國各民族都在追求和諧社會的大環境下,利用群眾文化可以有力推動和諧社會的發展。正是因為群眾文化在和諧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我們就要積極探索和諧的群眾文化發展的途徑,構建以群眾文化為基礎的文化氛圍,以群眾文化作為推動城市文明發展的有力手段,豐富城鎮居民的業余生活,提升城鎮居民精神生活的境界,構建和諧的文明社會。
一、群眾文化要以和諧作為主旋律
群眾文化作為主流文化的補充,其面對的是普通的公民。作為普通大眾他們也許沒有很高的表演藝術和高雅的欣賞水平,但是大多數人都有一顆向善的心,所以說群眾文化要符合面向普通大眾這一特性,要能適合民眾表演能力和欣賞能力,并且群眾文化的內容要對公民有著教化作用。當前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思想意識也在發生著重要的變化,許多人們在生活中追求物質的享受,變得自私自利,利益至上。現如今新聞報道上因為“讓座”產生的社會問題比比皆是,并且名目繁多,讓人不可思議。之所以出現這種問題,就是人們的實行意識和精神文明程度沒有和物質的發展相一致。許多人為了個人利益不擇手段,已成為當今社會中的主要問題,嚴重影響了社會的和諧發展,這與當今建設和諧社會主義的發展目標是相背離的,要解決這一問題,只憑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這需要所有人的個人素質都要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群眾文化作為一種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其活動形式和活動內容都會對人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在組織群眾文化活動的時候,我們不妨將和諧作為群眾文化活動的主要內容,通過有效的和諧的群眾文化,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提升素質,為形成和諧社會奠定基礎。在群眾文化的發展過程中要用開放性的思想去接納群眾文化,要創新群眾文化,借鑒各種文化的方式,從多元文化中汲取營養充實到群眾這一大眾性文化之中,使多種文化在群眾文化這一沃土上繁衍生長、協調發展,與多種文化和諧發展,相互促進,實現群眾文化以和諧為主旋律的宗旨。
二、發揮人民群眾的作用
群眾文化活動參與的主體是人民群眾,人民群眾還是構成社會的要素。在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人與人之間是否能夠和諧相處,人與自然之間是否能和諧相處都是和諧社會的具體表現。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構建和諧社會人是主要的因素。而提升個人的人文素養則是當務之急。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國際間的交往逐漸增多,每一個人都代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形象,但是由于精神文明的缺失,許多國人的文明素養堪憂。雖然近幾年情況略有改善,但是實際情況仍然不容樂觀。比如為了自己逼停高鐵,為了自己方便霸占電梯等等不文明行為在我國時有發生。網絡上曾報道,在泰國水果攤上公然擺放著“山竹不買與華人”的牌子,原因就是我國公民在人家的水果攤上將人家的山竹依次捏完后竟揚長而去,導致人家的山竹無法出售。這個消息是否有夸大其詞的成分無從考究,但是國人出國后不注意自己的形象,有辱國家形象的事情屢屢被國外傳媒報道,這從某些方面說明了國人的素質需要加強。中華民族泱泱大國國人素質參差不齊在所難免,但是我們不能面對問題自己原諒自己,而是要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如今在全國各地悄然興起的群眾文化可以成為我們提升國民素質的一個良好的渠道。要積極推行群眾文化,讓人民群眾都參與到群眾文化之中來,通過群眾文化陶冶性情,提高覺悟,發揮群眾文化的感化作用,使國人的整體素質通過群眾文化都得到普遍提高。
三、加強各種文化的有機融合,打造多彩的群眾文化
群眾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一種表現,其活動形式、活動內容都和精神文明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打造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有利于提升精神文明的層次,因此在創建群眾文化活動時要將多種文化融合在一起,不但要創造性的使用中國的傳統文化,還要有目的的借鑒別國的文化精髓,彌補我國在開展群眾文化時的缺憾,打造富有中國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使群眾文化在建設和諧社會主義國家的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和諧是民族發展的保證,和諧是社會前進的基石,我們國家屬于發展中國家,無論是經濟還是科技還落后于許多國家,我們要發展壯大自己,就要營造一個和諧的社會,使我們的國家能夠快速前進。因此我們要利用多彩的群眾文化,構建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使得我國公民在群眾文化活動中形成合力,共同促進社會的進步。
四、結束語
和諧社會是我國發展的保證,構建和諧社會主義國家是實現我國經濟目標的基礎。針對我國人員眾多的實際問題,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群眾文化這一人人都可以參與的文化活動形式對我國公民進行人文教化,使我國公民通過群眾文化可以提升個人素養,形成一個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發展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賀小月, 高榮華.中國群眾文化事業和諧建設的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