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翠芳
【摘要】中國擁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其中,國學經典承載著無數先賢的智慧結晶,不僅體現出中華民族精神的精髓,也體現出民族文化的核心,國學經典與小學語文課程結合,學生從小學階段開始接受經典國學熏陶,進而提升文學素養、文學氣質。在學習中,學生也能夠充分了解國之經典,充實自身文化底蘊。
【關鍵詞】國學經典;小學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學習國學經典符合現代教育機制,也適應社會的發展規律,語文與國學緊密關聯,在傳承國學經典的過程中,語文學科就占據獨特的學科優勢,為國學經典走進校園提供途徑。要求教師不僅注重語文專業知識教學,也要注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幫助學生了解經典文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國學經典的積極作用
國學是指以先秦諸子百家為基礎涵蓋兩漢、魏晉、隋唐、宋、明、清等不同時期的文學體系,具有十分鮮明的歷史特色,透過不同時期的文學作品,學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背景,在學習經典文章外還可以積累一定的歷史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小學語文不僅僅為學生傳授書本知識,也起到育人的效果。眾所周知,我國國學主導文化是儒家文化,這對于培養學生道德、人文倫理等方面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運用國學經典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規范日常行為舉止,懂得尊老愛幼、禮貌待人的道理,進而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傳統課堂中教師更注重于學生的應試教育,不注重國學經典帶給學生的人文教育意義,國學經典是一個國家文學精髓所在,教師不應摒棄和否認國學經典的教育意義,國學經典散發著傳統文化巨大的魅力,在培養學生獨特的人物性格特點、凈化學生心靈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作用。通過閱讀大量的國學經典有助于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國學經典經久不衰必然有其存在的意義,學生在學習經典國學的同時不僅增加自己的文學底蘊,還可以學習到古人的文學思維,在日后的學習中學生也可以學以致用,國學經典又有屬于自己的獨特魅力,在朗誦國學經典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學習古人是如何巧妙運用字與字、句與句之間的搭配,在日后的生活和學習中也能合理運用,通過古文的閱讀不難看出古人經常會用委婉的方式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可以通過字句的解讀為學生譯出古人想表達的含義,讓學生也能從中領會在生活中委婉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例如在《孔融讓梨》中,學生通過學習不僅能夠了解孔融生活的歷史背景,也可以掌握很多的道理。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國學經典的具體措施
(一)誦讀國學經典,感受國學魅力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開展國學經典教學要與實際相結合,教師引領學生誦讀國學經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可行性辦法,文言文對于小學生是一種較為陌生的文學體。因為文言文是不能夠運用現代文閱讀方式進行全篇誦讀,這時教師的教學任務就是帶領學生進行全篇朗讀,學生通過模仿教師誦讀節奏掌握文言文的短句規律,為后續進入初高中閱讀、學習、翻譯文言文奠定良好的基礎,文言文在學習中有一字多義的現象,如果在誦讀過程中教師沒有規范學生的斷句間隔,會造成學生理解偏差和錯誤理解等現象的發生,從而影響后續的學習積累和正確運用。這就要求教師在引讀的過程中嚴謹細致,避免錯誤示范,造成學生錯誤認知,教師也可以為學生適當地講解文言文中常遇到的虛詞、動詞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全篇內容進而流暢地通讀全文。教師也可以培養學生思考能力,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全文,不同的學生可能對同一問題產生不同的見解,教師應當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不應禁錮和局限住學生的思維,當學生理解偏差時教師要積極予以糾正,起到一個正確的導向作用。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弱,需要教師做到每隔一段時間引領誦讀 ,溫故而知新才能有所進步。例如,在閱讀《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中每一個分句都要先抑后揚,對于小學生而言準確地讀出是非常困難的,這就需要教師的引讀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讀音。
(二)摘錄經典詞句,充實文化底蘊
學習國學經典的過程中除誦讀以外還可以進行經典語句的摘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國學中有諸多經典名句,對于這些名句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解釋含義方便學生記憶,再讓學生摘錄到筆記本上,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達到一定量的詞語積累,這樣不僅有效地加深國學經典在學生頭腦中的記憶,還可以在日后的寫作中靈活運用,經典名句在寫作中運用能夠提升文章整體的文學質量,使文章更有說服性更具文采,從而讓學生取得更優異的成績。由此可見,教師如果能夠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摘抄并持之以恒,就能提升小學生語文理解能力、讀寫能力,完善知識儲備,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國學經典的價值。例如在寫一篇關于虛心學習別人的文章時,學生就可以通過翻閱曾經積累過的名人名言來提升自己文章的說服力和增強文章的文學底蘊,如《論語》中孔子曾經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的含義是三個人中必有一個是我的老師,表現出的是一種虛心學習的態度,當學生將這句話運用到文章中時,會為整篇文章提高文采。
(三)營造國學氛圍,打造書香校園
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學生每天接觸最多的地點就是校園,學校可以利用校園的基礎設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國學經典的渲染和熏陶。例如在學校的部分公示欄中增設國學經典板塊,定期更換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班級可以展開國學經典主題班會或者國學故事大會,讓學生參與其中發表自己的看法,也可將自己積累的好詞好句分享給班級同學,班級圖書角可以擺放一些國學書籍供學生下課時間瀏覽,定期舉辦國學經典誦讀大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利用班級黑板報來宣傳經典國學,也可以通過制作手抄報的方式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因為制作手抄報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在制作的過程中也達到了自學的效果。
三、總結
由此可見,國學經典是先賢的智慧結晶,不僅讓學生領略到古人的思維方式,也讓學生充分了解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將國學經典與小學語文教學相結合,兩者相輔相成,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文化內涵。總之,應該把國學經典教育與小學語文教育相結合作為一個長期持續發展的教育工程。為此,教師應加強對國學經典教育的重視,不能讓國學經典成為我國教育體系中的曇花一現。
參考文獻
[1]楊媛媛.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9(18).
[2]楊艷陽.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當代教研論叢,2019(3).
[3]周玉華.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國學經典教育的意義與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8(29).
[4]劉素娟.誦讀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分析[J].華夏教師,2017(7).