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
【摘 要】社會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鐵路系統的不斷優化,特別是在高鐵動車組的有力推動下,鐵路的運輸能力被極大的增強。這篇文章詳細分析了經濟性維修策略的具體優化方式。
【關鍵詞】高鐵動車組、經濟性維修、成本控制
我國的高鐵動車組的進步為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新動力,同時也大大縮短了人民群眾出行所需要的時間,安全又快捷的高鐵動車組如今已經成為人們在進行長途旅行時的一個重要方式,然而在看到輝煌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注意高鐵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說維修成本的快速上漲就已經成為制約高鐵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必須要給予高度重視。
一、維修成本的日益上漲
(一)受電弓故障
受電弓故障是高鐵動車組中十分常見的一種故障類型,一方面是因為檢修工作上的疏忽所導致的,由于檢修的時候對于受流體的升降特性沒有按照標準進行嚴格的價差與檢測,因此受流體的壓力對于接觸網有著很大的影響,最終由于接觸網的壓力超過或低于標準太多而導致受流體產生故障。另一方面就是受電弓自身結構的局限性,受電弓結構存在很多可活動的關節,為了滿足性能在設計的時候要在強度與靈活性上尋求一種平衡,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受電弓的碳滑板條容易受到磨損,在上表面出現凹槽,如果不進行及時的處理就會產生破損,造成故障。而受電弓部件屬于精密類裝置,不僅成本高,而且更換的難度大,頻發的維修受電弓部件勢必會影響成本。
(二)新車輛的大量投入
隨著我國“八縱八橫”鐵路網的不斷完善,新線路的開通勢必要投入大量的新車輛以滿足運營的需求,而大量新增的車輛提高了日常維修的任務量。短期內,每日檢修車輛的增加,人均工作量占比不斷增大,需補充大量一線維修人員來保證檢修的質量及效率,從此方面來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維修成本。
二、維修策略優化方向
(一)維修作業成本管理
想要全面優化高鐵動車組的維修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對于維修作業成本進行有效的控制。從本質上來說作業成本管理是一種新的管理模式,其主要的目的是通過提高客戶的價值為公司獲得更多的利潤,這種管理模式具有集中化的特點,借助于對作業成本、計量的確認來得到產品的實際成本數額,在計算產品成本的時候將分析與計算工作在企業內部進行縱向深入,一直到達一線作業層,對公司發生的全部作業活動都進行管理以及計算,最終形成一條涵蓋作業分析、動因分析等模塊的成本鏈,公司的管理者在制定各種決策的時候就可以使用這條成本鏈來把控公司的發展計劃以及整改方向[1]。將公司中眾多的工作進行有效劃分,明確哪些作業是必要的,哪些作業是無用的或者是需要進行精簡的,借助于這種方式來實現對于成本的控制,最終達到提高公司運行效率的目的。
在實際的維修過程中,想要控制維修成本,主要需要考慮三個問題。首先要認清國內高鐵網絡的特點,我國的高速鐵路線路具有里程數長的特點,在經過反復的試驗以及對數據進行分析之后可以適當延長一、二級修的里程以及周期,以此來降低維修的頻率,此方法周期較長,需經過長期運行驗證,以證明不同部件運行的可靠性,短期內對于成本的降低無明顯效果,但長期來看,若通過驗證,可大量節省檢修成本。其次,對于維修工作的內容要進行優化以及整合,對于高鐵動車組的各個部位要進行區別對待,對于可靠性比較高的部位要適當減低維修頻率,減少無效作業[2],對于技術含量要求較低的部分,可以整體打包給外包公司,比如清網、拆裝裙底板等作業,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效率,減少維修成本。最后,對于高鐵動車組健康管理進行深入研究,通過運用大數據技術對于經常發生故障的部位要進行提前更換零件的工作,降低運行時發生事故的概率,此方法需要建立在大量數據的分析、建模上,前期投入成本高,且可靠性較低,需經過數據分析對比實際運行情況,不斷校正模型,短期內無法降低成本,但數字化分析是智能檢修的趨勢,長期看可大大減少人力維修成本。
(二)全周期管理
全周期管理是“動車組全壽命周期成本管理”的簡稱,其主要的內容包括成本計劃、設計、營銷以及物流這些環節所產生的成本,以及高鐵動車組生產方和相關單位的成本。除此之外還包括鐵路公司在購入動車組之后所產生的一系列運行、維護、廢棄以及置換成本。通過對這三種成本的有效管理來實現經濟化維修策略。
首先來說制造環節的成本管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高鐵動車組維修成本主要集中在運營維護環節,而動車組的開發以及制造環節對于運行維護工作產生著巨大的影響。所以,鐵路公司的采購部門要借助動車招標條件以及駐場監造等環節,將管理工作深入到動車組的制造一線,通過這種一線管理來獲得準確的全周期成本控制預期。其次,要持續加大對于運營維護環節的成本管理與控制。借助于信息技術以及大數據技術的普及,搭建高鐵動車組運營維護大數據平臺,通過這一平臺對于動車組全壽命周期數據進行收集以及整理,并且對動車組的里程、維護以及故障處理等信息進行分析,同時結合動車組健康管理制度,對于維護成本進行高效管理,在保證維修質量的前提下,減少維修費用的支出。最后,要總結列車運行的過程中,不同時期中故障發生的變化規律,運用故障預測技術根據高鐵動車組不同的服役年限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維修策略,高效利用運維資源。
(三)動車健康檢查
想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經濟維修計劃,那么既要準確把握車組發生故障的時間,又要考慮列車的健康評估和使用壽命,可見列車健康管理的重要性。而想要做好健康管理工作,就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第一,要以列車健康管理為基礎,進行動車組健康狀態的預防性維修工作。借助于先進的傳感器以及高速網絡,可以實時獲得高鐵動車組運行時的各種數據,然后依靠數據融合、模糊邏輯等技術分析動車組各個系統的運行環境以及狀態,并且對其進行實時的監測以及故障預測工作,通過不斷收集列車的運行狀態信息來完善經濟維修策略。如果在分析數據的時候發現動車組上的某些復雜設備即將發生故障,那么就要立刻對該裝置進行維修,這種預先性的維修的成本大大低于傳統的維修工作[3]。第二,要不斷完善高鐵動車組維修相關的制度與政策。如今CRH2型動車組的三級修、四級修以及五級修里程數都得到了一定的延長,這種延長在確保列車安全運行的前提下降低了維修的頻率,這樣一來即可以降低維修工作的成本,又能減少維修所需要的時間,客觀上提升了列車運行的效率。因此要根據實際的情況對于維修制度進行不斷的優化,盡可能減少無效維修的次數,以此來做到對成本進行有效管控。第三,在動車組的一些關鍵設備上安裝在線監測設備,通過無線傳輸技術將這些設備的運行狀態實時發送到控制中心的大數據平臺,并且通過計算機軟件對這些數據進行快速的分析以及整理,以此來對這些關鍵設備的發生故障的原因以及退化的狀態進行分析,最終得到動車組關鍵設備故障預測高斯模型,以該模型作為數據基礎來制定相關的經濟維修策略。
三、結束語
高鐵動車組經濟化維修策略的應用是實現高速鐵路長久、穩定發展的重要助力。因此鐵路部門必須要對其給予高度重視,通過管控作業成本、實現全周期管理以及普及列車健康檢查等方式對于經濟性維修策略進行不斷的優化,為鐵路事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李正元. 高鐵動車組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關鍵技術的研究[J].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 2018(3X):146-146.
[2]田琨, 李慷, 劉暉. 鐵路動車組檢修制度研究[J]. 科技尚品, 2017(7):248-248.
[3]陳小芳. 京滬高鐵項目全生命周期風險管理[J]. 山西建筑, 2013, 39(12):243-245.
[4]姜飛鵬. 構建中國高鐵動車組檢修體系的思考[J]. 交通科技, 2014(3):16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