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娟
摘? 要:在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通過對學生構建教學情境,對于語文課堂教學來說,有著特別大的作用,尤其是對閱讀教學來說更是如此。通過情境的構建,不僅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在歡快的學習氛圍中,形成對于課程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因此,該文將立足于高職語文課程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對構建情境提升高職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展開探究。
關鍵詞:情境教學? 高職教育? 語文教學? 閱讀教學? 理解能力
中圖分類號:H19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10(a)-0084-02
在高職學校教學中,學生同樣需要進行語文課程知識的學習與理解。對于語文課程來說,眾所周知,閱讀教學是其中十分重要的教學內容,也是亙古不變的教學主題。對于高職語文課程教學來說,也是如此。因此,高職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程教學的時候,也需要注重對學生展開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因此,該文將結合高職語文課程教學中的相關教學內容,對構建情境提升高職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展開探究。
1? 高職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在高職語文課程教學中,存在著好的教學現狀,影響著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若是教師要想在課程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需要從現狀入手,找到其中的問題所在,形成更好的課程教學。下面,筆者將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來談,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從教師教學角度上看,可以分為以下兩點。
①教師不太重視語文教學。
首先,在高職學校教學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接受語文等文化課程的學習,而且學生還需要花費大量的實踐進行相關的專業課程學習。同時對于高職學生來說,無論是學校方面,還是家長方面,都一直在強調學生專業課程學習的重要性。所以在實際的課程安排中,學校在對專業課程的時間會安排的更為豐富一些。但是在這樣一個環境的影響下,語文教師的教學態度也會開始有所改變。因此,很多教師在進行語文課程授課的時候,便會不太重視語文課程教學,自然也不會認真進行授課的教學設計,從而學生也就無法在課堂上形成閱讀理解能力。
②教學形式過于簡單。
其次,在高職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形式過于簡單。對于大部分語文教師來說,因為教師覺得語文課程不受到學校的重視,對于學生來說,這也不是主要需要掌握的內容,所以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設計的時候,也不會展開精心的設計。而是采用最傳統的教學方式,如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直接讓學生閱讀課文內容,然后第每一個自然段進行大意的講解,然后在讓學生練習。雖然說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也能夠讓學生理解到課文內容大意,但是卻極度影響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無法得到學習能力上的提高。
(2)從學生學習角度上看,同樣也可以分為兩點。
①學生學習注意力不夠。
首先,在語文課堂上,學生自身的注意力不夠集中。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原因,在筆者看來,有兩點原因:一是學生自身對于文化課程的不重視。二是教師的課堂教學不吸引學生。但無論是哪種原因,只要學生不投入到課程學習之中,學生在課堂上所能夠收獲到的知識便越來越少,從而學習能力,包括閱讀理解能力也無法有效形成。
②學生知識結構形成慢。
在語文課程學習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知識結構形成比較慢。雖然說在高職學生中,學生的專業十分重要。但是語文課程既然能夠存在,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應該要形成一定的知識結構體系,從而才能夠實現學生自身的成長與發展。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所能夠看到的現狀卻并不是如此。很多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對于知識點一知半解,而在知識結構上,更是千瘡百孔。在這樣一個情況下,學生根本無法實現閱讀理解能力的有效提升。
2? 構建情境提升閱讀理解能力的方式
正是因為在高職語文課程教學中,存在著上所提到的教學現狀。從現狀來看,實際情況也并不良好。所以教師為了達到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在對學生進行課程教學的時候,可以從構建情境這一教學方式入手,通過為學生構建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展開相應的學習,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對于閱讀教學來說,也是如此。通過構建情境的方式,來實現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因此,筆者將對如何構建課堂情境,淺談一下自己的看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2.1 利用多媒體,構建情境
在高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利用多媒體,來給學生構建課堂教學情境,以此來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發展。在現在的學校課程教學中,無論是哪種類型的學校課程教學中,其中為課堂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希望教師能夠通過運用多媒體教學資源,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對于語文閱讀內容本身來說,其中的具體內容,都是可以通過多媒體所構建出發,通過多媒體的構建,能夠將相關的知識內容以更加具體形象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實現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有效提升與發展。
例如,教師在教授《雷雨》的時候,這篇課文是我國十分出名的戲劇選段。通過課文的學習,讓學生能夠形成一定的戲劇審美情趣,并感受生命的熱烈。針對這一課文內容,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的時候,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明確其中的人物關系與形象,教師可以通過結合多媒體教學設備,給學生播放雷雨的戲劇視頻。通過視頻的播放,以具體的形式,讓學生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促進學生對于課文知識內容的理解。
2.2 結合生活知識,構建情境
高職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課程教學的時候,可以通過結合生活知識,來給學生構建學習情境。對于學生來說,與生活相關的知識總是最容易感受和理解的。同時對于語文學科本身來說,它與生活中的內容息息相關,很多知識點都來源于日常的生活之中。教師通過結合生活中的內容,可以讓學生形成理解上的轉化,以此來實現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師在教授《哦,香雪》的時候,這篇課文是一篇小說,主要是給學生介紹了主人公香雪,通過課文的學習,讓學生能夠學習主人公身上的淳樸、自尊、執著、堅毅的美好品質。針對這一篇課文教師,教師可以通過結合生活中的事例,讓學生進行課文知識內容的感受。具體來說,教師在讓學生品讀文中“姑娘們為迎接火車,開始梳妝打扮,注重服飾容貌……”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聯想自己平時的生活舉動,如果是遇到了自己生日,或者是比較重大的節日,自己都會進行盛裝打扮,從而來展現表達這一日子的不同。而課文中火車的到來,也是起到同樣的作用,通過相應的動作來表達火車對于這一村落的不同意義。通過這樣的聯系,讓學生能夠形成對于課程內容的掌握,以此實現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
2.3 通過問題提問,構建情境
在高職語文閱讀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問題提問的方式,來實現課堂教學情境的構建。對于高職階段的學生來說,雖然說學生還沒有完全成年,但是其思維也趨近于成熟。所以,在進行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要只是采用傳授講解的方式,可以通過一定的問題,點撥學生,讓學生形成對于課程知識內容的思考。但是在構建問題情境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提問的內容,切記不要太過于死板,而且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于學生來說,只有教師采用從易到難的提問方式,學生才能夠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引起學生繼續解答的興趣,從而實現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發展。
例如,教師在教授《合歡樹》的時候,這篇課文主要是要向學生表達了母愛的無私,通過課文的學習,讓學生能夠感受到作者對于母親的思念,以及沉重的內疚之情。針對這一篇課文教學,教師在進課程教學的時候,便可以通過展示合歡樹的圖片,向學生提問:“同學們生活中,見過這種樹么?”假設有學生回答有,教師可以請他起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種樹,如果沒有,則有教師進行簡單介紹。教師介紹完成之后再問:“課文中講了誰和合歡樹的故事呢?”并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課文的閱讀。在閱讀之后,學生會說:“作者母親。”接著教師再問:“合歡樹和作者母親有什么聯系呢?”……通過這樣的層層遞進的問題形式,讓學生不斷地對課文內容進行研究和思考,從而實現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加強。
2.4 展開角色扮演,構建情境
高職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的時候,還可以通過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來實現課堂情境的構建。對于學生來說,即便年紀再長,學生愛玩愛鬧的性格和心理也還是存在的。所以,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展開對于課程知識內容的理解,同時還能夠有效活躍課堂的氣氛。
例如,教師在教授《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時候,這篇是一篇古文閱讀,通過課程的學習,讓學生知道其中的人物形象,掌握課文的大意,并了解文言中的特俗句式和實詞、虛詞的用法。針對這一課文教學,教師可以在給學生闡述完相關大意之后,可以讓學生結合教師所講的課文大意,進行相應的角色扮演。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采用毛遂自薦的方式,確定好其中鄒忌、齊王等人物的角色。在第一演繹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用白話文進行對話。等到學生以及熟練一遍之后,再嘗試運用文言文的形式進行對話。而其他沒有參與表演的同學,則坐在下面進行觀看,觀看過程之后,要對同學的表演進行點評,并說說自己對于相關人物形象的看法。通過這樣的形式,來實現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發展。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職語文課程教學中,其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影響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可以從構建情境的角度出發,展開課堂教學情境的構建,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謝東華.構建情境提升高職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芻議[J].西部皮革,2017,39(10):238-239.
[2] 周冠祥.以美啟真構建中職散文教學有效課堂[J].文教資料,2014(1):41-42.
[3] 姚小紅.構建情境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6(12):60-61.
[4] 張宏武.高職語文情境教學設計研究與實踐[D].北京理工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