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在科藝課程中落實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實踐,主要做法有:營造濃郁的科藝課程氛圍、培育肥沃的科藝課程土壤、搭建多彩的科藝課程舞臺、肯定豐碩的科藝課程成果等。
【關鍵詞】核心素養 科藝課程 實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0A-0144-02
學校教育的長遠發展,須始終圍繞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正如清華附小的哲學信念:讓兒童站在學校的正中央。現代教育理念中,學生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中心。只有確定了學校教育教學的中心點與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核心點,才能更有效地落實“全面發展的人”的培養目標。
從事德育工作以來,筆者在德育課程改革實踐中不斷思考和探索:如何讓學生在學科教學之外,更好地在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大方面,發展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課程與活動是落實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當前,我校從德育方向出發,努力探索一套適合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科技創新和藝術創造課程體系。
一、營造濃郁的科藝課程氛圍
自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目標提出以來,我校積極探索如何在孩子的日常學習生活中滲透核心素養發展理念。經過各學科組教師的集體研究,大家一致認為科技創新和藝術創造的融合是一種能引爆創造力的課程學習模式,孩子可以圍繞自身感興趣的項目,跳出課堂教學思維的禁錮,充分鍛煉綜合能力,盡情釋放創作潛能,以孕育出能夠直面未來世界的核心素養。于是,按照預設的培養目標,我校從營造科藝課程氛圍入手,并制訂了詳細的計劃。
首先,利用學校教學樓的LED大屏幕,定期播放一些精心挑選的視頻素材,例如一些與科學相關的動漫小視頻或富有人文氣息的藝術作品。每天放學后,大屏幕前總會有序圍坐著一大堆孩子,他們被大屏幕播放的《中國科學探秘》等精彩內容給吸引住了。這樣做為科藝課程的高效開展做好了氛圍的鋪墊。
其次,學校可以以各種科技節或者文化節等活動為載體,學生通過參加活動提高自身對科藝課程的認知和了解。例如我校科學藝術組教師結合城區每年都舉辦的中小學校科技節、書畫節、藝術節等活動,將其“校本”化后變為具有學校特色的科藝課程。通常舉辦科藝活動,都會制作一些宣傳海報,提出一些口號,例如“科技筑夢,創造未來”“只要你敢秀,達人就是你”等,或者打造紅領巾廣播站、微信公眾號、寒暑假德育科學實踐班等宣傳平臺,將活動進行大范圍推廣,使得校園內外始終彌漫著濃郁的活動氛圍,給學生營造出一種人人都能參加、人人都是科學家、人人都是藝術家的期待。
二、培育肥沃的科藝課程土壤
在濃郁的氛圍中,孩子科技創新和藝術創造的夢想種子逐漸形成,在此基礎上,教師還需要提供給孩子使這些夢想種子發芽、成長的肥沃土壤。根據教育心理學家對兒童的研究,我們發現處于小學階段的孩子對科技創新和藝術創造有著濃厚的探索興趣。但是,以孩子目前所儲備的知識、技能,很多科藝任務他們難以獨自完成;而藝術創造需要團隊聚集智慧,科技創新需要思想之間的交流和碰撞,綜合二者的特性,教師應引導孩子學會交流和合作,創造出適合孩子發展的機會。
圍繞發展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我校德育和教學部門成立了專門的校本課程研發小組。經過周密調研、整合資源,校本課程小組共研究開設了37門科技與藝術領域的校本課程,如“妙手趣趣屋”“出谷黃鶯”“動漫小天地”“科學實驗”“這就是街舞”“中國水墨畫”“啦啦操”“玩轉機器人”等。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設置的這些科藝課程內容,兼具了綜合性、實踐性、科學性、自主性、選擇性、開放性等特征,能充分培養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幫助孩子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孩子可以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每學期自主選擇一門課程學習。教學這些課程時,教師需樹立現代化教育理念,豐富教學方法,一切以學生興趣和發展為出發點,努力培育一塊適合科藝課程的肥沃土壤,讓學生的科學、藝術夢想種子能茁壯成長。例如在“科學實驗”校本課程課堂上,教師不再以常規的語數英學科教學模式為標準,而是結合課程特點和上課孩子的興趣個性等,創新課程學習方式,設計科學合理的探究活動,點燃孩子的探究熱情。在科學任務的導向下,孩子經歷完整的探究過程,體驗具體的探究方法,理解證據的重要性,逐漸形成批判的思維以及科學創新的品質。
除了在校本課程上下功夫,不同類型校本課程實踐活動的開展也是培育肥沃科藝課程土壤的重要方式。在這一方面,我校積極引進一些校外公益課堂,邀請廣西科技館、金花茶公園、南寧氣象局、陶藝研究所等專業、行業的人員進校園開展科普、藝術大講堂。
例如,邀請污水處理廠科技人員到我校講解環保知識,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孩子經歷了一次“探秘污水處理原理”的科學研究實踐,揭開了“污水變凈水”的謎底,引發孩子關于節約用水、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深思。
總的來說,為孩子培育科技、藝術發展的土壤,給孩子更多更全面的科藝實踐指導,引導和激勵孩子多觀察、勤思考、勤動筆、善比較、善總結,學習用科學的方法實施試驗,學會記錄、統計和應用數據,最后形成研究成果。在這類實踐活動中,孩子能夠產生自主學習、團隊合作的意識,思想得到了交流,觀點產生了碰撞,科技創新和藝術創造的火花得到了迸發。
三、搭建多彩的科藝課程舞臺
為落實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目標,學校應給孩子創造更好的展示自我的機會,其中搭建豐富多彩的科藝課程舞臺很重要,這是發展學生除基礎學科以外素養的機會。近年來,我校非常注重結合科藝課程搭建一些展示舞臺,鼓勵孩子人人參與其中。例如今年5月舉辦音樂節暨校園吉尼斯活動,活動中有豐富多彩的節目形式供學生選擇,小小歌唱家、器樂小高手、服裝設計師、魔方高手們經過刻苦訓練、班級初選等環節后輪番登臺,在全體師生面前展示最好的自己。站在舞臺中央,學生的心理抗壓、表演技能、口才表達等能力可以得到不斷錘煉,這有利于他們自身素養全面形成。9、10月是為期兩個月的科藝課程大展演,展演中開設了眾多孩子喜聞樂見的科藝項目,如“童眼看科技·奇思妙想創意”“科技小發明小制作”“樂高拼裝”“手繪、電腦科幻畫”“科學DV”“科普劇拍攝”等,好玩有趣的活動內容極大地激發孩子科技創新、藝術創造、動手實踐的熱情。
教育家奧托曾說過:“我們所有人都具有驚人的創造力,只不過它埋藏在人的較為深層的自我里,只有付出辛勞且常常去發掘,才能得到它。”學校科藝課程以孩子的興趣愛好為驅動,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問題為任務,促進孩子利用所學的科學知識和實踐創新精神做成實物小發明、小制作,這一方面能讓孩子感受到解決問題的成就感,一方面能有效提高孩子的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訓練孩子的創新思維,使其嘗試構思創造更美好便捷的生活方式。科藝課程舞臺的多樣化,讓每個孩子都能參與,都能一展才華,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使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的健康生活、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實踐創新四項素質也能以獨特的方式彰顯。
四、肯定豐碩的科藝課程成果
學校開展科藝課程的目標在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以學生自身收獲和自我成長為核心的素養的落實。但一開始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對科藝課程感興趣,也不是所有的家長都認可孩子將時間花費在非文化考核的科目上。
小靜(化名),一名四年級的女孩,曾經是一名文靜內向的小女生。在家長和教師的鼓勵下,二年級的時候她參加了學校的科藝課程,慢慢喜歡上動感十足的啦啦操。在教師專業的指導和自身的努力下,現在她已成為校啦啦操隊的主力隊員,是新隊員的小師父了。小靜曾經參加啦啦操團隊比賽獲得市級一等獎,如今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活力十足的小女生。她的改變讓家人很驚喜,因此家長非常感謝教師和同學對小靜的鼓勵和幫助。參與科藝課程后,小靜學會了自我學習,學會了責任擔當,懂得了科學藝術對學習生活的意義,也讓自己的成長經歷正面影響了他人。小啟(化名),一名六年級的小男生,他對科藝有著濃厚的興趣,喜歡電腦課,也喜歡美術課,年年都參加學校科藝課程的科幻畫和小發明制作活動。他的科技小發明作品中,有垃圾分類的機器人,有航天模型,還有微型水中探測器,等等,這些小發明屢獲市級、城區級獎項。基于對科技發明的興趣,小啟在平常的生活中經常關注一些科學現象或者一些小難題,通過細微的觀察與認真的探秘,他多次在實踐中運用科技的力量成功解決一些問題,科學素養因此獲得了大大的提高。
小靜和小啟是眾多參與科藝課程、享受過程,并且能體驗成功的孩子之一。通過對比,我們發現積極參與科藝課程的孩子其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比普通孩子都要強一些,并且這些能力會衍射到他們其他課程的學習當中,進而促使他們各學科、各方面的素養均能提升,這也是科藝課程帶給孩子的重要價值之一。
學校開展科藝課程,還設置了相應的獎勵以及鼓勵機制,比如最佳創意獎、最佳發明獎、最佳幻想獎、最佳動手能力獎、最佳未來之星獎等,孩子在參與課程過程中收獲屬于自己獎項,這是孩子積極參與課程與實踐的一種成果,是對孩子的一種肯定與激勵,而這樣的成果與肯定能更進一步激發孩子科學探索、實踐創新的愿望。
新時代的教育,也是教育的新時代。為了國家的長遠發展,學校需要從小培養孩子成為具備“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核心素養的未來公民。科學和藝術是一條新型的人才培養之路,要把科藝課程體系的構建更加接近兒童本真,更加適應教育時代潮流,更好落實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需要每一位教師不斷思考、不斷探索、不斷完善。
作者簡介:馬達(1985— ),廣西玉林人,理學學士,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德育課程教育。
(責編 黃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