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教學是實施優質教育的重要陣地和主要渠道。在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課堂改革是課堂研究的永恒課題,是課堂改進的關鍵。激發學生對課堂學習的關注,是提高學生創造性、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生開發他們自身潛力和內部推動力的機會。
【關鍵詞】小學語文;興趣學習;實踐體驗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在語文教育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熱情是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之一,這是筆者多年的經驗體會。
一、精心設計課前導語,激發學習興趣
我們都知道,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上課前幾分鐘能否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對于這一節課上得是否成功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小學語文教育課前的會話應該根據課的類型,對應學生的年齡特征,充分使用適合兒童心理特征的導語設計出多彩多姿的課前導入語,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講授《釣魚》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就這樣導入:
我們村子附近有池塘和小河。平時在那兒釣過魚嗎?您知道釣魚竿和魚鉤嗎?釣魚的餌料是什么?為什么你經常吃魚?今天,我們學習與釣魚相關的知識。
釣魚弄蝦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事兒,因此,他們很想知道這篇文章究竟是這樣講釣魚的,從文章中是不是可以學到釣魚的更多知識?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將在好奇的吸引下自覺不自覺地隨著老師的思路學習本文。因此,如果各課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文章的內容認真地設計導入語,加深學生興趣,思維變得活躍,教育效率將會顯著地提高。開放式教育來源于學生的實踐活動,從學生的生活中吸取豐富的創意資源,滿足學生的興趣,解決教育與學生生活之間的偏差問題。創建一個有趣的課程模式,集教材、教師、評價和展示于一體的課堂,使教師主導作用最大化,學生思維激發,學習興趣優化。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傳統教學模式
以往教師在課堂上基本上都用傳統編訂教材,它是根據部分地域情況編寫的,這樣編寫的教材不一定使各個區域的學生都感興趣。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必須考慮的問題是如何引起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興趣,喚起學習主體對學習的渴望,喚起他們內心的表達意識。這是目前教育的一個顯著特征,也就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喚醒學生的主觀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課標要求我們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并建立一個新的素質教育概念。現在大部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凸顯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改變學生聽課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參與者”。學生積極參與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在進入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教是基于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為目標的。
例如,講授《新型玻璃》這一課時,采用了“答記者問”的方式。學生扮演不同類型的玻璃銷售經理,在記者會上向買家推銷自己的最新產品,把自己產品的性能、特點、作用說清楚,積極向扮成“買方”的其他同學展示自己的產品。“買方”向“銷售經理”提出各種有針對性的問題。這種新鮮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到有意思,參與面很廣,積極扮演各種新型玻璃廠經理,積極發言,這種教學方式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效果顯著。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
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相對單純,小學教師必須與孩子們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不僅是知識的傳承,也是心靈溝通和情感交流。如果師生關系良好,學生就會積極配合教學,學習熱情高,在良好的教學氛圍內很輕松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期效果。另一方面,如果師生關系緊張甚至相互沖突,則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不要說提高教學質量了。因此,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
魯迅曾說,創造必須先學會觀察,然后才能看到別人的作品。葉圣陶也強調了書面觀察的重要性。在這里,觀察是最重要的能源來源。但觀察不僅僅是簡單地使用眼睛,而是動員所有感官來認真洞察,理解和研究人、物和事。我們需要適應孩子的本性,鼓勵他們進入生活,學會發現和享受生活的美。教師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首先要注重塑造自己的形象,要使小學生崇拜、追隨、佩服,就必須用高尚的人格使學生心服,用淵博的知識使學生信服,用慈母般的愛心使學生感動。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僅要從嚴要求學生,更重要的是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親近學生,照顧學生,平等對待學生,不要成為一個無視學生的老師,更不要無緣無故地譴責、辱罵甚至誹謗、冷酷、挖苦學生,這時最易受到傷害的是學困生。對待學困生,尤其應當倍加關懷、真誠幫助。再次,教師在授課中要有情感,教師用特有的情感方式感染、吸引學生。的確,當學生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感興趣時,他們會感到很高興,受到較大影響。積極、輕松、快樂地學習,產生溫柔、豐富的情感感受;如果老師在課堂上不善言談,他們就不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只能照本閱讀和宣讀教案,學生只會感到懨懨欲睡。這樣的教師雖然學識淵博,但不受學生歡迎。
總之,語文學科是一門語言性學科,提高學生的語言構建能力和應用能力是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內容。然而,作為我國小學教育的一部分,普遍存在著一個“重理論、輕應用”的問題。因此,學生無法實現課堂知識向生活實踐的轉化。所以語文課程設計應從興趣出發,讓學生在課堂交際中發展言語智能興趣。語文學習,興趣為先。學生語言能力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語言學習興趣程度的影響。因此,作為一名語言類教師,我們一方面要教會學生語言技能,使他們能夠掌握語言技能,另一方面要更加關心學生對漢語言的關注和熱愛。新課程標準的落實就是通過這樣的要求才能實現。因此,教育者必須有創新和發展,打破傳統模式的常規,積極發展更適合學生綜合能力發展的新模式。
參考文獻
[1]徐曉思.中國語文教學要有中國味——以一堂寫字課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為例[J].江蘇教育研究,2007(12).
[2]王鳳.探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合作[J].中國校外教育,2017(36).
[3]農尚明.小學語文課堂中對語文作業改革的思考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36).
[4]孫利華.將職業精神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完善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職業教育育人機制問題研究——以小學語文教育專業為例[C].沈陽: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三等獎論文集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2017.
[5]王劍萍.突出實踐取向,共育實踐智慧——淄博師專《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改革與實踐[J].淄博師專學報,2017(4).
[6]桑亞楠.讓小學語文課堂洋溢情感——以六(上)《爬天都峰》一課教學為例[J].語文知識,2017(24).
[7]竇志冬,王圓圓.讀寫結合,相得益彰——以魯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為例談單元整體教學之讀寫結合[J].中國教師,2017(S2).
作者簡介:謝美玲,女,1967年生,安徽省阜陽市清河路第一小學教導處主任,中學高級教師,安徽省特級教師,阜陽市名師、學科帶頭人,潁州區拔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