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革,以及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人們對資金的需求越來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借貸企業和機構的發展,而為了開發相應的市場,以網絡借貸為代表等互聯網金融主體逐漸滲透到農村金融市場中,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原有的傳統的市場競爭格局。而通過相關研究表明,互聯網金融在農村中的發展,對于農村金融機構的績效存在一定的影響作用,因此有必要根據各地農村金融機構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發展策略以對抗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保證并發展自身在農村的市場。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發展;農村金融機構;績效
農村金融供給達不到正常的需求嚴重影響著我國“三農”的發展,而為了改善此類情況并促進我國“三農”的良好發展,國家對于農村金融市場有很大的關注,并采取相應的制度和政策以持續有效的推動農村金融市場有效的改革。而通過對多個農村金融和互聯網金融的文獻研究發現,在目前的金融市場研究中,更多的金融市場學者主要研究的是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農村金融機構績效的影響,很少有學者研究農村金融機構的財務績效和相應的社會績效。因此本文在研究互聯網金融發展或者是在競爭市場中對農村金融機構績效的影響,同時對金融機構財務績效和社會績效的影響,并為我國農村金融在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背景下良好的發展提供相應的參考建議。
一、互聯網金融對農村金融機構財務績效的影響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影響主要是信息的處理方式和對客戶的篩選以及風險控制的機制包括對各類信息的選擇等方面。而在互聯網金融的影響下,人們更愿意接受這種與傳統金融體系不同的但具有人性化和個性化的互聯網金融中,加上互聯網金融本身的主體更加豐富多元化,因此在農村中更多的客戶選擇的是新興的互聯網金融企業,甚至有的之前選擇的是傳統的金融企業機構的客戶仍轉為選擇互聯網金融機構,因此對農村金融機構的影響非常大,從而影響了其自身的利潤和相應的財務績效。一方面,由于傳統的農村機構對農村客戶來說,相應的成本比較高,存在較大的風險,在一定程度上一些小型企業和農民對其不是很信任,甚至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而互聯網發展下的網絡借貸相對來說程序比較簡單,門檻較低,對于客戶的要求不是很高,并且能夠通過自身的技術為小型企業和農村客戶提供相應的服務,有效滿足客戶的需求,進而吸引了農村中較為優質的客戶和有能力辦理金融服務的客戶,因此影響了農村金融機構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使得其自身的利潤下降,并且導致自身的財務績效明顯下降。從客戶的角度來說,客戶通過互聯網金融更加積極主動的愿意去投資,并且對于傳統的銀行依賴性持續降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銀行的部分業務,進而使得金融機構的財務績效明顯下降。
市場競爭對于金融機構績效的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市場競爭壓力越大,金融機構在市場上的定價能力便越弱,同時定價越低,自身所獲得的績效是非常少的。實際中,金融機構在市場上具有壟斷的效果,因而在金融市場中可以獲得相應的壟斷利潤。另外,金融機構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還會影響到客戶的選擇,進而影響金融機構的績效。除此外,互聯網金融機構通過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在目前農村金融市場上獲得了重要的地位,并對農村金融機構有一定的沖擊,導致其財務績效明顯下降。
除了外來金融機構對農村金融機構財務績效的影響外,其自身的發展和管理等內在因素也是影響財務績效的關鍵。當農村金融機構自身的管理效率越高,規模越大,自身的經營能力越強,越能有效提高金融機構自身的收益,取得客戶的信任,同時能夠更有效的對抗外來因素等對自身財務績效的沖擊,并且能夠提高自身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和競爭地位。同時當互聯網金融機構和農村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水平不斷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便更能促進農村金融機構通過加強內部管理,提高自身的效率,同時提高客戶的信任獲得穩定的財務績效提高自身的競爭實力,保證自身在金融市場上的地位。
影響農村金融機構的財務績效,主要取決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和市場競爭水平兩方面的內容,農村金融機構的降低主要是因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而當市場競爭水平明顯下降便能夠有效強化互聯網金融發展水平對金融機構財務績效的影響。
二、互聯網金融對農村金融機構社會績效的影響
在農村金融市場中,互聯網金融機構和農村傳統的金融機構的客戶沒有多大的差異,屬于同一類客戶群體。因此由于互聯網金融機構自身具有獨特的優勢,加上自身給客戶提供良好的服務能夠有效吸引更多的農村客戶群體,同時使農村金融機構中的“三農”客戶更加信賴并且依賴互聯網金融機構,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農村金融機構的競爭壓力,使得其自身的客戶數量明顯降低,從而影響了農村金融機構社會績效的惡化,進而農村大部分金融機構為了有效保證自身的績效,便形成向有較高能力的客戶提供服務,因此影響了其自身的客戶數量和客戶群體。
從另一角度來說,市場競爭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農村金融機構的整體發展,當競爭水平越高,農村金融機構便能更加重視自身在金融市場上的地位,提高自身的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努力為客戶提供良好優質的服務。通過相關研究分析所得,農信社、小貸公司等在我國農村金融市場上具有一定的市場地位,起著主導作用。當農村客戶群體在金融市場上擁有較小的選擇權,金融機構便會增加對小型企業的服務,而當非農貸款的利潤越高,農村金融機構為了保證自身的利益便會選擇服務于較大型企業,另外,在此情況下,農村金融機構還會選擇提高自身的貸款門檻和條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型企業的信貸,相應地降低了社會績效。因此當互聯網金融在農村金融市場上的侵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農村金融機構的社會績效。
由于互聯網金融機構對農村金融機構在競爭市場上有了一定的沖擊,對其產生了相應的競爭壓力,因而農村金融機構為了自身的財務績效,便向更高層次的客戶群提供服務,影響自身的社會績效,再加上,當互聯網金融機構的發展和較高的競爭水平共同影響下降低了農村金融機構的財務績效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影響農村金融機構對“三農”的服務效果,使得農村金融機構“三農”客戶急劇流失,進而降低了社會績效。
三、在金融市場上提高農村金融機構的財務績效和社會績效的策略
(一)加強自身管理和服務,提高在金融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互聯網金融機構在農村金融市場上能夠占領相應的市場,并對農村金融機構產生強烈的沖擊,加大了競爭壓力,主要是因為互聯網金融機構自身對信貸的便捷性和信貸要求較低,并且相應的風險較小,能夠為農村客戶群體提供相應的服務,因此能夠有效吸引相應的客戶。而農村金融機構在外來金融機構在是市場上的入侵影響到自身的績效時,應辯證的分析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給自身帶來的積極或者不利的影響,能夠對自身和互聯網金融有準確的認識,強化自身的管理,讓農村客戶群體產生信任感,降低信貸的風險,同時能夠給農村客戶提供滿足其需求的個性化、人性化的服務,讓農村客戶群體對自身產生相應的依賴性,另外加強對中小企業信貸的管理,保證信貸的有效性,有效增加自身客戶群體的基數,才能獲得相應的財務績效,并能夠有效的對抗外來金融機構的影響,提高自身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進而獲得相應的社會績效。
(二)建立全新的機制模式,做到有效服務“三農”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打破了傳統以農村金融機構為主的農村金融市場,同時將農村金融機構的客戶群進一步分割,影響了農村金融機構對自身客戶群體的定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財務績效和相應的社會績效,對農村金融機構在市場上的發展極為不利。因此為了有效改善農村金融機構面臨的問題,就必須建立相應的機制模式,堅持“三農”客戶群體,同時對其提供良好的服務,并建立出全新的以“三農”客戶群需求為中心的服務模式,建立有效的網點服務模式,能夠更高效更便捷的為客戶服務。另一方面,建立全新的機制模式還應保證自身的產品符合客戶的需求,具有創新性,能夠在市場上占領相應的地位,因此農村金融機構在保證自身服務等同時還應注重金融產品的開發和推廣,使研發的新產品能夠有效的吸引客戶群,同時保證在市場上能夠與互聯網金融產品有效的競爭。
四、總結
就目前發展現狀來看,農村對于金融產品的需求亦在不斷擴大,成為了比較廣闊的潛在的市場。加上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農村市場的入侵,改變了傳統的金融市場格局,影響了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通過研究可以看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和競爭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金融機構的社會績效和財務績效,使得農村金融機構在農村金融市場上的地位逐漸降低,并增加了競爭壓力。而農村金融機構為了有效保證自身的績效就需要對當前市場競爭情況有充分的認識,了解自身的發展情況和發展前景,立足于客戶的需求進行管理和轉變相應的模式,保證自身在農村金融市場上的地位,更好地為客戶提供精準的服務,提高自身的財務績效和社會績效。
參考文獻:
[1]侯國棟.農村金融二元體制慣性及其資本抑制機理研究[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7(01).
[2]吳雨,宋全云,尹志超.農戶正規信貸獲得和信貸渠道偏好分析——基于金融知識水平和受教育水平視角的解釋[J].中國農村經濟,2016(05).
[3]米運生,鄭秀娟,曾澤瑩,柳松.農地確權、信任轉換與農村金融的新古典發展[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5(07).
作者簡介:
陳靜(1977.11-),女,湖北武漢人,大學本科,中級會計師,財務部副部長,研究方向:財務與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