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興梅
[摘 要] 混合式教學是當前教育界的發展新趨勢,它采用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是當前教學改革的重要發展方向。以中職計算機平面Photoshop課程為例,闡述了基于泛雅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施,從教學資源建設、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等方面進行了闡述與分析。
[關鍵詞] 泛雅平臺;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學設計
隨著“互聯網+教育”的不斷深入,混合式教學模式己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發展趨勢。混合式教學,是將線上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有機結合,優勢互補,形成一種“線上+線下”的教學,把學習者的學習由淺到深地引向深度學習?;旌鲜浇虒W以學生為中心,實現了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教學資源之間的交互,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了教學的空間與時間,形成了多元化的評價機制,有助于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泛雅平臺創造了一個個性化、一站式的學習空間,以課程為中心,實現了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學習互動交流,提供了通知、討論、測試、評價、資料等功能,實現了資源共享、教學支持、師生互動等全方面教學支持,能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提升教師教學效率。
建立在泛雅平臺上的混合式教學設計要求教學方法要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對象相匹配,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設計課程的內容和教學活動,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一、中職Photoshop課程基于泛雅平臺的混合式教學的設計
1.前期分析
Photoshop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平面設計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它是平面設計專業學生的考證科目,是省、市統測科目,也是包裝設計、VI設計等專業課程的學習基礎。Photoshop軟件具有強大的圖像處理功能,在影樓、平面設計公司、影視傳媒行業應用十分廣泛,因此,學好Photoshop課程對學生后期的專業學習以及就業非常重要。從近幾年中專班Photoshop的教學情況看,學生的能動性不足,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因此,對該課程的教學進行改革與探索己迫在眉捷。
我校校園內均已實現了全網絡覆蓋,學生基本人手一臺智能手機,泛雅平臺可支持各種移動終端,師生可以隨時隨地開展網絡學習,具備了平臺在線學習和交流的條件。
2. 課程資源建設
為更好地開展混合式教學,結合校本教材,我校平面設計教研組將Photoshop課程劃分為7個項目,24個任務,將教學內容碎片化,采用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以項目中的知識單元劃分章節,每個章節的教學資源包括PPT課件、教案、微課視頻、測試等形式。在課程中我們注重穿插Flash動畫或短視頻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化解知識的重難點。我們在每次課程中均配有單元測試,學生可以自主進行課前測試,測試達標后才可以進行下一層次內容的學習,以實現分層次教學。同時,每個單元均設置了課程討論環節,學生可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爭議點進行在線交流、討論,方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在線交流。
二、教學過程的設計與實施
1.教學過程設計
課堂中混合式教學過程設計按照課前、課中及課后三個環節進行設計、實施。課前,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研組教師進行集體備課,編寫教案,制作微課、PPT課件、試題,準備上課所需的各類資源,上傳到泛雅平臺,學生通過登錄平臺進行課前的線上自主學習和小組互助式學習完成學習任務,掌握低階知識。教師在課前通過泛雅平臺,指導學生,學生可通過平臺進行咨詢,教師解答疑問。課中,教師在課堂上實施翻轉教學模式,采用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參與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將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有機結合,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與學習,完成高階學習任務,實現知識的深化。課后,教師與學生通過線上線下的交流討論,分享學習成果,完成相關的項目任務,并提交平臺,教師依據學生提交的成果、平臺測試成績、學生的學習信息、課堂表現等指標,量化學生的學期成績。
2.教學評價設計
基于泛雅網絡平臺的混合式教學從多維度全面評價了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表現,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綜合、客觀的評價,有利于全面地考核學生的的實際學習能力,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更有助于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高。
三、教學應用效果反思
經過近兩年在中職Photoshop課程中采用基于泛雅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發現,該模式通過線上與線下學習相結合的混合式學習的方式,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多樣化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化解了知識的重、難點,提升了學習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高銀花.網絡課程建設與混合教學模式創新研究:以南京審計大學Blackboard平臺課程建設為例[J].職業技術,2019(8).
[2]陳大偉,等.基于超星泛雅平臺大學物理翻轉課堂在線課程資源建設與應用實踐[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2019(1).
[3]高云紅,等,基于超星泛雅平臺的智能儀器設計資源共享課程建[J].教育現代化,2019(16).
[作者單位]
南京市江寧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